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力红教授:要想明白六经,就必须要先开“眼目”

 中医1987 2020-05-14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什么叫经方?如何去运用经方?又如何看《伤寒论》的提纲?今天让我们跟随刘力红教授一起学习六经辨证的“眼目”。

一、什么叫经方

什么要叫“经方呢?很简单的回答,张仲景的方子就叫“经方”。“经方”的概念已经约定俗成了。过去有经方派,有时方派。经方派主要研究张仲景的学说,但是在张仲景之前仍然有经方。

我一直在思考,“经”意味着什么?我们经常说“经典”,“经”实际上是意味着不变的意思。与“经”相对的还有一个字叫“权”,所以自古有“经”、“权”二法。“权”就是变化。们看整个《伤寒论》,实际上就是张仲景在向我们演示“经”、“权”二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什么是该变的,什么是不该变的。解决好了“经”与“权”的问题,经方运用就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二、我们根据什么去运用经方?

我们根据什么去运用经方呢?就是辨证,通过所谓的“眼目”,看清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那么这个“眼目”在哪里?这个“眼目”要落实在六经的提纲上。《伤寒论》有397条,每一经算一篇,总共有六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篇里有六个提纲,六经的“眼目”在哪里呢?实际上就在提纲里。
 
谈到做伤寒的学问,也就是我们的经方要用得好,首先要开“眼目”。
 
有几位同学问了些问题,说身上有毛病,试了很多的方子。我就说这句话本来就有毛病。为什么呢?作为医生一定不是去试方子,如果你试方子,那一定是你这个医生做错了,应该是你看清楚了然后再决定怎么操作。如果试方子就会有很多问题,你试多长时间谓之有效呢。柴胡汤你试多久,桂枝汤你试多久呢?如果试了3天没有作用你就换成四逆汤了,然后又换成四磨饮子……最后折腾出来一个什么结果呢,即便这个病治好了,也不是你治好的,是运气。如果作医生仅仅凭运气,那医患纠纷就更严重了。所以作医生绝对不是试方,而是你清楚患者病情之后,即使桂枝汤用了1个月没有效果你仍然会用。经方一定要理解它的“经”和“权”。其中“经”就是不变,什么时候不该变,什么时候该变,要心中有数。
 
如果我们没有“眼目”,没有看清楚,那就要试试,而一旦没有作用你就变了,该“经”的你“权”了,该“权”的你“经”了。这是我们学中医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试,为什么?“眼目”没有开。为什么“眼目”没有开?从伤寒学问来讲,就是没有好好琢磨提纲,没有在提纲的病情方法上作探求,我们总是到他处去作探求,今天看张三的注,明天看李四的批,每个人的方子各不相同。我们要有点自信,要说“我是怎么用这个方的”,大家应该有这样的骨气,而不是说人家怎么用,我就怎么用。这就亟须大家打开“眼目”,要打开“眼目”就要从提纲入手。

三、如何看提纲?(以太阳病为例)
太阳病我们都很熟悉,很简单:“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4个字,很简单。我们刚刚说“眼目”,也就是说我们太阳的“眼目”就在这14个字上面,我们把这14个字真正琢磨透了,那太阳的“眼目”就具足了。
 
我们用太阳的“眼目”一看,就知道有没有太阳的问题,再决定我们该不该用太阳的方法,所以我们不是试,我们是看到了有太阳的问题,然后我们就用太阳的方法解决。最后解决了没有,它是有指标的,什么指标呢?我们每一篇都讲辨某某病脉证并治,那也就是我们有脉证的指标,所以我们用了这样一个相应的方法,用相应指标去检验我们这个方法起效了没有,我们是该继续用下去,“经”下去,还是该“权”、该“变”,这样就很清楚、很明白了。
 
所以作医生要作清楚、明白的医生,不能作糊涂的医生,这就要你打开“眼目”。“太阳之为病”,这5个字没有什么问题,它就是讲太阳病的范畴,我们略过去。这5个字之后谈到了“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我们要去悟这几个问题。

一个就是“脉浮”,六经的提纲只有两处讲到脉,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少阴,为什么阳明不讲脉、少阳不讲脉?
 
