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疫苗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5-16

来源:光明网

2020-05-15 09:48

  探寻疫苗“队列”

  目前我国常规使用的灭活疫苗有霍乱疫苗、伤寒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百日咳疫苗、狂犬病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脑炎疫苗。减毒活疫苗有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和水痘疫苗。

  我国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目前我国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的第一类疫苗有11种,包括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群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减毒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是与一类疫苗同类的精制品或进口品,属自费疫苗范畴,主要包括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成人麻风腮疫苗、流脑A+C疫苗等。

我国疫苗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我国疫苗的“前世今生”

  1979年以前

  1919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处,地址在北京市天坛。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卫生防疫和血清疫苗生产研究的专门机构。1928年,中央防疫处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在接收原民国中央防疫处和西北防疫处的基础上,中央政府扩建和新组建了卫生部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分片包干当时全国六大行政区的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负责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还成立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控制疫苗的质量。

  1959年,在昆明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主要研究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普种牛痘苗。

  1962年,卫生部发布《种痘办法》,1963年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在广大城市对免疫对象按免疫程序进行四种疫苗(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适时接种,在农村则主要开展冬春季疫苗的突击接种。

  1978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的通知》,我国正式进入计划免疫的时代。

  1979年以后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近期目标。

  二十世纪80和90年代,我国政府对小儿麻痹症的预防非常重视。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与强化免疫活动,给孩子们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我国疫苗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初期我国乙型肝炎患病率非常高,其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人数占世界的一半,大约一亿人还要多。1986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共同研究出乙型肝炎肝炎血源疫苗,并马上将技术无偿转让给其他五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在全国普遍应用,对阻断肝炎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又引进、开发了乙肝基因工程疫苗。

  1994年2月,浙江医学科学院研制成功甲型肝类减毒活疫苗, 为控制甲肝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7年,卫生部下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免疫规划疫苗扩展为14种,可预防15种传染病。在努力巩固计划免疫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预防接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疫苗数量、质量双增长

  品种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共批准疫苗品种 5个;

  1980年至2000年,我国共批准疫苗品种19个;

  2001年至2019年,我国共批准疫苗品种31个。

  种类

  从传统的活疫苗、死疫苗发展到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裂解疫苗、联合疫苗等。

  小小疫苗,大大贡献

  我国1978 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1988年、1990年、1995年,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85% 的目标。

  据估算,1978年-2007年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疾病发病人数逾3 亿人,减少死亡人数400 万人。目前,我国麻疹、百日咳、甲肝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通过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自1995年后,我国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2000 年,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

  上世纪中期,我国麻疹年发病人数曾高达900多万。2009 年,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下降到3.95/10 万,2012 年再次下降到0.46/10 万,2017年发病人数已不到6000例。

  在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导致数十万儿童发病,2006年后,我国已无白喉病例报告。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流脑发病人数最高年份曾高达304万例,2017年发病人数已低于200例。我国乙脑发病最高年份报告有近20万例,2017年发病数仅千余例。

  自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

  2014 年2 月24 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向我国政府颁奖,以表彰在防控儿童乙肝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作者:药葫芦娃医药生物技术科普组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