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价比更高的「可变ND」到底靠不靠谱?

 微微传奇 2020-05-14


我们在冰岛和舟山拍摄的「原来这么拍—风光滤镜」专题播出之后,勾起了不少观众对使用滤镜拍风光的兴趣。

 
也有一些观众提问:能不能介绍一下可变ND滤镜呢?感觉用一片就等于带了好多片ND了呢!


 
什么是可变ND?
它是用来拍照的还是拍视频的?
适合什么样的人使用?
挑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其实我在我的第二本摄影书《旅行摄影圣经:实战为王》里有一个章节讲滤镜,里面也提到了可变ND。


那本书是2014年出版的,现在的技术又有新的发展。


这是刚刚收到的NiSi第二代可变ND,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新的变化,那就开始今天的科普内容吧!
 
01
什么是可变ND?

可变ND滤镜是由两片偏振镜组成,分上下两层 。我们常见的偏振镜实在某一个方向上选择性的过滤光线 。


当两片偏振镜进行叠加并角度可以旋转的时候,就可以过滤掉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光线,从而达到无级改变ND滤镜密度的效果。


并且两片滤镜的旋转是可以无极调整的,所以压暗效果也是无极变化的。

 
其实可变ND在专业摄像机上就有,我们以这台索尼fs5为例。


专业摄像机上使用的是电子可调ND滤镜:


在成像用的cmos前面可以切换出一片光学的滤镜,并且通过电子的方式,改变这片滤镜的透过率。


当然这个需要机身本身有这个功能,并且这个功能的科技含量挺高的,只会在一些高端摄像机上使用。

 
对于用微单或单反相机拍摄来说,机身本身没有内置ND的设计,要达到类似的效果,会使用不同档位的方形滤镜。


经验不够丰富的时候就需要一片一片去试,才知道哪片效果最合适。而可变nd在改变档位的时候就比较简单,轻轻一转就可以了。


转动滤镜,看刻度从最小变为最高,你可以在相机上观察到曝光参数的改变。

 
02
为什么可变ND是拍视频的利器?


接下来是视频组的导演赵光中来跟大家说说,拍视频为什么要用ND滤镜。大家可以回到文首的正片观看案例中的视频,文章先截取了片段做个说明。



两组视频内容基本一致,区别就是一个有动态模糊,一个相对每一帧都很清楚。


在看片段的时候,上方的视频会觉得这是个连贯的视频, 脑子会自动联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因为每一帧都是有动势的。


但是切换到第二段(下方画面)的时候,所有动作仿佛都凝固在空中,与人眼平时看出来感觉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这是快门速度影响了动态模糊的强弱,但是在拍摄常规视频时到底要设置多少的快门速度呢?


这里要引入一个“快门角”的概念,在电影机中我们一般是通过控制快门角的开合,来影响画面亮度和动态模糊,常规可以设置从0-360度的开合角度。


这么说大家一定云里雾里的,我们直接把胶片电影机拆来看!


这是一卷电影胶卷,每一帧对应胶卷中的一张照片,每张照片呈现在镜头前的时间是帧率分之一,同时挡在胶片前的快门转动360度。


快门角就是一个圆中扇形镂空部分的开角。小角度,代表更低的曝光值、更快的快门速度:


全镂空,360度,每一帧都完全曝光,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态模糊,超出人眼平时能捕捉的正常范畴,有种“喝了假酒”的感觉:


半镂空,180度,每一帧的时间中有一半是处于曝光的,画面与人眼视觉贴近:


1/4镂空,90度,更少的画面运动被记录在底片上,动态模糊相应减少:


所以想让画面相对比较正常,建议拍摄时选用180度的快门角


以我们国内常用的PAL制25帧视频来举例,快门速度为每帧所占时间1/25s的180/360 ,即1/50s。

 
当我们需要在大白天拍摄时,首先现场会打光控制光比 ,然后调整相机到原生iso来获得最佳宽容度和动态范围、调整光圈、控制景深、调整快门速度控制动态模糊,但最后会发现画面过曝了 :


接下来就是使用ND压暗光线:


如果是严肃的拍摄,就会使用电影机内置ND或者在遮光斗前加入不同档位的方形ND滤镜控制曝光。


如果是小工作室控制成本,可以在镜头前使用可变ND来调整画面:


并且,可变ND还可以一镜从室内拍到室外,无极压暗画面且不影响景深等其他选项。



03
拍照能用吗?


