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斗輋藏陨石坑通天箩深锁秘林

 若愚仕鸣图书馆 2020-05-15

原标题:龙斗輋藏陨石坑通天箩深锁秘林


龙斗峰山脊犹如刀锋一般。
地处乳源高寒石灰岩山区的通天箩。
龙斗峰的日出云蒸霞蔚,令人叹为观止。

五一去哪?继昨天本报为读者提供广东特色民宿攻略后,今天,本报记者又为大家探路两处粤北“秘境”。

一处直径3公里的巨大陨石坑,攀爬犹如在刀刃行走;一个向着地表垂直陷入深近100米的“天坑”,却生长着一片“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迷你”地下森林……这两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成的奇景多年来鲜为人知,却成为探险家、摄影师们热捧的对象。每逢大小黄金周,都有许多人,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结队前往探奇。这就是身处粤北的龙斗輋陨石坑和通天箩天坑。

文/图 

龙斗輋陨石坑

 人造卫星发现的首个陨石坑

粤北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大陨石坑,直径达3公里、深度250米!记者昨天从韶关市始兴县委宣传部获悉,这处危崖耸立的奇景近年来备受省内外驴友、摄影家追捧,不仅成为资深驴友们都试图征服的“广东K2”,更加成为摄影家们守候、拍摄新年日出的上佳观赏场所。

龙斗輋(同“峰”字)陨石坑,为我国首个被人造卫星发现的陨石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坑之一。1982年底,根据卫星照片及航空照片研究初步判断以龙斗輋林场场部为中心,龙斗峰大埂为边界的区域是陨石坑。

龙斗輋林场位于始兴县南部,距离始兴县城约89公里,总面积6.2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1%。林场腹地有龙斗輋陨石坑以及龙斗峰,龙斗峰顶上有龙斗石。

据介绍,陨石爆炸坑坑底具放射状擦槽,坑中心向外呈完整的辐射状,坑南北缘均具弧形堤埂地形。经同位素年龄测定约七千万年,与恐龙灭绝的时间几乎一致,为研究恐龙的灭绝提供了佐证。

攀爬龙斗峰

是“龙脊上的舞蹈”

林场腹地最高峰——龙斗峰,实名应是龙斗輋;但这輋字一如龙斗峰本身古老、神秘、险峻,藏在深山人不识。龙斗峰海拔1350米;位于始兴隘子镇与曲江小坑镇交界处,山脉山岭环抱,登上龙头,可眺望龙斗峰全程、小坑水库全景。

龙斗輋陨石坑顶端呈弧形展布式样,宽5~8米,延伸3公里以上。其中北缘堤埂龙斗山高出坑底700余米,海拔1300余米,山峰有一至二米宽的擦槽,由中泥盆流桂头组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危崖耸立,十分险峻。

南缘堤埂高出坑底250米,由花岗岩组成,堤埂内侧倾角50°,外侧30°,顶端成弧展布,宽5至8米,延伸3公里以上。由此形成了龙斗峰南北双峰耸峙,巍峨壮观的奇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始兴龙斗輋林场考察过龙斗峰。当时专家普遍认为,龙斗峰峰顶的龙斗石是个天外来客——陨石。

龙斗峰属于滑石山脉, 从地势图上看,整条山脉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山势险峻雄伟。走在这条路上经常看到前面的整块山体裸露着石头,而山脊像刀锋一般,两边是深深的悬崖。众多勇攀龙斗峰的驴友都称,攀爬龙斗峰犹如在刀刃上行走——是“行走在云端”“龙脊上的舞蹈”。尤其特别的是,龙斗峰的日出云蒸霞蔚壮丽无比,令人叹为观止,成为摄影家们拍摄壮美日出的上佳观赏地。

据专业人士介绍,龙斗峰作为广东资深驴友心目中最险峻的山峰之一,也是很多驴友心目中的“广东K2”(世界第二高峰也是最难攀登的雪山乔戈里峰简称K2),对体能及安全意识有较高门坎及攀爬技术等要求。因此一般人员不建议前往穿越探险,必须在装备及个人能力有强力保障的情况下非常小心组队前往。

