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食道癌@胃炎呃.呕(宣中降气汤.佛手三仙旋覆代赭汤(人中白.青黛.代赭石)

 唐三制 2020-05-15

呃逆呕吐【宣中降气汤】【旋覆代赭汤】治验:1.噫气2.眩晕呕吐:3.癔症球 4.顽固性呕吐:

医案良方:食道癌【新旋覆代赭汤】;【佛手三仙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炎无苔舌裂纹案@《香砂六君旋覆代赭石汤》治疗胃神经官能症

☞胃癌【三七硇砂蟾皮散】仝小林院士提出中医“靶药”的概念,其中干蟾皮、硇砂、三七正是治疗胃癌的三味靶药。蟾皮攻毒抗癌,清扫无形之癌毒;硇砂软坚消积,消除有形之癌块;三七化瘀止血,兼有温补之性。干蟾皮用量范围为3~9 g,硇砂用量范围为1.5~6 g,三七用量范围为15~30 g。运用干蟾皮和硇砂时,应严密监视不良反应和肝肾毒性。

☞食道癌秘方 开道散

硼砂二两 火硝一两 硇砂二钱 礞石五钱沉香、冰片各三钱。共研细末。每次含化三分,徐徐咽下,每隔30-60分钟一次,一般服本方6小时见效。当患者粘沫吐尽,能进食时,可改为3小时一次。连服两天,停药。用于食道梗阻滴水难下。唐三制临床时用硇砂,礞石,沉香和冰硼散。或用沸水送服礞石滚痰丸,冰硼散加硇砂!送服冰硼散的主要成分是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

☞硇砂治疗食道癌(凌耀星经验)

食道癌患者常因无法进食之痛苦而终结生命,为医者亦苦于回天乏术。凌老师曾诊治过一食道恶性肿瘤患者,疗效甚好,令中医后辈振奋不已。

 吴某,男性,61岁。1990年5月初诊。该患者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下段有占位性病变,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癌。因两个月前突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剖腹清除坏死组织,并行胆囊切除,蝶式开放引流等手术。至就诊时腹部切口尚未愈合,全身情况极差,不能再行手术及化疗治疗,仅能行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故请凌老会诊行中医治疗。该患者当时形体消瘦,面色灰白,神疲痿软,行动困难,持续呕吐黏痰伴呃逆,不能进食,四昼夜未眠。此系因手术、肿瘤造成的典型癌性恶病质表现。该患者脉象浮沉,舌苔厚腻,舌质紫。处方如下:

 (1)急性子、制南星、制半夏、山豆根各12g,蜈蚣2条,炙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15g,代赭石30g,公丁香6g,沉香各6g,生姜4片。

 (2)仙鹤草、鬼针草、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g,煎汤代水再煎(1)方。

 (3)硇砂1.5g,研细末,分4次以米粥半匙和服,不饮水。

整个诊疗过程中,凌老秉承攻补兼施的肿瘤治疗原则,首诊辨证为癥积阻于谷道而成噎膈,胃气上逆,水谷难入,化源将绝,急宜消癌散结,益脾和胃,降气止呃之法,后随症调整,益气和胃,胃气得生则存活多年。处方中尤以硇砂药为少见。

硇砂,性咸、苦,辛、温。主要用于消积软坚,破瘀散结。治癥瘕痃癣,噎膈反胃,痰饮,喉痹,积痢,经闭,目翳,息肉,疣赘,疔疮,瘰疬,痈肿,恶疮等

凌老早期治疗食道癌,硇砂药甚为多用,而今日之人恐硇砂毒性过大,已渐无人问津,中医后辈甚至不知硇砂为何药。

《本草纲目》有云:硇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癥之病,用之则有神功。凌老自述诊治食道癌患者,喜用此药,疗效甚好。惜今日我们已无缘在现下医疗环境下,亲身体验此药的诊疗特色了。

唐三制藏《威灵仙临床新验》威灵仙治疗食道癌。

威灵仙通散作用较强,故试用于治疗晚期食道癌,吞咽困难,痰涎较多者。药用威灵仙30g,荷叶12g,加食醋少许。水煎频服。一般15d后诸证得以缓解。唐三制参考凌教授经验,用威灵仙荷叶熬水送服硇砂0.5克。

按:有人用炒盐治好了食道癌

一人患了食道癌,万般无奈之下,听说了一个偏方,用食用盐炒热外包疼痛处,一个晚上,第二天,吐血了,好了,十几年了,没什么异样。有患者得食道癌,如上治之,亦效!

