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曾被保送北大,又在诗词大会夺冠,这3点告诉你这些不是偶然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5-14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说起陈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同济大学毕业,被保送北大直博,曾一度被称为诗词大会“四季元老”。这么“闪闪发光”的一个人,自然会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也有许多人暗自感叹:顶着这么多光环,她可真是命运的宠儿啊!在许多人眼中,陈更是幸运的,有才情,有学历,这似乎是上天对她的偏爱。

然而,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她曾被保送北大,又在诗词大会夺冠,这3点告诉你这些不是偶然。这3点告诉你答案——

1、 受家庭熏陶,从小喜欢读书

陈更1992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虽然是在一个小农村,但家里喜欢文学的人却特别多。她小叔喜欢纪伯伦,“我小叔30岁的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他还依然在家里大声地背纪伯伦的散文《我的生日》。”在一次访谈中,她这样说。她爷爷80多岁了,依然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在爷爷和叔叔的影响下,她打小便对读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她曾被保送北大,又在诗词大会夺冠,这3点告诉你这些不是偶然

其次她父母也特别重视对她的教育,尽可能的给她提供阅读条件。她家里有两个小书架,上面有各种读物都是她儿时的好伙伴。

农村孩子的童年大多是在泥巴与树叶做饭中度过,而她却偏偏喜欢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去阅读,去书里寻找自己还不曾看到过的世界。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学习新知识,增长见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与许多同龄伙伴相比,陈更应该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2、 即使不喜欢,也会认真对待

2009年高考,陈更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录取,这对于从小喜欢文学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专业与兴趣不符,面对不喜欢的事她没有选择放弃或者逃避,而是从容面对,即使不喜欢,她依然努力去学习。优秀的人永远都是那么优秀,即使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在高手如云的同济大学,她依然是学霸一枚。

她曾被保送北大,又在诗词大会夺冠,这3点告诉你这些不是偶然

无疑,后来被保送北大读博,也是同济大学对她实力的一种认可。在北大她的专业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研究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对文学的热爱丝毫未减,对她而言,专业是她的“皇后”,学好专业是责任与本分,而文学却是她的“纯元皇后”,是挚爱。

她的那种“既然要做,那便尽力”的做事态度的确值得许多人去学习。所以人家被称为“会造机器人的诗词才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3、 勇敢而坚韧,不轻言放弃

从2013年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到第四季终于夺冠,一路的表现体现了她的勇敢坚韧和不轻言放弃。第二季的时候,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眼看就要登上冠军宝座,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武亦姝,清北两个才女经过一番巅峰对决,最终陈更惜败武亦姝。虽然失败,但是她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前进,终于在第四季拿下冠军。

她曾被保送北大,又在诗词大会夺冠,这3点告诉你这些不是偶然

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是一点一滴的付出所收获的回报,是脚踏实地的努力所换来的结果,是从一而终的坚持所取得的慰藉。陈更是幸运的,她的付出配得上这份幸运,即使是命运的偏爱,也受之无愧。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怀才不遇,有的可能只是能力不足。只要认认真真努力,踏踏实实奋斗,我相信,老天一定不忍心辜负那些努力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