游玩指引

龙斗峰指引:武深高速司前出口—省道344线—隘子镇—龙斗輋林场。由于该处未开发,地理条件极为险峻,车程加徒步单程约需8小时,需当地向导指引前往。

当地林场工作人员表示,龙斗峰作为一个自然景观并没有采取封闭管理,所以引来了不少摄影师、驴友前往拍摄、探险。但由于当地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所以并不建议普通游客在没有当地向导和充足物资保障的情况下贸然前往,以免发生意外。

罕见天坑生长“地下森林” 深藏南岭大山中

通天箩天坑

在南岭重重山脉深锁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坪乡,兜兜转转的山脊延伸至海拔690多米时,突然急剧陷落,形成了一个向着地表垂直陷入深近100米的“天坑”。从空中俯视,它犹如一张朝着天空大张着的神奇“大嘴”,这就是通天箩天坑。它的口径比被人誉为“世界第一洞”的美国阿里西波大漏斗要小,但深度却比之更深。

站在洞缘朝内望去,犹如站在摩天大楼的顶端一般让人目眩神离,小腿发软。据测量,通天萝的地表垂直深度为97米,洞口直径为73米,洞穴形象地说就犹如一个上小下大的“梭子形”,它的底部最大直径约为洞口的两倍速,达140多米。在当地农户眼中,通天箩就好像是一个巨型的嘴小腹大农家谷箩,因此赋以了它“通天箩”的形象称谓。

站在洞顶,与站在城市高楼不同,人们经常会感受到一股带着草木湿润的微风,一股股、一阵阵地从地底向上奔涌。究其原因,与许多寸草不生的巨大洞穴不同,通天箩底部生长着一小片“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迷你”地下森林。

这片面积约为3000多平方米的原始森林植物群落,在巨大的落差与人类难以逾越的天堑作用下,基本与外间的生态系统隔离。除了阳光、雨露、风之外,两个生态系统基本不互通,从而形成了一个罕见的“地下森林”。站在坑缘努力往下俯瞰,繁盛密集的树林中一棵棵大小树木摩肩接踵、捱捱挤挤,仿佛无数小生灵正好奇地伸长了脖子打量洞外神秘的世界。

口小腹大的形状,让每年冬季越过南岭南下的一股股寒潮拒之洞外。因此隆冬时节尽管山中冰天雪地,但通天箩内却一片暖意盎然、生机勃勃,与坑顶一片灰色枯黄的高寒石灰岩山区的冬日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普通游客而言,通天萝的神奇令人啧啧称奇。但对学者而方,这个高度封闭的“地下森林”却是一个有可能保留着原始生态的天然宝库,对研究岩洞植被的起源和发展有极大价值。

多年来,除了寥寥无几的探险队在专业器材的辅助下曾经进入通天箩外,普通游客只能是在天坑边缘从高处观赏。但据曾经进入坑底的探险队员介绍,站在极少数人能涉足的天坑底部,数千万年来枯死败落的残枝败叶最深处竟然没过了探险者的膝盖处。“坑底还有大量参天树木,但与外界百千年古木巨大的身形明显不同的是,为了争夺有限的阳光雨露,坑底大部分的树木只能朝上‘疯长’,所以树型基本上都是瘦高型。许多树的直径只有20厘米左右,但高度却达到了30多米高。”

游玩指引

通天箩指引:京港澳高速公路乳源大桥出口-往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方向行驶,途中留意指示牌或导航指引即可。通天箩距离高速公路出口仅约半小时车程,毗邻的南岭山下或乳源县城都有较成熟的食宿条件。

尽管普通游客不能下到天坑底部,但岭南地区罕见的壮阔天坑奇景让人不由得感叹自身之渺小,坑底蓬勃的生机让人慨叹生命之伟大,非常值得人们沿着宽阔的坑顶徒步走上一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