呃逆【宣中降气汤】: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莱菔子、法半夏、广皮各10克,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沉香5克,厚朴9克,刀豆30克,生枇杷叶20克。水煎服、每日1剂、4小时服1次。

功用:宣中降气。方解:本方宣中降气、专治呃逆之因于气逆者。方用莱菔子、清半夏、广皮、厚朴理气宣中;旋覆花、赭石、生枇杷叶平肝降逆;刀豆温中下气、使气不上冲,则呃逆而止。

【主治】呃逆(因气)、烦躁不安、呃逆频频、其声高亢、脉多弦滑。

【加减】如大便秘结、加大黄、元明粉、枳实。

【疗效】临床屡用,无不立效。

《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18g,人参12g,代赭石6g,甘草18g(炙),半夏25洗),生姜30g,大枣12枚(擘)。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气逆证。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反胃呕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日3次。

治验:1.噫气:予素患噫气,凡体稍不适,其病即至,即响且多,势不可遏,戊子冬发之最甚,苦不可言。孟英曰,此阳气式微,而浊阴上逆也,先服理中汤一剂,随以旋覆代赭汤投之,遂愈。嗣后每发,如法服之,辄效。后来发亦渐轻,今巳不甚发矣。予闻孟英常云,此仲圣妙方,药极平淡,来世人畏不敢用,殊可陋也。

2.眩晕呕吐:用本方适当加减治疗50例,其中经西医诊断的有:急慢性胃炎和溃疡6例,神经官能症11例,高血压、美尼尔氏症、癔病及脑膜炎后遗症各1例。不论原发并发,均以此次发病的眩晕呕吐为主证。主要脉证为头晕目眩,胸痞呕恶,口淡,脉象弦缓,弦滑,舌苔白薄滑腻。部分病例兼见咳唾粘痰,食欲不振,胃痛泛酸,耳鸣心悸,失眠多梦。治疗效果:50例中服药最少为二剂,最多为18剂,平均6剂,一般3-6天见效。治后34例眩晕呕吐俱止,14例眩晕呕吐减轻,2例无效。

  3.癔症球:此本方加减治疗癔症球45例,结果最少服药6剂,最多35剂,一般10-20剂。症状消失,眠食正常,恢复工作,属于治愈者34例;症状基本消失,眠食尚好,恢复工作,属于基本治愈者8例;无效3例。

 4.顽固性呕吐:本方为主治疗顽固性呕吐10例,其中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慢性肾炎尿毒症、胃癌肝转移、肾肿瘤广泛转移、脑脓肿所致呕吐各1例,神经性呕吐5例,均获满意疗效。另以本方加减治胃气虚弱,痰湿内阻之呕吐11例,其中包括胃溃疡、胃扩张、胃大部切除术后、肝癌晚期等所致呕吐,均获显效。

☞食管癌【新旋覆代赭汤】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先煎)15g,法半夏10g,郁金10g,陈皮10g,山豆根10g,蚤休15g。

【加减应用】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白屈菜;口干,津伤明显者,加玄参、石斛;吞咽困难较严重者,加威灵仙、赤芍。【功能主治】开郁降气,化痰散结。主治:痰气互结型食管癌。【应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三制心悟:可合香砂六君子汤

☞【佛手三仙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炎无苔舌裂纹案

范某,男,66岁。面色黄暗,瘦骨嶙峋,腹直肌紧张。吸烟几十年,现每天吸烟一包。2012年8月18日初诊。患者于35年前因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术,去年医院检查,幽门水肿、浅表性胃炎。现胃酸少,易嗳气,纳极差,不仅没有食欲,即便偶尔有食欲,也不能多吃,除吃点烂面条外,馒头、米饭、炒菜、各种肉类均不能吃,不敢吃凉饭,喜欢辛辣之品,但过辣则胃不适,偶尔可食微辣之品,喜欢喝白酒,但因胃疾而白酒现在已不能喝。现暂住女儿家,其女为其饮食大伤脑筋。口中发黏,偶尔口苦,饭后易于呕吐,咽中有痰,自述与吸烟有关,大便干,二三天一行,严重失眠达几十年,曾服用安定每晚达8片,舌苔几无,舌质嫩红、裂纹纵横交错,似出血状,双脉弦。拟:

