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记忆——小时候俺村的舞狮队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5-16

早就想将关于舞狮的记忆展现在纸上了,只是思忖下来,有些凌乱,想追根溯源,苦于不在老家,无法向老人们佐证,就拖着没有成文。

最近许多断续的细节总在脑海中浮现,又少了串起来的那根绳,觉得还是先记下一些,用以冲抵时光冲刷下越来越模糊的记忆。

听老爹讲过,村里的舞狮在86年是得过南阳地区比赛的第一名的,作为“狮头”的老爹,感觉是最光荣的时刻。
在上万观众的演武场上,一张桌子,十几把长凳,桌和凳一层一层的叠高,最高摞了七层,离地估计有三丈高,没有任何的防护,做各种腾挪跌宕的动作,脚下的长凳旋转起来,让观众们看的胆战心惊长大了嘴巴,忘记了叫好。
直到舞狮高高的一跃而下,打了滚站起来后,才欢声雷动。惊险、刺激、一气呵成的表演,顺利赢得了第一。

我们菓庄的舞狮表演远近闻名,听老一辈讲,是师出名家,传自山东鲁教头,村里最初的出师学员是松山老爷和六爷,舞狮团队的组建是他们的努力和全村人支持的结果。
舞狮表演的完成,是有规定的套路的,虽然主打节目是舞狮表演,但时间也不过半个小时,总要有节目铺垫预热,再逐渐引入高潮的。
记得七岁那年,收了秋,打谷场上也垛完了垛,清清泠泠的场地,清清爽爽的天。
晚饭后,大鼓擂了起来,我们第一时间循声而来,打谷场上几个火把和一盏汽灯照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转了一圈,发现自己崇拜的老一辈舞狮人都在,老爹也早已来到,正张罗着表演。
后来才知道,这次表演没有具体任务,只是舞狮队的大训练,使大家不致懈怠了练习。
现在想来,还有点“沙场秋点兵”的味道。
周围村庄的人们也闻声而动,看大戏一般涌了过来,把宽阔的打谷场围了起来,中间空出表演的场地,几层人墙下来,外面已是看不到里面的表演,有上树的,有上草垛的,还有带了凳子垫脚的,这是我当时记忆中见到的最宏大的表演场面。
鼓声忽然停了下来,人群也一下子安静了。松山老爷起身拱手,声若洪钟的宣布:表演开始。

表演开始是延续了传统的,少年强代表着后继有人,几个大不了我几岁的少年上场了,虽没有统一的表演服装,但腾挪跳跃的翻跟头、转旋子、过人空翻、连续空翻,动作的娴熟和配合的默契在年少的我眼中是满满的完美和羡慕。
惹的我也“哼”、“哈”的随着在下面练了起来。
下一场是拳脚对练,先上来的是位巾帼,虎虎生风的几个亮相动作后,又上来两个短衫青年,不知咋的就战在了一起,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听老爹说,村里每人专练一路拳法,有大洪拳、小洪拳、长拳,巾帼用的叫玉女拳。
六爷教我练习过的一套叫“老架拳”,后来才知道叫“戚氏拳”,全是基础动作,有“回头望月”、“靠山立跨”、“凤凰展翅”等。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巾帼已赢了短衫青年下场了。

第三场是付林爷的九节鞭表演,状如灵蛇的九节鞭,鞭头上还绑了红缨,上下翻飞如蝴蝶般轻盈如流星般倏然,最后“砰”的一声响,将蒙在脸盆上的牛皮纸点破了一个光滑的洞穿孔。
看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的缩脖子,因为也拿九节鞭去甩动过,结果是打到自己的头,落了个哇哇大哭。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没有报幕员,表演是排了顺序的,下场的时间隔了几十秒,新的表演又闪亮登场了。

节目越来越刺激了,到长海爷的三节棍和长枪对战了。
感觉三节棍还真实用,格挡时交叉成“×”号,进攻时变成两根棍子,如左右手般配合灵活。最后的战斗阶段,三节棍抡圆了,成了一条直棍,好一个力如千钧,横扫八方,长枪四处躲避,败局已定。
却是三节棍忽然偏离了轨迹,擦着地面,扫起内圈观众脚下一片泥土,内圈观众一下子惊叫着向后躲挤着,惊魂未定。
此时长海爷哈哈大笑着收了棍,结束了表演,竟是互动表演的恶作剧。

锣鼓变了节奏,桌子和长凳搬了过来,预示着重头戏舞狮该上场了,老爹矫健的身影也在其间,我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喘,目不转睛地盯着。
舞狮是要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的,包括相互之间的嬉戏,想着生活中不苟言笑的老爹,竟能如此表演,可见表演时是多么的投入。
舞狮在你来我往地追逐着绣球翻滚、腾跃,做出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狮头和狮身的完美配合,已不止是默契,而是心意相通。
绣球高高挂起的时候,今晚表演的高潮上演了,方桌为基,长凳一层层搭起来,我比表演的老爹还紧张,他们步步为营的向上攀着,还不忘做几个夸张的动作,最后长凳搭起的高塔旋转起来,更是惊心动魄,等顺利衔到绣球翻身一跃而下,乡亲们没有掌声,只有尖叫、口哨和欢呼。
我兴奋地蹦跳着,享受着老爹成功的喜悦。
表演继续,不要以为高潮之后已无看头。
吞剑表演,直到现在还纳闷:二尺长的锋利剑身是怎样吞进腹中的?当亮闪闪的剑锋从口中缓缓地抽出来时,站在近旁的孩子看的真切,提心吊胆地咽着口水,感叹这才是真功夫。看着吓人的锋利,不用说“请勿模仿”,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不敢尝试。

还有一个惊险的节目,叫铡刀切腹,一人双手紧握大铡刀,横于腹间,另一人抡起另一个大铡刀,猛击横于腹间铡刀的刀背,在铡刀受力猛然切向腹部时,收腹躲避,夹在腹与铡刀之间的筷子会应声而断,大呵声与观众的尖叫声混成一片,推动表演走向尾声。
这次场面宏大的表演,历经四十年,不时在记忆中穿梭,犹如眼前。
历时将近三个小时的训练表演,还有不少节目没有记述,十八般兵器几乎全部用到了,六爷表演的钩镰枪、长短棍,还有其他人员表演的戟、链子锤、软鞭和叫不上名的兵器,还在记忆中的表演场上翻飞、舞动。
只是当年的表演者有几位已经仙游,老爹也追随而去,不知那一方世界有没有狮舞?但老一辈在苦乐生活中的兴趣之心,执着和一丝不苟认真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成为我们宝贵的传统。

作者介绍:曹靳果,兴隆镇菓庄人。现居郑州,从事暖通工程工作。喜欢文字,记录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