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友明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特色山地农业庄园发展模式探索

 三石李 2020-05-15

——以重庆市彭水县庙池农庄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确立,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九大又开创性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仍然面临人口资源流失、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扩大、自然景观破碎、农村信仰缺失、传统文化凋零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让古老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重庆彭水“庙池农庄”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庙池农庄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总结、梳理庙池农庄建设的经验和启示,进一步分析、探讨庙池农庄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项解决问题的举措,为我国特色山地农业庄园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庄; 农业产业; 农业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

田友明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特色山地农业庄园发展模式探索

一、“庙池农庄”基本现状及优势

庙池农庄以重庆市彭水县诸佛乡庙池村为核心,辐射周边诸佛、梅子、桐楼3个乡镇20个村约30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6200人。它位于东经108°,北纬29°,海拔650-850米,以石灰质和酸性黄壤为主,年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213毫米,年日照29%,适宜猕猴桃、酥梨、蜜桃、脆李、果桑、甜柿等多种高端水果生长。

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中,庙池农庄优势明显。一是政策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三农、脱贫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建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这为庙池农庄发展破除了资金和政策制约的瓶颈;二是机遇优势,当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耕地多数闲置,人地矛盾进一步缓解,土地资源利用成本低,这为农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三是资源优势,核心区现有劳动力1862人,耕地6061.9亩,拥有无污染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四是社会优势,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2013项目筹备以来,开展了大量宣传、动员和解释工作,与基层政府多次进行密切磋商,与当地群众进行了广泛沟通,政府、企业、群众都希望项目早日生根落地。

二、“庙池农庄”建设思路与策略

(一)产业建设策略按照优化社区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创新经营管理、完善分配制度的要求。农庄以特色果业为核心、武陵文化为灵魂、乡村旅游为支撑,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庙池农庄中高端产品与都市中高端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产业结构,由过出去单一种植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养身、休闲、旅游、度假和电子商务等第二、三产业转型;二是产品结构,由传统单一的供给初级农产品向农产品加工品、旅游、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服务产品转型;三是资源利用,由传统的开垦耕地向环境改造、人文自然全面开发升级;四是开发区域,由村社逐步向跨村、跨乡广泛的拓展;五是利益分配,由过去小、散、乱的农户格局向股份合作共享红利的格局转变。

(二)产业运作策略农庄的经营采取股份制合作的模式,对散乱分布的农户进行组织化改造,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自然村落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如平台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的模式,公司与合作社合作的模式,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的模式等。在农庄的经营过程中,公司、合作社是主体,他们拥有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整合的优势,生产经营具有武陵特色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庄的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三)支持保障策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涵盖技术、金融、生产、管理、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服务的保障体系,支持农庄健康可持续发展。庙池农庄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及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为依托,在技术、生产、管理、文化挖掘方面提供智力保障;由政府扶持、农户自筹、企业投资的方式建立了农村微型金融组织,为农户、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低额、无抵押、低利息的贷款;利用传统物流渠道与现代互联网、物联网及电商OTO模式不断开拓农庄国际化大市场,增强知名度和竞争力。

田友明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特色山地农业庄园发展模式探索

三、“庙池农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保障相对落后为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当地政府扶持、农户自筹、企业投资的方式成立了农村微型金融组织,为农户、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低额、无抵押、低利息的贷款。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情况特殊,“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突出。首先,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安置、土地补偿等所需资金浩大,常因缺乏金融支持而进度缓慢;其次,银行在农村网点少,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大中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不到金融的有效支持;最后,农民融资担保难,政策性担保公司少,农村土地抵押没有法律依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一时难以推广。

(二)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庙池农庄核心区及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工业污染少、空气质量好,水分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暖,适合蜜桃、酥梨等各种高端水果种植,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文化气息浓厚,荣膺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称号,旅游资源丰富,是休闲、度假和养身的好去处。但是,其资源不具备稀缺性和独特性的特质,难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面临同质化的风险和众多的竞争对手,发展压力极为巨大。

(三)资源市场化程度低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三大产权”,但是“三大产权”的法律地位未得到确认,不能入市交易。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真正意义上做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让农民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否则,按计划模式由政府主导推进城乡资源分配的结果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或费力不讨好,农民的合法利益最终还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四、建设“山地特色农庄”的举措

(一)完善农业风险保障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做到巩固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放宽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入股、抵押进行融资和贷款的政策,拓宽农业产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政府要健全农业风险防控机制和救助措施,预防农业来自自然、市场和宏观调控的风险,提高农业预防风险的能力,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措施,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应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覆盖范围,将社区、土地入股、旅游产业等合作形式纳入该法律范围,使农民、企业的利益切实得到法律保护。

(二)创新农村资金保障机制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农庄发展的瓶颈,金融资本多为城市服务的体制惯性没有打破,要抓紧建立农村金融保障机制,为农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一是制定金融支农的财税政策,根据农业投资回报率低、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探索实施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项目本金偿付风险财政分担机制,维护金融支农资本安全与合理利润预期。二是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三是大胆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抵押担保的方式,抓紧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的问题。四是按照《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发挥预算内建设投资和国家债券支持三农的优势,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按照法定比例持续增长。确保三农建设资金保障有力。

(三)提高农庄核心竞争力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最大限度挖掘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农业产业和旅游发展前景等因素,科学合理搞好农庄整体规划,努力使农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当地乡风民俗相统一,与生态景观相和谐,达到“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标准。在建筑、环境、活动、产业等方面充分考虑区域民俗特色,深挖文化内涵,增强吸引力,逐步形成一个村庄一种风格、一条道路一道风景,实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绝活。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等相关要求,全面贯彻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政策。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依据市场规律,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适度规模的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立体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庄园建设。

田友明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特色山地农业庄园发展模式探索

作者单位:彭水县农业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