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4839--柏林被攻陷,德军本土外还有数百万大军,为何不继续抵抗

 泊木沐 2020-05-15

1945年柏林沦陷,此时德国还有超过600万大军,为何自诩战争机器的德军不是选择继续抵抗,而是在柏林被攻陷后便选择了投降?深究其背景、条件、历史客观状况等,我们不难探究其中奥秘。

首先,论从史出。没有凭据的分析不足以撼动人心,那么我们就从二战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入手来分析,为何德军会在柏林沦陷之后选择投降。打仗需要的必备物资,比如说军粮、弹药以及其余战争资源,德国此时想要继续抵抗,坚决不投降,那么必须要拥有抵抗的能力,此时的德军还保有着部分战斗机、装甲坦克以及武器装备,但是却缺少发动战争的原料,比如飞机坦克的燃油。

再来就是发动战争的人力,表面上看,德军在本土之外还有百万大军,但和盟军此时的军队相比,完全就是九牛一毛,并且这些成建制的部队原本就是遗留在本土外的占领军,根本就不能和此前德军的精锐部队相比,再来就是指挥官,德军在二战中拥有诸多出色的军事家,但到了1945年,死亡的死亡,被解除职务的被解除职务,本土外的占领军指挥官大部分都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所以在1945年柏林沦陷后,这些基本条件已经不容许德军去继续作战,即使有600万大军,在没有足够的战争资源下也翻盘无望。

其次,我们可以从德军当时的主观意愿来分析。不是任何一个民族绝境中保持此前的战斗意志,在柏林即将被攻陷时,大部分德军士兵已经接受了投降这一历史命运。

对于在第2次工业革命后实力迅速增强的德国,拥有了发起战争的精神基础,但这也仅仅只是被军国主义洗脑下的精神基础,当在1945年敌军逼入其本土后,大量的伤亡已经让德军无法承受,德军的士气已经低沉到了最低点,甚至大部分的高级指挥官们已经预见了德国的命运和他们自己的命运。

尽管在他们的心中,军国主义色彩比士兵更要浓烈,但此时德国陆续丧失本土的防御力却是现实,所以说从主观意愿上来说,德军已经缺乏了抵抗所必要的条件,继续抵抗也不过是送士兵去送死,让德国的灾难更加深重。

综上所述,其实德军在当时选择全面投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毕竟当结局已经预知还继续顽抗的话,受苦受难的也只是战场上的士兵和当时德国的普通民众,就比如二战后期的日本,在预知了投降是最终结局之后,依旧野蛮地想要全民玉碎,然而迎来的却是两颗原子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