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宁德地区的本土名人和外籍名人(持续更新中,请大家收藏)

 新用户07523029 2020-05-14

先界定一下宁德地区历史区域和时间线,以免大家对于宁德地区范围和时间有异议,本文旨在弘扬宁德文化,提升认同感,增加凝聚力,如果引来争论,反而不妙。

时间线:

晋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是区内最早建立的县一级政区,隶属晋安郡(今福州市),后隶属丰州。县治在今霞浦县洪山山麓,辖境包括今宁德地区的大部和政和、连江、罗源等县地。

此为开始。

后几经变动,有原丰县,闽县,长溪县,福宁州,福宁府,福宁县等等称呼和区划。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合长溪宁川镇升感德场置宁德县,正式拥有宁德宁德名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此为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的名人单独另文再写。

历史区域:

宁德设立之后的1000年左右的时间,只是一个县,也即是现在大概的蕉城区域。

历史上宁德地区的本土名人和外籍名人(持续更新中,请大家收藏)

宁德风光

直到1970年,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驻地由福安迁往宁德县城关。

1978年4月,撤销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宁德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后,宁德地区行政公署辖有福安、宁德、福鼎、霞浦、寿宁、周宁、柘荣、古田、屏南等9县市(1956年至1983年间,闽东辖区变动频繁,除原有辖区外,还先后辖有松溪、政和、长乐、连江、罗源等县地)。

2000年宁德正式撤地建市,形成了目前的地级市的格局,也是本文要写的历史区域。

所以,即便从1970年算起,宁德作为地区的名称,也才50年而已,各地认同感低,凝聚力低也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这也正是我写此文之目的,文化是凝聚人民的最好力量,而名人正是文化的代表。

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

历史上宁德地区的本土名人和外籍名人(持续更新中,请大家收藏)

薛令之:图片别太当真,古人都大概长这样

薛令之,字君珍,号明月,生于公元683年,就是唐朝永淳二年,就是唐高宗李治的那个时代。

这个时候李治已经和武则天结婚了。

这个也要记住,后边会用到这个知识点,写到这就得感叹以下武则天,伺候完老子还要伺候儿子。

还有一点,685年唐玄宗就出生了,薛令之比唐玄宗大两岁,这个记住啊,后边有用到。

薛令之死于公元756年,就是唐肃宗李亨,也就是薛令之的太子学生登基的那年。

享年73岁,在古代也算高寿。按目前廉村的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说,应该是比较高级的老干部疗养院了,应该算是寿终正寝。

我们先从他的祖先说起。挺有意思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接着看。

薛令之祖籍高阳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府杞县。

福建的兄弟们注意了,我们大部分都是最早的中原人士(说我们是河南人有点别扭啊,还是说中原人士显得高大上,闽南语就是古汉语这个就不用说了吧。而且厦门的南陈北薛的说法也是很站得住脚的。)

薛令之这一脉的一世祖薛贺,在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受封为“光禄大夫”。你可以理解现在国家智库里的一些专家,享受国家补贴的。很多人写文章说他是闲散文职,但是我认为薛贺是最有政治敏锐度和眼光的人,他拯救保留了他们这薛氏一脉,我们接着往下看。

南朝就是魏晋南北朝的南朝。梁武帝(464-549)就是那个晚年一心向佛的梁武帝(在位时间502-549)。

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当时梁武帝的境况。

这个薛贺在当时的梁都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任职,你想想看,在国家首都干着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清闲差事,为什么会想着举族搬迁至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福建呢?

按我们现在人的想法,我家大业大的,在北京生活,肯定不会想着举家搬迁到云南边境杳无人烟的地方生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有灭族之祸。

梁武帝也算是英才之帝,早年励精图治,后来发现一统天下太难了,老子不干了,太累了,于是醉心佛学,看看不能能超脱生死,对于敌对国家也想着和平共处。

于是问题来了,当时梁国有一个东魏的降将侯景,他看到梁国和东魏和谈,就想着你们要和平了,那我岂不是麻烦了,于是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

估计当时侯景的说法是梁武帝参佛圆寂了吧。

发生叛乱的时候,梁武帝都85岁了,你想想看,薛贺能看不出问题嘛?

