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说:“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农村的养老问题究竟应该怎么解决?

 皇家书库319 2020-05-16

俗语的由来始终离不开农村农民这个庞大的人群,数百上千年以来,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开始,便慢慢积淀每个人对周遭事物的观察,然后在说话语言上加以总结提炼出来,一辈一辈传承至今,便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俗语”。这些俗语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与农耕事物有关,还与感情亲疏有关,今天,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农村关于“养老”的俗语。

1. “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

在以前的农村,都是讲的孩子要越多越好,所以你们看,在我们爷爷奶奶辈,基本兄弟姐妹少则三四个、多则七八个的都有。那时父母想的是孩子多,等父母老了、病了,晚辈之间互相有个照应。

然而,当父母真正生病、不能动弹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从正常情况来看,只要父母生病,儿女应该轮流照看父母的生活起居、吃穿用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每逢这时,儿女们的“借口”就出来了:自己的小家穷,需要用钱供养孩子;工作忙,没时间等一切理由来推诿照顾父母的义务。

所以呀,这句俗语:“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确有它的道理,做父母的不辞辛苦拉扯大好几个孩子,但这好几个做儿女的反而“供养不了”一双父母,不知是何等不幸?

2. “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

以前农村常说“养儿防老”,那么,“养三个儿子”呢?也能“防老”吗?关于这点小编我不敢妄自评判其是否正确,但是“养儿别养三,养三没有家”这句俗语我想应该很多人都有听过吧,小编我老家也是农村的,小时候时不时的就会听到或看到一些由于父母老了,财产分配不均,几个儿子不愿意给父母养老的事。作为父母,可能他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或许他们偏心于你的哥哥或者妹妹,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谁不会犯点错呢?毕竟他们上了年纪了,需要子女们的帮助,作为子女的你难道就真的忍心父母流落街头?

其实,觉得,不管父母抚养了你们几个兄弟姐妹,作为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哪怕父母一分钱不给你,你也应该担起这份责任。你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