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地体验广州首条空中步道后,我想感叹并吐槽!看过不踩坑

 東泰山人 2020-05-15

从“清明”到“五一”,横跨2个黄金周这段时间里,广州城中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跨越城市上空的“空中步道”。

这条空中步道,还有个别称叫“云道”,之所以受瞩目,当然是因为它“首条”的历史地位。全长8公里的云道,从中山纪念堂起点,跨越越秀山、雕塑公园、麓湖公园、到达白云山,把广州城中2片最经典的绿化区域,实现千年来首次联姻。

如果是“老广”,还能意识到,这正好就是把广州旧城中轴线的北段,通过实体的步道,在地图上描绘出来。

因其破天荒的地位,从云道试运营的清明假期,到正式开放的五一假期,从媒体上都能高频地看到它的身影。作为广州新地标,云道更被誉为“美出新高度”。

那么,这条“空中步道”确实美不胜收吗?有没有游玩攻略?

在历经数次亲身体验后,我不得不总结为:这是一个优点与槽点并存的去处!值得体验,但不值得多次体验。

收藏一下我总结的干货游玩攻略,也许你的体验旅程会变得更轻松美好。

新鲜的游玩方式

云道令人赞叹的优点,无疑就是其带给人腾空出世的游玩新鲜感。越是久卧广州城的老街坊,对于这点的感受就会越深。

广州旧城中心,原是以越秀山为北端,往南至中山纪念堂这一段,均属于城区。越秀山,因五羊雕像城标、镇海楼、古城墙的存在,是羊城兼具历史和风景的代表性景点,在地理上也成为位于南面北京路政治中心的第一道屏障。因此,云道上从中山纪念堂到越秀山这一段,可视为越秀山绿化片区。

而白云山、麓湖公园、雕塑公园,于旧城概念而言,均属城郊。这片区域中,当以白云山名气最大。从宋朝时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的“蒲间濂泉”、到元朝的“白云晚望”,至今的“云山叠翠”,历代的迭更,却从不缺云山的秀气,更成为粤人心中对于城的记忆符号。因此,云道上从雕塑公园开始,就属于白云山绿化片区。

从前,由于交通原因,市民安排的游玩方式多是分离的,只会选择其中一个点打卡。而现在,通过云道,却可以全程不过马路,轻松地实现从这山、走那山,一气呵成连通,确是一种游玩方式上的超越。

甚至途经环市路等市中心干道时,都能通过云道横跨而过,脚下就是车水马龙、触目两端却是绿草如茵,而游客则自在半空中俯瞰羊城,这是何等的绝妙。

辛苦的游玩体验

若说观景方式的迭代,是广州空中步道的优点;那么游玩体验的不足,则是其最大的槽点。

首次体验云道时,我是带着家中宝宝和长者一同前往的,但这是唯一的一次。不愿再去,原因是整个空中步道的旅程,其实并不适合长者和儿童。

整个云道的设计,其实是通过空中连通工程,把各个公园内原有的绿道相连接,完成一体化的8公里云道工程。但是,新修建的空中连通部分,却全然没有遮蔽和歇息的地方。广州地处岭南,进入4月、高温多雨天气就不断;至五一假期,更是夏天的气温节奏。让长者和儿童,在烈日和暴雨下行走,那是一种酷刑。而即使初体验那天,我们碰上了27摄氏度的晴朗好天气,家中的老幼还是受不了没有歇息、行走的辛劳。

此外,新修建的路段,还不乏由钢筋材质搭建的段落,削坡架空的路面,需与旁边的坡度相伴随。这就免不了爬梯级的痛!

3岁的云吞宝宝,在过了开始的新鲜劲儿后,就求抱抱了。抱着孩子爬梯,你懂!虽然辛苦,我还是万分庆幸自己没带婴儿推车。我们在云道上也碰到了一些带幼儿的家庭,推着婴儿车上步道,很多路段只能“托行”,确实是对体力的终极考验。

而且,由于试运营阶段开放的路口不多,再苦再累也需要坚持到前方。当下,确有一种城市休闲秒变军队拉练的落差感。

感谢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师李志强先生,为本文供图!


8条干货攻略

1.游览步道需预约,可通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公众号进行预约,景区限流每小时4000人次;

2.进入步道无需购票,全免费!但需凭穗康码、预约码,测量体温后方可进入;

3.步道上很多路段都没有遮荫点和休息点,因此遮阳设备、饮用水和体力都得准备好,洗手间也必须在进入原公园的路段才有,肾脏储水力也必须先自行衡量;

4.步道途经山林段,蚊子群非善类,必须做好防蚊工作,否则1条手臂叮上20个疱,也只属等闲;

5.步道很多路段无法推行,婴儿车等各式靠轮子行进的工具,就别带了;

6.根据上坡比下坡累的原理,选择从中山纪念堂往白云山方向前进,相对更省体力;

7.最衷心的建议:年老、年幼、体弱、平日缺乏锻炼者,无须安排全程!全程行进,需要预算3小时或以上时间;

8.若只节选部分体验,精华段当属:从环市路电视塔进入,行至雕塑公园出。经实地体验,这段能看到电视塔等景观,空旷、视野最好,也是观看城市景观的最佳蹲点;路段中的梯级不高也不陡,用时大概在30分钟,即可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