分享

《游仙窟》,鲁迅推崇的唐人传奇,竟诞生在甘肃的一小镇上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游仙窟》:诞生在宁县湘乐镇的艳丽传奇

甘肃宁县,一个静谧的古镇——湘乐。

 1300多年前,一位发配的才子,在孤苦中写下了传奇话本《游仙窟》。这是本被鲁迅、郑振铎所推崇的唐人传奇。曾经在国内失传了千余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纪末才从日本传回国内。

  这本唐人传奇,为何会诞生在陇东呢?千年前,围绕这本传奇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湘乐镇远景

  湘乐古镇

  初夏中旬的陇东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车从黄土塬上走过,赏心悦目的绿色令人流连,然而这并没有减轻我们对这次寻访的忧虑。这一次的宁县之行,我们的目标是寻访《游仙窟》和它的作者唐代才子张文成。

  漫漫黄土高原,时光早已湮没过往的一切。翻开中国古代小说史,甘肃人中最为耀眼的自然是“陇西三李”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三人,他们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名字和作品至今让无数人追逐。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除了《莺莺传》和 《柳毅传书》外,鲁迅还非常推崇另一位唐人张文成写的传奇《游仙窟》,并为之写序。

  《游仙窟》是本虚实相间的传奇。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了一段传奇经历,作者在“奉使河源”(今青海黄河源头地区),途经积石山(小积石山),游“神仙窟”(今炳灵寺,民间传说,石窟顶上有神人出没)。书中重点写了遇到一段艳遇,说他晚上投宿某大宅,受到女主人崔十娘和五嫂的柔情款待,宴饮欢笑,以诗相调,宿一宵而去。

  这本书是张文成任宁州襄乐县尉时所写的。今天的宁县就是当年宁州的核心区域。宁县地形像个长方形的盒子,而湘乐镇大约处在这个长方形盒子的中间位置上。

  离开宁县县城,沿乡间公路而行,大约四五十分钟后,我们就到了湘乐镇。小镇带着些许现代气息,四周山头上的植被非常好,空气散发着淡淡的野花和青草的香味。穿过小镇,沿着公路直奔镇子后面的山腰。这里是眺望小镇的好地方。此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了,落日的余晖将小镇笼罩上了一层明亮的光晕。

  黄土高原的城镇有个特点,大部分的城镇选择在几条山脉相汇所围成的川里。川里也是河道和古道相汇的地方,或者两河、三河相汇,或者两条、多条古道相交。在这样的地形中,城往往发挥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作用。

  湘乐镇也不例外。这里是黄土高原和子午岭山区的接合部,源自于子午岭林区的湘乐河、平道河在这里汇集。小镇就坐落在两河交汇处。

  在山腰上,我们一眼就看到镇子中间的塔。这座塔就是建于宋代的湘乐砖塔了。朴实无华,独立在斜阳中,塔顶坍塌了,似乎有些不知名的野草在从塔顶的缝隙中疯长。这告诉我们,小镇静谧的外表下,似乎隐藏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翻开史书,这座小镇前世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其往事美艳得让我们无法直视。

  湘乐原名叫襄洛,汉代在此设县,属于上郡的一个县。北魏孝文帝时,改名为襄乐,北魏太和十一年在这里设置襄乐郡,管辖周围地域,直到元代襄乐县才撤销归入了宁州管辖。

  才子往事

  我们在山腰眺望了一阵后,回到了镇子上。镇子上依旧很静谧,从一个粉碎机场的大门进去,就是一片小树林了。湘乐塔被小树林所包围。爬上非常陡峭的斜坡后,就到了塔底下。

  塔周围寂静极了,和这个小镇的惊艳往事有些不符。地理位置和战争态势决定了湘乐这类城镇的兴衰废弃。  

  这里地处子午岭西侧,往东而行过正宁县,就是陕西的旬邑等地了,距离长安就很近了。而从此地往北过合水则直达庆城县(庆阳府城),往西则能达平凉。当关中洛阳为统治中心时,这里的位置自然异常重要,当统治中心逐渐东移后,留给这里只能是无尽传说。

  走过小镇有两个人不能不提,他们就是唐代张文成,宋代张舜民。这两人都属于才子,他们号里都有“浮休”一词。张文成号浮休子。有人说他是河北深县人,也有人说他是甘肃人。按照鲁迅的考证,张文成生于唐高宗显庆五年,卒于开元二十八年。唐高宗调露初年(679年)登进士第,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成就,可见他的才华过人。张舜民号浮休居士,是北宋的大才子。两人号相合这是巧合还是张舜民用了张文成的号,这中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我们还是看看张文成和《游仙窟》吧!这本令人惊艳的唐人话本怎么会诞生在这里呢?

  在浩瀚如繁星的唐代文坛上,张文成无疑是位大才子了。然而,在后人眼中张文成也就写过几本传奇而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张文成曾经任歧王府参军。说起歧王,人们就自然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由此可见,歧王宅是当时才子们汇集的地方,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张文成的不凡。张文成文名远播境外,他写的文章流行一时,人们称为“青钱学士”,言下之意是“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

  艳丽传奇

  无疑,湘乐塔是小镇上最耀眼的遗迹。当这座塔兴建成后,张文成早已去世数百年了,他写的《游仙窟》恐怕也在国内散佚一空了,留下的只是新旧唐书中蛛丝马迹。

  《游仙窟》中虚实相间,所说的地方,都是张文成去过的地方。有人考证,他在唐仪凤年间(676-680年)曾任“河源道行军总管记室”之职。可见,他是有游览过炳灵寺的机会。而在某大宅和女主人相会的故事,却来自年轻时的经历。张文成生活有些放荡不羁。唐代文人常常将妓院称为仙窟,而街头也不时有文人和美女们之间“神仙游”之类的艳遇。

  张文成放荡不羁的性情,为当时的宰相姚崇所厌恶。姚崇是唐代名相,而且三朝元老,他看不上一个人,几乎就决定了这个政治生命。果然,开元初年,他被御史弹劾,发配到了岭南。后来才内迁,估计也就是这个时候,张文成到襄乐县担任县尉。就一个县而言,县尉也属于实权人物,管着全县的武装力量。

  对张文成而言,县尉一职的确让他很尴尬,让一个才子去弄武,即便是文武分界不明显的唐代,也是难以理解的。在县尉任上,他回忆起早年荒唐日子,再加上他的经历,就以诙谐的言语写出了这样一本传奇。令人惊奇的是,写出来不久,这本传奇就被日本人以重金购回国内,直到清末国内的学人们才知道,日本保存着这样一本唐人传奇。

  湘乐塔的西面,就是一段古城墙了。塔和城墙之间田地,已经被翻开了,等待着播种。这段古城墙是否就是张文成任县尉时驻守过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人们在《游仙窟》中看到“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几个字,证实这本艳丽的唐人传奇诞生在这块土地上。

                                          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谢绝任何方式的转载



       各位朋友:您的学识、见闻、经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字,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1. 史地:与西北历史、地理有关的新观点新发现;

  2.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3.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伪识别;

  4. 艺术:书画、摄影、雕刻等的创作体会及作品;

  5. 书介:各种图书的推荐及评论

  6. 体验:各种体验类文章,如登山、饮食、手工、养殖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