我认为张仲景就是告诉我们太阳重脉,辨识太阳病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脉,就凭一个脉,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有没有在太阳,它的重要性就达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们看太阳篇里面有些条文:“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没有证,它不讲证,略掉了证,说明太阳最关心脉,所以我们看太阳上有没有问题,首先要从脉上去发现。脉上怎么发现呢?脉浮,说明有太阳病。所以太阳病是以脉为先决条件的。这就是“眼目”啊,也就是说我们切到这个脉就可以断定有太阳的嫌疑或者有太阳的问题。对六经这样一个“眼目”也就渐渐打开了。

这个案例是一个肾衰的病人,做过肾移植。做了肾移植后,有一段时间还相安无事。后来出了大问题,患者整个肾功能急趋至下,肌酐、尿素氮都很高,这个病人在美国。关于该不该回国来看中医,她家里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回到中国。
 

我师父(卢崇汉)几乎半年的时间都在用桂枝法加减。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病人一直是脉浮紧。半年之内都用同一个方。师父用方几乎不变,或者说略有变化。患者半年之后才开始用附子等等。这个病人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肾功能全面地恢复正常了。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思议的,移植后又反复发作的病人再恢复到这个程度,难度是相当大的,我2008年、2010年到美国都看到这个病人,现在情况很好。

 
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都在用这样一个类似的方法?因为桂枝法就是在守太阳。就因为这个“眼目”,看到病还在太阳,所以就要用解太阳的方法。当病已经离开太阳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变了,当病还没有离开太阳的时候,不可以变。这就是“经”和“权”。所以我们要理解经方的“经”与“权”,而不是说张仲景的方就叫经方。
 
但也明确告诉大家,不可一刀切。因为虚劳的病人也有脉浮。你要注意去区分,不是抓到所有的脉浮就是太阳病。所以仲景的东西大家要细细推敲。张仲景告诉我们“太阳之为病,脉浮”之外,还有“头项强痛”,就是头连颈项,这是太阳的专利专位,就是说这个地方的毛病,肯定是太阳的病,没错!所以现在的颈椎病、颈椎供血不足,僵啊,痛啊,不舒服啊,太多太多了,很多都是头连颈项,都是属于太阳的毛病。同时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不能光把目光盯在头项,其他地方就不管了,一定要知道太阳的位,有专位,有泛位。
 
接下来我们就看太阳病的证型。头项强痛,一个是“强”,“头项强”;一个是“痛”。“强”是什么呢,“强”就是不柔和,不柔软,僵硬。我们看一个橡皮筋,看一个塑料就是这样,在热的时候,它是柔软的、松软的;当冷了,温度降低,它就僵了,温度一高它就柔软。太阳主寒水,这个“强”告诉我们“寒”,太阳的证性是属寒的,“强”可以表现在任何地方,可以表现在头项,可以表现在全身。这是太阳病的一个特征。
 
太阳病的一个证是“强”,是不舒缓,不柔和,发硬;还有一个就是痛。为什么在太阳的提纲里提出这个“痛”字?《素问·举痛论》举出了14个痛,那么有13个痛的成因都是寒。说明寒和疼痛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说文以载道,从痛的造字知道,“病”是部首,里面是一个“甬”字,是通道的意思。“交通”的“通”,在“甬”的基础上加一个走字旁,就是“通”了,就是这个甬道可以通行。讲“通”的走字旁换成病字旁,就是痛。意思是这个“甬”不通了,它就痛了,所以老百姓讲“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也证明了痛确确实实是因为不通,那么什么事最容易造成不通?我们看看疼痛这个复词,“疼”的病字部首里是个“冬天”的“冬”,冬天的气是寒气,这两个字认清楚了,我们就知道痛的因是寒,痛的果是不通,“不通则痛”。《内经》里讲得很清楚,寒主收引,寒了就要拘束,就要凝滞。所以为什么要在太阳病的提纲里讨论痛?这个是有深意的,这实际上是把痛内在很深的东西给我们和盘托出,让我们考虑到不但是“头项强痛”我们考虑太阳,一切的痛都要考虑太阳。
 
所以这个“眼目”就是我们去看一切的,不是去看眼前,六经辨证一定要有“眼目”,这样一个“眼目”打开了,病在你眼里是清楚明白的。
 
我凭什么对中医有信心?因为我看到中医不但能够解决西医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它不能解决的问题。西医认为不可以逆转的,我们可以。比如说肾衰,比如说肝纤维化,比如说双肾萎缩后中医双肾复原。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病案,难我会我不相信中医?不拍胸膛?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医确确实实是一门神奇的学问,仲景的东西是宝贵的。我们拿到了它,千万不要丢掉。我们进了这座宝山,千万不要空手而归!

本文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四辑》一书,内容经过提炼整理,感兴趣的医友们可以点击链接,阅读原书,细品六经辨证之“眼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