作为国家智库的薛贺,肯定早就看透了一切,不跟着造反就是灭顶之灾,但是侯景肯定不是治国之人,跟着造反肯定少不了事后清算。于是薛贺左思右想,搞不好还算了几卦,。于是在公元549年,薛贺一族最后剩下的几人正式逃离南京。

为什么说只剩几个人呢,你想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提前几年准备。

历史上宁德地区的本土名人和外籍名人(持续更新中,请大家收藏)

看看,这个是以现在的交通条件骑自行车的时间,古代肯定更慢

去哪里,怎么去,以后怎么生活都要考虑的。家产也要变卖,不想去的人也不能透露风声,不然被归为叛党也说不定。侯景之乱肯定是有所预兆的,能察觉到问题的肯定不只薛贺一人。

这说明薛贺起码的政治斗争敏锐度和眼光还是有的。

选哪里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会选福建呢?我们来看看当时梁朝的地图

历史上宁德地区的本土名人和外籍名人(持续更新中,请大家收藏)

这个是当时各国的分布图

历史上宁德地区的本土名人和外籍名人(持续更新中,请大家收藏)

这张比较清楚的看到福建地区基本没有城池,并且离台湾岛比较近

这说明薛贺在当时肯定利用职权知道了福建的情况,知道政府管控制极弱,逃避战乱是最好的地方。并且他一定还知道台湾岛的存在,如果侯景成功,对他一直追杀,我相信他会跨海入台湾岛。

这个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何厦门岛有薛氏一族的痕迹。

薛贺很有国际眼光啊。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也不怕。属于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文化人。

果不其然,侯景被江南寒士陈霸仙所杀,乱后五年取代梁朝,557年建立陈朝。

581年隋朝建立,于589年灭陈朝,统一南北。

大家看,从薛贺离开南京,到定都南京的陈朝被灭,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40年。

40年啊,大半个人生啊,薛贺就这样带着薛氏一族扎入深山老林呆了40年。

但是从后边薛氏家族的发展看,薛贺并没有真正的想归隐山林,他还时刻打听着外边的消息。

他还想着是否有机会复出,是否有人追杀,是否要逃到海外,逃到台湾岛。

历史对薛贺是仁慈的,陈朝乱的一塌糊涂,自顾不暇,根本没空管他这个前朝逃走的光禄大夫。直到公元589年陈朝被灭,强大的隋朝开始一统南北。

薛贺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麻溜的就推荐自己的儿子进入隋朝担任户曹司理。

户曹是什么官呢?

汉朝官职有十三曹。

“九卿”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僕、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部门并不在一起办公,九卿属于国家官职。“

十三曹”指的主要是丞相府内的“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等,他们都是丞相的属官,都集中在丞相府内办公。

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黄阁主簿录省从事。

大家这下就明白了,户曹是丞相府内的属官。当时隋朝的丞相是杨素,杨素于606年去世,后期隋炀帝杨广并无再设置丞相职务。同年也就是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开创了历史,开科取士。

为什么说是推荐呢?

因为没有科举之前,为官都是举荐制。所以,薛许肯定是薛贺推荐给杨素入职户曹。

要知道陈朝于薛贺有灭国之恨,正是杨素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

作为前朝智库的薛贺,肯定给杨素提供了不少帮助。估计也帮他招降了不少人。

杨坚和杨素的大智大勇,统一南北的无上功绩让薛贺觉得,他们薛家复起的希望来了。

可惜,历史总是在开玩笑,薛许入朝为官,本以为可以重振家族,但是随着杨素的死亡,隋炀帝的暴虐逐渐显露出来。

薛许跟随父亲多年 ,政治敏锐度还是有的,

混了几年就发现了,整个隋朝,就杨坚和杨素两兄弟是个人物,其他的都是亡国之君。

他也面临着父亲当年的艰难选择,最后统辖决心借机回乡,教育族人蛰伏待盛世到来,果不其然,公元619年,短短的38年,隋朝灭亡了。

但是,这一蛰伏就又是几十年。

未完待续。。。。。。写的脖子疼, 休息几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