【佛手三仙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30g,代赭石10g,党参20g,姜半夏20g,炙甘草10g,红枣10g,佛手15g,石斛20g,当归10g,焦三仙各10g,生姜50g。6剂,煎服,每日1剂。并嘱减少吸烟,因香烟对胃的影响很大,同时尽量不吃粗纤维青菜,如芹菜、油菜等。

8月25日二诊:胃纳好转,嗳气减少,大便每日1次,成形,睡眠无改善,舌脉同前。患者自述药入胃后有热辣感,似食辣椒状,但胃中比较舒适。上方改旋覆花为20g,代赭石为5g,焦三仙各20g,生姜为30g。继服6剂。

9月1日三诊:胃纳大为好转,不再只吃烂面条,米饭、馒头、肉类、炒菜都可以吃。患者、其女,均喜形于色,对疗效甚为满意。首诊时体重仅96斤,半月时间增加了9斤,体重现105斤,只是失眠未明显改善。舌脉同前。改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服药6剂,患者述疗效不如第一诊,睡眠亦无改善。遂改处一诊方旋覆代赭汤,减生姜用量,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对疗效极为满意,但其睡眠毫无改善,舌象无变化。

按:这是笔者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此类胃炎的第二例,疗效满意。旋覆代赭汤来源于《伤寒论》,原为伤寒病在表,误用汗、吐、下法,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而设,系中气受损,胃气上逆所致。笔者运用本方有如下的体会:

1.首先,本例胃炎患者主症明确。患者以嗳气来诊,同时伴有腹直肌紧张,此即为“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其次,本病辨证准确。脾胃虚弱故纳差;胃气上逆故嗳气;虽然患者自述咽中有痰可能与吸烟有关,这也是痰,当用化痰药即旋覆花;舌质红、少苔、有裂纹,可能系胃阴不足所致。综上所述,本病证属胃虚痰阻气逆,兼胃阴不足。故选方旋覆代赭汤加石斛降胃气,养胃阴,另加焦三仙以消食和胃。因佛手能够疏肝和胃,当归能够养血(患者气色差)润肠(患者大便干),故加之。

2.旋覆花与代赭石的用量比例:旋覆代赭汤原方中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二者比例为3∶1,这个比例似乎与现今临床应用二药的比例不符。一般认为,旋覆花的常用量为5~10g,而代赭石质重,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故其常用量为10~30g。本方所用3∶1,的比例,实有深意。笔者认为,与本病的病机相关。胃气虚者,当禁用或少用质重碍胃之品,代赭石为矿石类药,质重碍胃,难以消化,故用量宜小。而旋覆花质轻,无碍胃之弊,故用量可较大。现临床应用该方时,按常用量来应用,导致其用量比例为1∶3,实为不妥。

3.生姜的用量:原方用量为五两,结合仲景所用生姜诸方,如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生姜在该方中的用量较大,这与本方主治相关,因为生姜历来为呕家圣药,具有良好的降胃气作用;其次,生姜配伍大枣,亦是调和胃气的重要药对;再次,方中人参、大枣、炙甘草能够补气健脾益胃,亦是仲景重视胃气的具体运用。

4.三诊时曾改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疗效不如一诊。其原因可能是:①药不对症;②有诸多疾病在治疗初期,取得疗效后,即便继续服原方,疗效也可能不再那么理想;③由于口感不同,患者对一诊方产生好感,也可能产生心理依赖。

5.患者患病几十年,病程长,病也重,作为医者,心中要有一套治疗方案。对于该患者,首先要改善患者的胃口,胃口不开,食物不能给予营养,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所以先开胃。等到胃纳转佳,基本正常后,再治疗其失眠。虽然《内经》上讲,“胃不和则卧不安”,但对于该患者来讲,胃纳好转,但睡眠丝毫未改善。是胃疾还没有好转到一定的程度呢,还是处方用药有问题?期待答案……不过,患者对疗效已经非常满意,这是对我们医生技术的充分肯定。还有一问,患者口中发黏未得到改善,期待答案……