我设计了个场景,来试试拍照的时候用可变ND方不方便。

当我们用F1.4、F1.2这种大光圈在大太阳底下拍摄时,有一定的机率出现超过相机快门上限的情况,从而导致过曝。


用可变ND可以把快门速度降下来一点,保证曝光正常。


 
另外,如果我们希望在大太阳底下用慢速快门拍摄,也需要使用ND滤镜来降低快门速度,以免过曝。


我们在之前的视频里,已经介绍过用这种方法拍摄马拉松跑步:


感兴趣的可以扫码,跳转到该条视频的第14分钟观看。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

在同样的光线亮度下,当ISO已经降到最低之后,光圈不变,又要放慢快门速度是不成立的。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只能是光线条件发生变化,太阳不落,只能想办法用ND来干掉太阳的亮度。

 
我觉得这时候用可变ND比较方便的是,只要转动滤镜环,看到相机的快门速度降低到我要的档位,就可以拍摄了。


尤其是在需要抓拍的时候,会比较方便。


 
04
选择可变ND有什么诀窍?


当然,以往市场上的一些产品给人留下了“可变ND质量不太好”先入为主的印象。为了解开这个疑虑,我特地找了一些不同品牌的可变ND来研究。

我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 镜头暗角 -


可变中灰滤镜的边框都比较厚,目前还没有看到超薄的可变ND出现。


在16-35mm这类超广角镜头上使用时,有些滤镜会出现明显的遮挡,带来暗角。


我们用大家公认最容易出现遮挡暗角的索尼FE16-35mmGM镜头来测试,在16mm端NiSi二代可变ND略有暗角:


如果是拍摄视频,一来是拍摄视频通常比较常用的是24、35、50mm之类的焦距,不会出现暗角。


二来是视频16:9的画面肯定会裁切掉这部分的画面,也看不到暗角。


但如果使用16-24mm拍照片,就要小心一点了。


- 有无X条纹出现 -

所有的可变ND的压暗范围在滤镜边框上有刻度显示,压暗程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效。


超出了工作范围,会出现明显的黑色“X”形条纹。


常见的可变ND滤镜是360度可以旋转的,也就是会发生超出刻度范围的情况,画面也就会出现X条纹。


这倒不是质量不好,而是可变ND的组成原理所导致的。


NiSi比较谨慎的一点是,他们没有设定很高的压暗级别,并且对工作范围做了限制,滤镜只能在有效的工作范围内转动,也就减少了出现X条纹的情况发生。


经过实测,在16mm端,到差4个点的档位,会有一点点要出现x条纹的前兆产生。


所以我比较建议的是使用从最小(min)到最后4个点的档位。



- 适用焦距 -

这也涉及到滤镜的适用范围,我在研究这块二代可变ND的时候,又去看了一下一代的产品是什么样的。


我发现一代的滤镜刻度上有着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两段不同的刻度,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对x条纹的测试是不是少测了点什么.

后来我又研究了一下,果然焦距越广,同档位下拍到x条纹的范围就越大,高于24mm焦距就一点x条纹都看不到了。


对于中长焦,则完全不会产生x条纹,这个焦距对于视频用户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对于摄影用户要稍稍留心一下。

- 偏色和锐度 -

对于高质量的滤镜来说,偏色、锐度下降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我带着6100万像素的索尼a7R4和5000万像素的哈苏中画幅相机X1DII做了试拍,结果是:锐度都基本相当。


有些滤镜存在偏黄的情况,并且不同档位的偏色有所不同,这是很头痛的事。


NiSi这片二代可变ND由于有自家风光CPL上增艳功能的加持,会显得更强化蓝色和绿色。


在不同档位下的色彩表现倒是比较统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后期的时候控制色彩。

其实从厂家的出发点来说,增艳的功能是为了减少后期工作,对我个人来说其实没有多大所谓,但是我比较看重的是色彩的稳定性。

也就是我在不同档位下看到照片的颜色要是均匀统一的,而不是一会儿偏黄、一会儿偏绿、一会儿偏蓝,那在后期的时候就很难去统一了,尤其是拍视频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更糟糕了,所以我觉得NiSi的色彩稳定性还是不错的。

- 加分项 -

滤镜有着防水和Nano镀膜,无论是水汽还是灰尘沾上去,都比较容易清洁,气吹一吹就干净了。


 
05
什么样的人需要可变ND?


在视频拍摄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高端摄像机才有的内置电子可变ND,能很好地控制快门速度,从而获得更完美的动态图像表现。


操作也不用动什么脑筋,能更灵活地控制画面景深效果。
 
可变中灰滤镜一片可以起到好几片ND滤镜的作用,也减少了在ND上的投入。因此,很多刚接触滤镜的朋友对可变ND是非常感兴趣的。

 
来计算一下,一套方形滤镜的支架是1299元,一片方形ND滤镜是880元,买上3片,就快将近4000元。


而一片可变ND的价格,常见的77mm是750元,82mm口径是790元。

对举棋不定的滤镜使用初学者来说是性价比挺高的事。如果再花个几十块钱,买几个转接环,就能转接到多个不同口径的镜头上用。

 
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如几千几万的器材毒,但确实是拍摄中提高效率和提升效果的小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