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苍蝇装被进一个玻璃瓶中,瓶子平放,瓶底朝窗户。蜜蜂以为出口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是什么害死了蜜蜂,又是谁拯救了苍蝇。害死蜜蜂的是蜜蜂的惯性思维,而救了苍蝇的恰恰是苍蝇不墨守成规,因事而变的思维方式。 所谓惯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遇到新事物,仍用老的思想、办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结果问题越解决越多,越解决越复杂。 近期,中央持续在“放管服”上发力,提出在审批制度改革上,审批权的下放一定要到位,不能该放的不放,或以各种理由变相保留行政审批;管一定要管住,但要要以合法为前题;服务一定要优化,要用尽洪荒之力为百姓服务好。 作为税务机关贯彻国务院的决定责无旁贷,然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却因部分税务人员的贯性思维,使贯彻落实的效果打了折扣,降低了行政效能,同时也增加了税务人员自身的执法风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有罪推定的惯性思维上。这种贯性思维用在发票管理上,则是想方设法为发票的领用设置障碍;用在税务稽查上,则不注意收集对纳税人有利的证据;用在行政处罚上则是不注重处罚程序任意处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思维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与时俱进,方能保证思维的准确性与正确。然,一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惯性,这种惯性让一切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很难占据主导地位,就如同那些死去的蜜蜂至死不休。 惯性思维一定要改变,只要还想生存下去,还想好好地生存下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打破惯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试想,没有八十年代初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怎么会有后来的改革开放;若没有小平同志的猫论,怎么会有后来的市场经济。因此,只有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思维的惯性才能彻底地破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