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之防溺水篇

 教育杂谈369 2020-05-14

关键词:防溺水,户外游泳,溺水自救,如何救援

教育目标:

1.提高防溺水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杜绝溺水事件;

2.加强防护意识,增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呼吁全社会共同做好青少年防溺水;

3.学习溺水救援知识,了解溺水事件及其危险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未然。

    转眼间5月已到中旬,全国各地大城市持续高温,天气是越来越炎热,但是伴随着高温一起到来的同时还有中小学生溺水的安全隐患。每夏季是学生溺水事件的高发期,青少年学生放学后会三五成群、陆续邀约去河边戏水,去池塘水库和湖泊游泳,而这些池塘、沙坑积水谭、水库、河流、湖泊等水域都成为了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危险“杀手”,而中小学生溺亡事件也屡屡见各大网站资讯和报端,每年夏天在不同地区都有类似的溺水事故发生。下面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一、根据全国中小学生、幼儿溺亡人数及死亡人数的统计显示,2016年溺亡学生占比约21.7%2017年占比约19.5%2018年占比约16.8%。后来据有关部门对2012年到2015年这四年非正常死亡学生的统计,溺水死亡学生人数占比40.5%,远远高于其它事故的比例,其中多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随迁子女为主。从调查统计中显示: 近年来全国溺亡学生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二、另外在一些统计数据中还显示,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溺亡人数,要远远高于幼儿园和高中(中职),这些数据显示,溺水死亡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9——15岁之间的学生较多,家长尤其应该注意这两个年龄段孩子的防溺水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他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

(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我照看能力,家长容易忽视监管;

(二)是好奇心比较重,对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对危险的辨识度不高,往往存在侥幸心理;

(三)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救能力有限,一旦发生危险,很难通过自救的方式脱险,所以更需引起家长对这类学生的高度重视。

timg

    防溺水安全隐患问题有时也不仅仅存在与家长和学生本身,我们的防范和宣传警示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就拿成都市区周边的水域来说:2019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数据统计表中,从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段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有46.21%的学生表示,家或所在学校附近有池塘、沟河、水库等野外水域,而其中约12%的学生还表示,野外水域的安全警示牌数量不多,有些已经被破坏,有些不容易看到,甚至部分水域根本没有警示牌。

在一项有关学生本人是否喜欢游泳和有用技能的调查中显示:

在是否会游泳的调查中,39.9%的学生已熟练掌握游泳技能,35.62%的学生正在学习或有意愿学习,只有还有24.48%的学生是既不会游泳,也对游泳不感兴趣。其实不喜欢游泳并不代表就一定不会发生溺水事件,在2019年夏季甘肃省XXXX乡两名小学5年级学生在过河被上游突袭的洪水冲走,等到其他学生叫来家长在下游找到是已经没有生命特征了。

综合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谨记安全第一,首先要防患于未然,每一次血的代价和惨痛的教训都是在警告我们,水无情但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防范各种游水事故,涉水事件,共同努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时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呼救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对待上述这些情况和严峻的安全教育形势,学校层面需要积极开展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主要形式可以是:

1.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对全校师生讲授,可以邀请有关部门如消防队等;

2.防溺水知识问卷竞赛;在家长和学生两方面同时开展,增强意识扩大影响力;

3.海报条幅标语中的情景剧宣传;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文化墙等;

4.给学生组织防溺水安全体验活动;

5.安全应急疏散主题演练、

6.橱窗黑板报多媒体PPT微视频等防溺水常识展示

通过多种方式联合出动,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各地学校在节假日和周末前的最后一节课上,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至少开展十分钟以上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在五一端午等节假日离校前还需要向家长发放需要签字确认的安全告知书,对家长进行相关防溺水知识的宣讲和培训,以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安全的监管。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督促学校利用安全教育课堂和安全教育平台,微信群、钉钉等媒体通讯端,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防止各种涉生安全事件的发生。

下面就溺水事件的救援方法作简要分析:

四.不会游泳者在溺水后如何自救

1.落水后千万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3.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

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4.发现有人溺水时的解救方法,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品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缓步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托运,托运时采用侧泳或者仰泳托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更不能鼓励未成年人下水施救。

至于游泳,虽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仍要谨慎对待,以下是关于游泳的相关要求;

.关于同学们游泳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游泳安全须知

1.游泳时不能太饿或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游泳前先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能下水游泳;

3.不能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会有暗流,漩涡等,同时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4.如果在大江、大河、湖泊、海边游泳,则必须有同伴相陪,一定不能单独游泳;

5.游泳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和禁止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6.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和远处。timg (2)

(二)在以下情况下不能游泳

1.单身一人外出时不可以游泳;

2.身体患病时不可以去游泳,以免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3.在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满身大汗时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否则容易引起抽筋和感冒等疾病;

4.在被污染的水域,水况不明的江河和湖泊中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乱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能游泳;

六、溺水急救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急救方法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第二步:若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第三步:若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专家介绍,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学校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双管齐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防溺水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珍爱生命,决不能儿戏,竭尽全力杜绝溺水事件;同时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防护意识,增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呼吁全社会共同做好青少年防溺水;此外学生自己也要学习溺水救援相关知识,积极配合了解溺水事件及其危险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