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大看名画:欧洲绘画500年

 RK588 2020-05-16

“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是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引进的欧洲大师画作国际巡展。这60件作品展现了14到19世纪从意大利南部到荷兰和英国的艺术史概况。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涉及22件作品

序厅中有一壁炉,挂有伦勃朗的《自画像》(此处为复制品),让观众仿佛走入欧洲的房屋中,为之后的参观提供氛围。

第一单元


14世纪的圣像画遵循着严格的规则,包括规定的色调、姿势,背景中用金银装饰。

作品中的人物身份可通过随身物品分辨,圣凯瑟琳站在一个破损的带刺轮前,手握象征殉难的棕榈叶。

阿尼奥洛·加迪的《抹大拉的圣玛利亚、圣本尼迪克特、克莱维尔的圣伯纳德与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约1380-1390)

观看时应常常提醒自己,这些并不是照片,而是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绘出了带有立体感的画作。通过深浅的颜色,能画出衣服的褶皱。

埃尔·格列柯及他工作室创作完成的《圣马太》(约1610-1614)

木材加工器具表明了画面右侧为耶稣的养父圣约瑟。

卢卡·焦尔达诺的《圣约瑟的梦》(约1700)

第二单元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画家和赞助人的品位变得越来越复杂,新的绘画种类发展起来。

带有翅膀的丘比特手握弓箭,头枕箭袋沉睡。许多画家强调他作为神的特质,而这却赋予他有血有肉的现实形象,提醒人们世俗之爱的危险。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的临摹者的《沉睡的丘比特》(约1600)

点击查看大图

风俗画描绘了日常生活场景,人物是泛指,而非真实个体。一群人在屋中享受着音乐和美酒。明亮与昏暗的对比,画出了闪耀光泽的缎面礼服。

彼得·德·霍赫的《音乐派对》(约1675)

肌肉、骨骼和血管等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

乔治·斯塔布斯的《潘格洛斯》(约1762)


第三单元


此时在传统天主教区最受欢迎的定制绘画作品多是昂贵的彩绘肖像画。画家们努力通过画作中的容貌、装扮传达对象的身份。

奢华的皮毛表明着其身份的高贵。

提香的《男子画像》(约1508-1510)

彩色大理石和木雕画框,受古典主义的建筑影响。

柯奈·德·里昂的《夏蒂隆夫人画像》(约1560-1565)

大量物质财富的象征,如珍珠首饰、羽毛扇。鹦鹉在佛兰德斯的肖像画中通常代表已婚。

雅各布·约丹斯的《女士画像》(17世纪40年代末)

点击查看大图

桌上放有一套关于军事司法的七卷论著,一本扉页敞开,人物手握羽毛笔,表示他是这些论著的作者。还佩戴着在1794年获得的圣地亚哥骑士团指挥官徽章。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的《菲利克斯·德·拉里亚特吉画像》(1794)


宗教改革区的肖像画家开始强调画面对象的人性和个性,取代了前一时期的理想化描绘。

他用敏锐的目光观察自己,极其真实地再现了自己脸上的细节,半张着的嘴、邋遢的下巴和一两颗小疙瘩。

伦勃朗·凡·莱茵的《自画像》(约1629)

第四单元


17世纪,风景画在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地区兴盛起来。

一种风景画取材于罗马周边的乡村景观,画面往往由希腊、罗马神话人物或圣经人物构成。

俊美而自负的纳西索斯在一次打猎时,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当发现这并非真人后,绝望自杀,最终变成水仙花。

克劳德·维尼翁的《美少年纳西索斯》(约1630)

点击查看大图

富裕的贵族开始在欧洲大陆旅游休闲,对获得所到城市纪念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没有原址重现,而是把一些建筑遗迹和雕塑混合在一起,画面中有古罗马斗兽场、图拉真纪功碑、塞维鲁凯旋门、几个人,还有一只狗。

乔瓦尼·保罗·帕尼尼的《罗马随想曲:斗兽场和其他纪念物》(1735)

点击查看大图

第五单元


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画商涌现,取代了教会、市政厅或皇室等雇主。画家们对风景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地抛弃宗教、神话和历史场景的主题。画家们还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精确的笔触渲染出细节,波光粼粼的海面,船上的人们,远处卡普里岛的一线风光。

