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的25军军长,副军长为徐海东,如不错过授衔55年至少上将!他是49年的兵团司令,50年转任供销社,错过授衔一生与将星无缘! 1949年2月,四大野战军分别改称为一、二、三、四野,计有12个兵团。其中,12位兵团司令分别为:一野(西北野战军)第1兵团王震、第2兵团许光达、第18兵团周士第、第19兵团司杨得志,二野(中原野战军)第3兵团陈锡联、第4兵团陈赓、第5兵团杨勇,三野(华东野战军)第7兵团王建安、第8兵团陈士榘、第9兵团宋时轮、第10兵团叶飞,以及四野(东北野战军)第12兵团肖劲光、第13兵团程子华、第14兵团刘亚楼、第15兵团邓华。 这12位兵团司令,在1955年授衔时,有3人为大将(许光达、陈赓及肖劲光),除程子华外的其他8人,皆为上将。1955年授衔时,程子华为何与将星擦肩而过?因为,此时的程子华,已脱下军装,转职地方。 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1905年出生于运城解州镇的一个贫民家庭。1922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积极参与反军阀统治,1926年12月受组织派遣,考取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期间,程子华积极行动,参加了讨伐叛军夏斗寅的战斗、广州起义,发动了大冶兵暴,壮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1931年4月进入苏区工作,历任红35军307团团长、独立三师师长、红五军四十师师长、四十一师师长兼政委、十四师师长、二十二师师长、粤赣军区代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6月,程子华奉命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红25军奉命进行整编,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为政治委员,副军长为徐海东。1934年11月,25军奉命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苏区,9月18日与陕北的红26军和红27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改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程子华奉命挺进东北,担任冀热辽的分区司令。解放战争中期,冀热辽部队划拨给东北野战军序列。在东北时期,程子华表现不俗,先后带出了第八,九,十纵队等精锐部队,战役指挥也毫不逊色。最出名的一战当属于组织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成功地阻击了敌人从葫芦岛 和锦西增援锦州的部队,对我军取得 锦州战役的胜利,确保对东北敌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起了重要作用。塔山阻击战,打得国民党鬼哭狼嚎,天地变色,程子华在此战之后名扬天下。1948年10月,他任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11月初,奉命先遣入关,协同兄弟部队,重创了敌军的主力,对北平形成了包围态势。 1949年4月,程子华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司令员。在将星如云的四野中,程子华能做到十三兵团司令,说明他是不可多得的将才。1949年8月,程子华率四野十三兵团挥师南下,先后解放了安阳、新乡、襄樊、沙市、宜昌等地。渡江胜利后,参加了衡宝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南全境。正当程子华干得正来劲的时候,1949年末,他却被调回自己的家乡山西,在山西工作了近一年,1950年10月以后,他调任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副主任,从而与军队彻底“脱离关系”。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曾做过他的副军长的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与他同期任职兵团司令的战友们,不是大将,就是上将。由于他任职地方,所以没能享受到一个军人将星披肩的荣耀。如不错过授衔,他至少也是上将!虽然与将星无缘,但是,他却不计个人得失,无怨无悔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身体力行地实现了他当初为之奋斗终生的誓言。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