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历史上,宋仁宗赵祯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君主,深受后世的称赞和好评。在后世的小说、戏曲和传说中,宋仁宗的文学艺术形象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真实的历史中,宋仁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他有着怎样的性格和为人?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 本文从今天开始就来详细叙述宋仁宗的生活和事迹。在宋仁宗赵祯出世之前,宋真宗赵恒有过五位皇子,都先后夭折了,其中的周王赵佑在将近十岁的时候夭折,使得他的母亲郭皇后忧伤过度而早逝。为了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他还是想尽办法,后来与一位侍女生育了最后一位皇子,他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这位侍女,就是历史上的李宸妃,最初是刘修仪的侍女,后来侍奉宋真宗赵恒。李妃生下了皇子赵受益以后,被册封为崇阳县君,后来还生下了一位公主,但是很早就夭折了,她被追赠为惠国公主。李妃的性格内向,“庄重寡言”,为人比较朴实和内敛,具有普通家庭女子的情感和作风。据说,宋真宗赵恒得知皇子出生以后,洋溢着喜悦和兴奋的心情,当时知开封府的周起正在向皇帝报考一些事情。赵恒就说,“知朕有喜乎?,周起就说,不知道。赵恒很高兴的说,“朕始生子”,意思是说我有儿子了。随后,周起就陪同赵恒到宫廷中,接受了金钱的赏赐。那一年是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农历四月。 ![]() 赵受益出生以后,由刘修仪来抚养和照顾,她还要杨妃照看。就这样,这个孩子在她们的照顾和关怀下,慢慢的成长起来,非常健康。过了好几年,赵受益已经五岁了,赵恒觉得,还是采纳宰相的意见,暂时授予他庆国公的爵位,为左卫上将军,“月给俸钱二百千”,食邑三千户。小皇子与刘修仪和杨婉仪关系和睦,他常常称呼刘修仪为“大娘娘”,杨婉仪为“小娘娘”。在宫廷中,侍从习惯称呼妃嫔为“娘娘”。因为赵祯是幼年继位的,所以历史上保存了很多有关他早年的一些事迹,这与其他的亲王是不一样的。由于在大中祥符八年的时候,发生了荣王赵元俨的宫殿失火的事件,据说是元俨的侍女韩氏纵火导致的,以至于不得不把给皇子加冠礼的仪式推迟到年底举行。赵受益在六岁那年接受了冠礼,这次礼仪非常隆重,著作佐郎晏殊写了一篇《皇子冠礼赋》,得到了真宗的夸赞,“殊少年孤立,力学自奋,人鲜及之”。接着,赵恒正式册封皇子赵受益为寿春郡王,为忠正军节度使,侍中。对于皇子授封为郡王,赵恒表现得比较低调,不想让各类人员到宫廷祝贺。册封赵受益为寿春郡王的册文是这样说的: “辩惠之性,言必有章;趋进之容,动皆合礼;已成德器,犹在妙龄“ 在册文中,赵恒认为皇子聪明而富有辩才,所说的话都会带有文采;他小步快速行走,一进一退都符合礼仪。他还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修养和才识度量。 ![]() 在大中祥符九年(1016)正月,赵恒任命兵部郎中张士逊为户部郎中,“直昭文官”,担任文职官员。左司谏、直史馆崔遵度为户部员外郎,同时他们还担任寿春郡王赵受益的朋友(王友)。赵恒为皇子所选择的人员都是在地方上有丰富从政经验的官员。张士逊的性格,“平雅和谨”,为人比较谦和谨慎,且平和雅致,富有文才。崔遵度从事编撰《起居注》有十年之久,对于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厚的修养和专业知识。有一次,张士逊去拜访宰相王旦,就称赞寿春郡王的书法有法度,写得非常好。王旦就说,你作为王友,职责就仅仅是这个吗? 在这年的二月份,宋真宗决定为皇子建个学习的地方,位于元符观的南面,赐名为“资善堂”,这个名字后来逐渐出名了。赵恒教育儿子比较严格,他还亲自写作了名为《资善堂记》的文章,刻在资善堂中,可以让赵受益时常阅读。赵恒还要求皇子不要与伴读嬉笑和拿出一些玩具来玩耍,要他亲近王府的官员,遵守礼法。有一次,赵受益阅读《孝经》,对其有着深刻的和透彻的理解,赵恒非常高兴,就奖励了张士逊善于辅导。小皇子对写作也有些兴趣,他写了一首诗句,其中有“人心怀礼仪”,深得赵恒的称赞。在宰相王旦病重期间,赵恒要皇子赵受益拜拜他,王旦就说“皇子盛德,必任陛下事”,意思是说,皇子品德高尚,一定能承担陛下的大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