约翰·布雷特的《马萨的那不勒斯湾》(1864)

点击查看大图

写实描绘,离不开她对解剖学的了解。

罗莎·博纳尔的《公羊拉姆》(约1845-1850)


经过了不断的修改,错过截稿日期,中间的肖像两边曾有旗帜和镶框的画。

查尔斯·巴格涅特的《华盛顿的生日》(1878)

第六单元


部分画家尝试摒弃传统学院所青睐的笔触精细、毫无瑕疵的风格,用笔触去尝试展现环境中的光影效果和氛围。更强调的是绘画的过程,而不再拘泥于所画造型的逼真性。

不同于以往将颜料混合调色的方式,采取点彩的方式,用纯色的点并排。

暴风雨天空下的树叶呈现了大自然的力量,而洗衣的少女和河边的白鹅显得无足轻重。

保罗·高更的《白杨沐风》(1875)


用长短不一、宽窄有别的松散笔触,以虚化的方式描绘人物形象,反映出创造时的不拘小节和非凡速度,摒弃了被推崇的精细轮廓。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戴帽子的小女孩》(1894)


将多种对比色的色点一同展现于画面中。普尔自豪地佩戴着骑士勋章。背景为画家所拥有的色彩斑斓的高加索地毯。

阿尔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普尔先生的肖像》(1887)


工人们被画得细小又模糊,一个女工在堆顶上竭尽全力推煤车,体现了他对劳工问题的关注。

马克西米利安·卢斯的《马尔谢讷附近的熔渣堆》(1898)

点击查看大图

通过色彩来捕捉四季光影以及景色氛围的细微差异。

克劳德·莫奈的《查令十字桥》(约1900)

结语放在了黑色背景上。

人物的服饰多样。

埃尔·格列柯及他工作室创作完成的《圣马太》(约1610-1614)

彼得·德·霍赫的《音乐派对》(约1675)

提香的《男子画像》(约1508-1510)

雅各布·约丹斯的《女士画像》(17世纪40年代末)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的《菲利克斯·德·拉里亚特吉画像》(1794)

克劳德·维尼翁的《美少年纳西索斯》(约1630)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戴帽子的小女孩》(1894)

阿尔伯特·杜波依斯-皮勒的《普尔先生的肖像》(1887)

上下滑动查看

在画面的角落认真搜寻,或许会发现作者的签名。

罗莎·博纳尔的《公羊拉姆》(约1845-1850)

保罗·高更的《白杨沐风》(1875)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戴帽子的小女孩》(1894)

上下滑动查

画框有着各色设计,有时还能提升作品的价格。

阿尼奥洛·加迪的《抹大拉的圣玛利亚、圣本尼迪克特、克莱维尔的圣伯纳德与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约1380-1390)

安东尼·凡·戴克的《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约1617)

彼得·德·霍赫的《音乐派对》(约1675)

提香的《男子画像》(约1508-1510)

柯奈·德·里昂的《夏蒂隆夫人画像》(约1560-1565)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的《菲利克斯·德·拉里亚特吉画像》(1794)

伦勃朗·凡·莱茵的《自画像》(约1629)

 上下滑动

展厅灯光昏暗,基本只有作品被照亮,能让人静心观看画作。

单元说明为中英双语,有木制外框,与展出的画作相协调。

每个展品都带有中英文说明牌,包含名称、年代、作者生平、画面内容技法介绍以及语音导览器中的编号,能帮助观众理解作品。中文的放于展品右侧,英文的位于下方,为外国观众提供了便利。


各单元的区隔,除了文字指示,还会体现在背景颜色中。这也是在提示观众安排参观路线。第一至六单元分别为暗粉色、蓝绿色、红色、灰色、米色和白色。

左右滑动查看》

在展厅旁边、二楼纪念品商店和广东省博物馆微店里,都可选购相关产品,从十几元到几百元的都有,丰俭由人。

展厅中还有一些互动项目可体验。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0日——2020年5月17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展览票价:全票80元(周末及节假日),全票优惠60元(工作日),半票40元。

提醒:目前参观广东省博物馆,需在公众号上提前预约门票。在预约时段内,持本人身份证,出示蓝色或绿色的“粤康码”或“穗康码”,经体温检测正常后入馆。参观时全程佩戴口罩,餐饮服务暂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