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 ——《卢蒙巴》 文/金侬 导演:拉乌尔·佩克 主演:艾瑞格·艾布阿内、亚历克斯·迪斯卡斯 获美国政治电影节和平奖、米兰非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这是一部政治电影。 关于政治,毛泽东说过这么一句至理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任何政权的建立和维护,离开军队都是无济于事的。本片用形象的电影语言,又一次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卢蒙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刚果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也是刚果第一届独立政府的总理。然而,他只担任了短短几个月的总理,就惨遭杀害。他的尸体甚至被人剁碎焚烧,化成一股清烟,烟消云散。 在黄昏的暮霭中,两个身穿制服的军人,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刀锯斧剁地将卢蒙巴尸体的碎片扔进焚尸炉。炉火熊熊,烟雾弥漫,远处的山峦,苍凉静穆。残阳如血。影片用舒缓的画外音将我们带到了卢蒙巴生前的岁月…… 卢蒙巴生前的理想就是要将刚果从比利时的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走上自强和民主的道路。他不断向民众宣传独立的意识,获得了大多数刚果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当然,比利时人视他为眼中钉,他被投进监狱,受到了非人的待遇。 其时,刚果的独立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各路主张独立的政党纷纷推举卢蒙巴竞选总统。卢蒙巴出狱以后,顾全大局,主动把总统的职位让给了卡萨武布,自己担任卡萨武布政府的总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铸就了卢蒙巴日后的悲剧。 卡萨武布与卢蒙巴政见并不相同。卢蒙巴主张彻底的民族独立,完全摆脱比利时的统治,卡萨武布则仅仅只想从比利时的政权中分得小小一点权力,做自己名义上的刚果总统。在独立仪式上,卡萨武布对比利时人恭谦之至,而卢蒙巴的独立宣言却是对比利时人的公开宣战。比利时人当然不满,刚果人民则民情振奋,欢心鼓舞。 但是,卢蒙巴此时又犯了第二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忽视了军队对他的反应。军队并不理解他,甚至对他以及新政府十分不满。就在新政府成立以后不久,军队四处暴乱,刚果的政治局势陷于混乱。 卢蒙巴之所以当上总理,完全靠他的演讲,他是靠他的思想走上政治舞台的。思想的魅力在于,思想一旦被人所接受,就能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然而,思想毕竟是思想,它是软件不是硬件,在强大的经济力量和武装势力的挟持下,装载思想的头脑都可以被毁灭,思想顶什么用?! 那一天,卢蒙巴和总统坐飞机到外地视察。军队又闹事,卢蒙巴命令驾驶员着陆,可驾驶员就是不听他的命令。卢蒙巴愤怒地训斥驾驶员:你是我的雇员,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命令。驾驶员回答:我是比利时人,我当然听比利时人的话。 这两句对话发人深省。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经济力量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即使独立,也会被人牢牢控制。 仿佛是影片摄制者在暗示对卢蒙巴的一种看法——他的女儿突然早产,不久就死去了。卢蒙巴的思想,以及他强烈要求刚果独立的行为,是不是就像他早产的女儿,还没有充分吸足母体的营养就仓促坠地,结果因先天不足而死去? 看来,一场政治变革的成功,即如婴儿诞生于母腹,早产和迟生都可能影响婴儿的生命。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卢蒙巴在活动影像里又证明了一回,他们都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经验。 ——原载《大众电影》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