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平白如话,自然高远,千万人所不及

 存贵fuvb42twhz 2020-05-15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唐代: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访友、赏景,乘兴方佳。好诗,亦须乘兴而作。诗兴来时,不需搜求,只谋于眼前之景,着我心中之色彩,则自成佳作。故也不须先立意,由情而发,文生于情,情生于文,相互映发,则文思如泉涌。其诗成,也浑然妙绝,似非人力所致,而天为之。人读之,亦当叹服。

孟浩然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诗,便是伫兴之作。泊舟浔阳,望见庐山而喜。转而想到东晋时曾卜居庐山的惠远大师,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遂有归隐之意。

诗的前四句,写见庐山。用语只如说话一样,毫无做作。然而却是万千自谓懂诗的诗人口所不能道。或许不懂诗,不识字的人能说出同样的意思的话,却作不成诗。唯有孟浩然不但能道出,而且能写入诗里。初见庐山的欣喜之情,自然流露,像是对着庐山说出的话。读之,恍然使人不记得有文字,而只感受到诗人兴奋喜悦的心情。前人所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得意忘言',大概就是这样。

这是那些专事炼句、炼字、炼意的迂腐诗人,所作不出的。好诗从来不是力求得来。严羽所谓:'一味妙悟',恐也未当。陆游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概是这样,不明所以,忽然就有了。不可教人,也不可学致,然而总须有心。

诗的后四句,写望庐山。望山而怀古人。晋人惠远大师,曾居此山中。昔人之风,山高水长。在地为河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者是也。瞻人故迹,慕其为人。也想像惠远大师那样,隐居山中,超脱俗尘。'正如《诗经》所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之意。最后以'钟声'作结,真馀响无绝。天地悠悠,山川绵延。身在舟中,神随思远。此种境界,跨越天地时空。严羽所谓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孟浩然此诗真得'入神'之妙。

诗在大家手里,如《庄子》寓言中匠石手中的斧子,可以运斤成风,斫去鼻上蝇翼之垩而不伤。玩转自如,一任己意,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这是那些作诗而沦为'诗囚'、'诗奴'之辈,虽呕出心来,也仰而莫及的。六祖慧能之教法达:'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高明的诗人是在'转诗',迂腐的诗人则是'为诗所转'。同是诗人,境界自不相同。

自古及今,'转诗'的诗人非常之少,多是'为诗所转'。诗人而有''名者,唯三国时曹植,唐代李白,宋人苏轼,三人而已。三人自是'转诗'之诗人,有''之名,绝非虚妄。诗圣如杜甫,也而是'为诗所转'之诗人。李白曾作诗戏之:'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读此诗,可知孟浩然也是一位'转诗'的诗人。虽无''名,却也诗名重古今,历代之所推崇,名副其实。诗中看似人人眼中之景,人人口中之言却也是古今许多自谓'懂诗'的诗人所道不出的。有人称赞此诗:'风神超绝,非复尘凡所有。'虽有些过誉,其实真的在尘凡之中很难找出第二首。其他如'神韵'、'逸品'、'一片空灵'的夸赞,诚不知何意,大概在字典里找不出合适的文字能赞美一篇超绝的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