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舒山有鹿 2020-05-16

社会是“工作”的社会,人也是“工作”的人。从人一出生,身边的长辈就告诉我们,要努力奋斗,将来找个好工作。

等真正踏入社会,不仅职业上的工作会让人压抑,“做人处事”这方面的“工作”更让人无所适从。

为何人们常说“两岁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这个“说话”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工作,而“闭嘴”却是内在的修养。

多少人因“不会做人”而深陷泥潭,多少人因“不会做人”而处处惹事。这里的“做人”并不是对他人的奉承和讨好,而是学会在“利己”的基础上惠及“他人”。

在《一代宗师》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里的“三见”就是“为人处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懂得自己、懂得社会、懂得他人的这三个阶段,只有真正融汇其中,才能有所成就。

人这一辈子也许会换不同的工作,但有一样工作是不能换的,那就是“学做人”。可谓是“半生去打拼,一生学做人。”

做人,便是“懂自己”

在希腊神殿上刻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有人说,认识别人很简单,认识自己却很难。怎样去了解自己,是我们在这世上活出自己颜色的基础。

社会前进的步伐太快,很多人在社会的浪潮中迷失了自己。所以,“随波逐流”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便愈发严重。

世上本就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但大多人都活成了千篇一律的样子。然后在社会的大舆论场上盲目从众,把自己活成了“别人”。

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双十一的购物节上买买买,自己也没有思考钱包的厚度,便为了“不落伍”,也跟着“剁手”的潮流而去

看到身边的同事在老板的办公室不断奉承、送礼,为了不落于人后,自己也随即掏钱选择送礼,却发现辛辛苦苦准备的礼物,换来了身边人口中的“马屁精”称号。

生活中不懂得自己的人太多了,也就是由于这一点,让本就具有优势的人,活成了与他人相似的人生。

一个技术人员,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而不是埋头于“交际”。一个营销人员,最大的优势便是“交际推销”,而不是埋头于专研“机电技术”。

这个时代是分工的时代,做人最大的基础,就是懂得自己需要分工哪个方面。那些懂得自身特点的人,也就做好了“做人”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做人,便是“懂社会”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高中生高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踏入“半个社会”的大学,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踏入鱼龙混杂的社会。

懂自己是做人的一个基础,懂这个社会是做人的一个支撑。一座房子,不仅要有坚固的地基,还应该要有支撑泥石的支柱。

记得网络上有个词叫“社会人”,在众多人眼里,那些社会人都是不务正业,老练奸恶的地痞人士。但是,这个词说错了,社会人应该是每个人的都需要去做的一个角色。

什么是社会人?它真正的意思是适应社会,能独立在社会存活的人。可现在大多人,却在耻笑社会人的同时,在家一直做着“啃老”一族。

这真的是“懂社会”吗?相反,这是连“做人”都还没做好的一个象征。真正的“懂社会”,是在自身的基础上把控时代的潮流,至少,也要做到别被时代抛弃。

想起一句话:“身处在象牙塔顶端的人,永远不知道人间疾苦!”

不懂社会的现状,就不会知道下一刻要做什么,甚至连个人目标都是模糊不定的。

好比《后浪》的宣传一样,只是在宣传这个世界有多美好,给年轻人灌输着无营养的“鸡汤”,却没有让人们懂得什么是“五味杂陈”的人生,什么是“真实”的社会。

做人,便是“懂众生”

老子在《道德经》写到:“知人者智。”

做人,就像是一个不断前进的人生游戏,练到了这个境界,便要有所突破,走向新的开始。

当明白了自己的特点,知晓了社会的现状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懂得这个社会的人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打交道。

在一门营销课程上,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反驳了一位教授的观点——营销要打通这个社会的断层,填补中间的空缺。

看到这样的观点,不免会觉得这些“假大空”的言论在一直在充斥着这个社会。不懂得别人需要什么,只知道从概念和理论死磕,就永远不会创新,也永远不会懂得“做人”。

为何带货王李佳琦能创造网络销售的奇迹?原因很简单,短视频和煽情的情节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的口味和目光。

“人”字一撇一捺写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困难。做人,难就难在很多人永远从观念出发,而不懂亲身去实践体验。

当我们学会把“做自己”“明社会”“懂众生”融会贯通的时候,我们看社会的眼光会更加清晰,而不是“随波逐流”。

做人,是我们一生所必须完成的“工作”。也许外在环境一直在变化,但“为人处世”的状态却一直存在。

本文原创作者:舒山有鹿(全网同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