《香砂六君旋覆代赭石汤》治疗胃神经官能症

胃神经官能症在临床较常见,一般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笔者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运用旋覆代赭石汤加减选择性治疗神经性嗳气患者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50例中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19~59岁;病程6个月~3年。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①曾有精神创伤史,且多以情绪波动为诱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②有神经性嗳气症的特点:声响而频的嗳气,癔病表现浓厚,有人在场时加重;

③有神经官能症表现,如失眠、多梦、焦虑、神经过敏、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实验室及其它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香砂六君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布包)10g、代赭石(先煎)25g、丁香(后下)5g、砂仁(后下)6g、党参12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陈皮8g、法夏10g、木香5g、大枣5枚、生姜6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病情缓解后以逍遥丸合香砂六君丸继服1~3个月以巩固疗效。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显效:各种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好转:各种症状改善;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本组50例中,服药1~2个疗程后全部获效,其中显效35例,好转15例。

体会:神经性嗳气属祖国医学的“嗳气”证范畴,其本属脾胃气虚,标为肝胃气逆。治疗时不健脾无以固其本,不通降无以顺其性,故补脾和胃、舒肝降逆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法则。

旋覆代赭石汤是《伤寒论》治疗胃气因虚上逆致心下痞硬、嗳气不除的效验方。笔者运用该方与香砂六君子汤有机组合加减治疗神经官能性嗳气,效果满意。方中旋覆花消痰结,除痞满,治癔气;代赭石镇逆气,降痰浊,通燥结,二者共为君药。以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奠定中州,共为臣药;佐以半夏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木香温中和胃;丁香、砂仁暖胃止嗳。诸药相合,共奏补脾和胃、疏肝降逆之效。胃神经官能症患者经心理及药物综合治疗,多数可很快康复,但好转后,如遇剧烈的情绪波动,仍有复发的可能,故应在病情缓解后,常规给予逍遥丸合香砂六君丸以健脾疏肝解郁,对预防复发有一定裨益。

各家论述:1.《注解伤寒论》: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覆之咸,以软痞硬;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2.《删补名医方论》引罗天益曰: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生姜、大枣和脾养胃,所以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以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则痞硬可消,清升则噫气可除矣。 3.《医方考》:旋覆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 4.《伤寒论三注》:旋覆花能消痰结软痞,治噫气;代赭石治反胃,除五脏血脉中热,健脾,乃痞而噫气者用之,谁曰不宜?于是佐以生姜之辛,可以开结也;半夏逐饮也;人参补正也;桂枝散邪也;甘草、大枣益胃也。余每借之以治反胃、噎食不降者,靡不神效。 5.《成方便读》:旋覆花能斡旋胸腹之气,软坚化痰;而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者协助之;虚则气上逆,故以代赭之重以镇之;然治病必求其本,痞硬噫气等疾,皆由正虚而来,故必以人参、甘草补脾而安正,然后痰可消,结可除,且旋覆、半夏之功,益彰其效耳;用姜枣者,病因伤寒汗吐下后而得,则表气必伤,藉之以和营卫也。

☞人中白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①《品汇精要》:“味咸,性凉。”②《纲目》:“咸,平,无毒。”③《本草汇言》:“味咸,气寒。”

入肺、肝、膀胱经。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太阳经。”②《本草乘雅半偈》:“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

人中白别名:人中白、中白、漂人中白、生人中白、煅人中白。处方中写中白、人中白、生人中白均指漂人中白。为人中白在清水中浸漂后取出晒干入药者。功偏清热除蒸。

铲取年久的尿壶、便桶等内面沉结的尿垢,除去杂质,晒干。

人中白炮制方法:置清水中漂洗4~7天,经常换水,取出,刮去杂质,日晒夜露15天,每日上下翻动一次,以无臭为度,晒干。煅人中白:取人中白置坩锅内,炭火煅至红色,取出,放凉。飞人中白:取人中白研成细末,再水飞至无色为度。出自《日华子本草》;《本草衍义补遗》:“人中白,该置于风露下三年者,始可用也。”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肺经;心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降火;止血化瘀。

主治:主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1~2钱。外用:研末吹或调敷患处。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用药禁忌:《本草从新》: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之。

