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的年之三(玩 · 下 · 游灯笼)

 魏春田 2020-05-16

“游灯笼添油嘞,杀个鸡娃过年哩”。小时每到正月十五,大街小巷就会响起这样的童谣。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是随大流,别人喊自己也喊。不过,说实话,直到今天也没搞明白什么意思,因为记忆中的灯笼是用蜡烛点亮的,蜡烛烧完了换一根就行了,不用添油。猜测可能是古代社会没有蜡烛,点灯笼用的是油碗,因此须要不断地添油,才能让灯笼亮着。

当时买不起灯笼,灯笼大多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制做的工艺不很复杂,根据个人喜好找几张红纸、或白纸,几根竹篾,一根竹棍,几条线绳、一瓶浆糊,简单一点的灯笼需要的材料就齐了。将竹蔑横竖交叉着绑成一桶状,糊上红纸或白纸,底部放一木片固定好,用竹棍挑起来,简单的灯笼就做好了。

天黑后,将蜡烛点燃,对着木片倒竖起,让烛泪滴在木片上,趁其尚未凝固,将点燃的蜡烛插上去固定好,放下灯罩就可以打着灯笼去满世界游了。

简单的灯笼因为简单所以是孩子们手中最多的一种。当然,也有手巧的,做出兔子灯笼、鱼灯笼的等,提着这样的灯笼去游,一定会让其它孩子眼珠瞪得多大。

那时的城市,没有被点亮,街头巷尾都是黑的。平日里晚上出门要打手电,即使是主干道的路灯,也是黑色的木头电线杆上吊一个十五瓦左右的白炽灯泡,朦朦胧胧地照亮了巴掌大的地方。

由于夜是黑的,灯笼的蜡光才会格外的柔和。

几个小孩排着队,人手一个灯笼,一边跑一边唱着儿歌,嬉戏打闹直到午夜。

此时,若站在高处放眼去,黢黑的城市,一串串的灯笼,还有隐隐约约传来的童瑶,这十五的夜不正是现在很多人所向往的十五么?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