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益肾祛湿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

 henguha8uguf0k 2020-05-15

第 1451 期

作者 / 谢研研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脂溢性脱发属于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头屑较多、头皮存在持续性的瘙痒感、头发极易油腻等,同时患者前额和前顶部的头发均有明显稀疏变细现象,可逐渐脱落,最终形成高额甚至是秃顶现象,女性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卵巢囊肿、月经不调等症状,中医将其称为“蛀发癣”或“发蛀”。近年来,中医在脂溢性脱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日益被重视,本研究选取33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采用中药健脾益肾祛湿生发汤进行治疗,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2年9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1 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45.5±1.2)岁;病程(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为4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为(6.5±0.3)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1 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45.6±1.4)岁,病程5个月至14年,平均病程(6.5±0.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以30岁左右的男性为高发人群,而女性患者的症状相对则较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顶部位的头发明显稀疏,脱发过程较为迟缓;病情初期以前额两侧头发脱落为症状,然后可逐渐延伸至头顶部位,导致其前额变高,并逐渐形成“高额”现象,患者头发主要呈 V 字形脱落,其额部的发际可出现向后退缩现象,并可和顶部的秃发逐渐融合成片状,而仅剩枕和两颞部位有少量头发;患者的脱发部位的皮肤较为光滑,有明显纤细毳毛,但患者并不存在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伴有轻微的瘙痒感。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与脂溢性脱发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②不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肾、肝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的患者;③患者的年龄≥18岁,不超过50岁;④参与本次研究前2周内未曾接受过免疫抑制剂、中药或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②季节性脱发、斑秃或者药物性脱发的患者;③存在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症的患者;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⑤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5 方法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毛发脱落根数有50%或以上的减少;好转:患者毛发脱落根数有20%~50%的减少;无效: 患者毛发脱落的根数的减少量不足20%。总有效=显效 好转。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食欲不振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5例,皮疹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溢性脱发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水平和外貌,给患者带来严重困扰。以往治疗脂溢性脱发,复合维生素B等西药是常用药物,但药效迟缓,因此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中医认为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其中本虚指的是肾精亏损导致精气不固,以至于精不化血以及血不养发,最终导致头发脱落,而标实则指的是热、湿、风、瘀。本研究中使用健脾益肾袪湿汤对观察组33例患者进行益肾祛脂生发治疗,本方中茯苓可健脾渗湿,墨旱莲可滋阴补肾,甘草调和诸药,山楂可有效地化脂、消食以及祛油,薏仁等可清热燥湿并兼具祛风止痒之效, 地黄、白术可益气、润肤以及泽发。上述药物合用,可实现内外兼治的功效, 能起到通络止痒、补血温经、活血化瘀、益气养发之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脂溢性脱发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健脾益肾祛湿生发汤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