人中白常用选方

1、治鼻衄经久不止:故绵五寸(烧灰),人中白一分。细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10克。(《圣惠方》)

2、治血汗鼻衄,五、七日不住:人中白不限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干,研入麝香少许,酒下。(《经验方》)

3、治喉痹、喉痈、喉癣、双乳蛾、口疳:人中白(煨)、青果核(煅)、鸡哺退壳(煅)、儿茶、冰片各等分,研吹。(《理瀹骈文》)

4、治走马牙疳: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固济,煅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纲目》)

5、治口舌生疮:溺桶?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有涎拭去,掺数次。(《濒湖集简方》)

6、治小儿口疳:人中白(煅)、黄柏(蜜炙焦)为末,等分,入冰片少许,以青皮拭净,掺之。(《积德堂经验方》)

7、治跌扑损伤闪挫,骨伤极重者:白秋霜研极细末,每服五分,好酒调下。(《积善堂经验方》)。

相关配伍:

1、治疗血汗鼻衄,五七日不住:人中白不拘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干,研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经验方》)

2、治走马牙疳: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封固,煅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纲目》)

3、治跌补损伤闪挫,骨伤极重者:白秋霜研极细末。每服五分,好酒调下。(《积善堂经验方》)

4、治偏正头痛: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羊胆汁和丸芥子大。以新汲水化一丸,注鼻中㗜之。(《普济方》一滴金)

5、治鼻中息肉:人中白,瓦焙为末。每服一钱,温汤下。(《朱氏集验方》)

6、治喉痹,喉痈,喉癣,双乳蛾,口疳:人中白(煅)、青果核(煅)、鸡哺退壳(煅)、儿茶、冰片各等分。研吹。(《理潝骈文》)

7、治口舌生疮:溺桶垽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拭去涎,掺数次。(《濒湖集简方》)

8、治小儿口疳:人中白(煅)、黄柏(蜜炙焦)等分,为末,入冰片少许,以青皮拭净,掺之。(《积善堂经验方》)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吹、掺或调敷。

★各家论述

1、《纲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NI,诸窍出血,肌肤汗血。

2、《本草经疏》:溺白垽,其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

3、《本经》:疗鼻衄,及大明治劳热、肺痿、心膈热、吐血、赢瘦、渴疾者,以其能入诸经泻去火邪也。凉能除热,故又治汤火的疮。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疳等证多效,是其除热降火之验也。

4、《唐本草》:主紧唇疮。

5、《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瘦渴疾。

6、《本草衍义补遗》:人中白,该置于风露下三年者,始可用也。能泻肝火,散阴火。

7、《本草蒙筌》:止肺痈唾血。

8、《本草正》:烧研为未,大治诸湿溃烂,下疳恶疮,生肌长肉,善解热毒。

9、《玉揪药解》:清心泄火,凉血止衄。

10、《别录》:疗鼻衄、汤火伤。

☞青黛功效与常用配方

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的功效。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寒能清热,咸以入血,故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之效。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本品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

 5、西医诊为单纯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疮疹性口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属于热毒内盛者,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血热妄行者,脑炎、脑膜炎等属于肝风内动者。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相关配伍:青黛配海蛤壳: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善于泻肝火、清肺热;海蛤壳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二药相须为用,使肝火得泄,肺热得清。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不已、痰中带血、咽喉不利、胸胁作痛等。

青黛性味咸寒。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青黛别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 

处方名:青黛、漂黛粉、飞青黛 

性味:咸,寒。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功能:清热,凉血消斑,解毒,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用药禁忌《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临床应用

1、治疗鼻衄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

2、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3、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了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青黛常用配方

1、治伤寒赤斑:青黛十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2、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

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3、治吐血不止:青黛十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4、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5、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警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6、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萎仁、川贝母。(《医学从众录》青黛海石丸)

7、治小儿惊痢: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8、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9、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10、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11、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强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12、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入许菜油调和亦可。(《验方选集》)

13、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田氏保婴集》青金散)

14、治瘰疬未穿: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简便单方》)

15、治耳疳出汁:青黛、黄柏末。干搽。(《谈禁翁试验方》)

