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诗中的雍门周

 风吟楼 2020-05-16

雍门周是战国时代一位民间职业琴家,名周。他的琴技高超,因居住在齐国首都的“雍门”,人们称他为“雍门周”。桓谭《新论-琴道篇》中记载雍门周弹起悲哀的琴曲,使孟尝君听后有“亡国之人”的感伤。后世的许多文人的诗文中出现过“雍门泪”、“雍门琴”等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顾况(约730——806后)曾做过唐德宗时的官秘书郎,晚年隐居于茅山。他的《郑女弹筝歌》中描述了郑女出众的弹筝技艺: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其中借“雍门泪”一语,来说明她演奏悲伤的乐曲,能够像雍门周弹琴一样使人悲啼。

李益(748——829)是中唐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唐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经常被教坊乐人以赂求取,用为供奉歌词。唐代诗词入乐者,初、盛以王维为多,中、晚以李益、白居易为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二之二十八中载有李益的《来从窦车骑行》,有“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的诗句。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抒发了从军报国、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后半部分诗人以同情的态度,真实地写出了广大唐军将士的功业无成、厌战思归。全诗充满着一种壮士无功、美人迟暮之感。

诗僧皎然的诗《杂兴六首》之三云:

谁高齐公子,泣听雍门琴。死且何足伤,殊非达人心。 

白居易的《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是一首感伤色彩的和诗。诗中“泣听雍门琴”和“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用的都是桓谭《新论?琴道篇》中雍门周弹琴的典故。

雍门周以弹悲曲名垂青史,与其高超的琴技和他善于引导和把握欣赏者的心理有关。落泪的原因,究竟在于琴家还是在于听琴者自身,西晋有“陆才如海”之称的陆机在《豪士赋序》中说:

落叶俟微风以殒,而风之力盖寡;孟尝遭雍门而泣。而琴之感以末。

在这里,陆机从落叶和风的关系考虑,认为孟尝君听琴落泪的原因在于孟尝君个人的主观感受,雍门周琴声的作用是在其次的。

小编碎碎念:这么说来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还是心动,这或者也是暗合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观念了。

176种古琴减字谱常用指法图览

漫谈能斫琴的医圣张仲景

新学古琴曲要注意些什么?

诗、画、琴音里看《平沙落雁》的殊途同归

龚一古琴教学合集(指法+曲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