16、治烂弦风眼:青黛、黄连。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17、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18、治带状疱疹:青黛10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溃破处直接撒入药粉。每日涂药一次。  

19、治湿疹:青黛10克,与红霉素软膏调匀,涂于患处,每日3次。 

20、治尿布性皮炎:将患处洗净,外撒青黛适量,每日3~5次。 

21、治新生儿脐炎:青黛适量,外敷于脐部,用纱布固定,每日两次。 

22、治口腔溃疡:青黛、五倍子、冰片按5∶3∶1的比例研极细末。应用时可外吹于口腔溃疡处,或香油调敷外涂之,每日3~5次,用药3~10天。 

23、治牙龈炎:青黛2克,芦荟6克,共研极细末,将药粉擦敷患处。用药5天即可肿消痛止。 

24、治病毒性腮腺炎:青黛3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用鸡蛋清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每天换药一次,连用3天。

文献论述:1、《本草经疏》: “青黛,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

2、《本经逢原》 :“青黛,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溺白、冰片,吹片,吹口疳最效。”

3、《本草求真》 :“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疳毒,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八丸为衣。或用末干掺,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

4、《开宝本草》 :“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螯毒。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5、《本草衍义》 :“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射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鯏鱼、松脂、黄丹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啗,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

6、《本草蒙荃》 :“青黛,市家多取干靛充卖,殊不知靛枯黑重实,靛花娇嫩轻浮,不可不细择尔,以水飞净灰脚,合丸制随宜。”[2]

7、《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8、《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9、《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厥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10、《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

11、《本草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12、《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瘛、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寒疝。

13、《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14、《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15、《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16、《开宝本草》: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螫毒。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17《本草衍义》: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鱼、松脂、黄丹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代赭石,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呕吐,呃逆,噫气,气逆喘息,血热吐衄,崩漏。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心经

功能: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又性味苦寒,善清肝火,故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

 2、呕吐,呃逆,噫气:本品质重性降,为重镇降逆要药。 

3、气逆喘息:本品重镇降逆,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4、血热吐衄,崩漏: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 

5、西医诊为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眼底病、精神分裂症等属肝阳上亢,支气管哮喘、肺炎、消化道肿瘤、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子宫颈恶性肿瘤、结肠癌、消化道岀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牙周炎等有出血表现属热迫血行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相关配伍:1、代赭石配旋覆花:代赭石平肝泄热,镇逆降气,以降为主;旋覆花消痰平喘,降气止呕,宣肺利水,以升为主。二药配伍,一宣一降,共奏镇逆降压,镇静止痛,下气止呕,化痰消痞之功。适用于治疗上实之喘满,及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

 2、代赭石配石膏:代赭石味苦,性凉,质重坠,有镇逆气、止呕吐之力;石膏味辛性寒,主清胃热。二者相使为用,共奏清胃降火镇逆之功。胃热亢盛之证,非石膏之大寒则其热不除,火气冲逆之热,代赭石之重坠则其逆莫制。适用于胃火上冲,循经上炎而见于呕吐呃逆,牙龈肿痛,口气臭秽,口渴心烦等。 

3、代赭石配白芍:代赭石平肝降逆止血;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二药配伍,平肝柔肝,养血止血。适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

4、代赭石配牛膝:代赭石重镇潜降;牛膝功善下行。二药相配,有平肝降逆的功效。适用于肝阳上亢,气血上逆的眩晕,脑转耳鸣,目胀头痛等。

​★代赭石:亦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1、哮喘,睡卧不得。用代赭石,研末,米醋调服。宜常服用。

2、伤寒无汗。用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盖被静卧,汗出病愈。

3、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抽筋)。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

4、小肠疝气。用代赭石(火煅、醋淬)研细。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5、吐血、血、流鼻血。用代赭石一两,火煅、醋淬多次,研细。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6、妇女血崩。用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7、眼睛红肿,不能开视。用代赭石二分、石膏一分,研细,清水调匀,敷两眼角和太阳穴。

8、各种疮疖。用代赭石、铅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冲入一碗好酒,等澄清后,取酒服。沉渣敷患处,干了就换。

9、百合病发(按:指伤寒病已愈而复发,是一种险症)。用百合七个(劈破),冷水浸一夜;另取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冷水二盅,合煎成一盅。把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温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