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陶瓷材料解析

 liweiwb 2020-05-16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公元前约8000-2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土与火”的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器。


北宋汝窑圆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与瓷最大的不同是材料之不同,前者以陶土为原料,后者以瓷土为原料,而炻器在二者之间,接近于瓷,却未玻化。


陶瓷与玻璃的关系

今天,凡是以陶土、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上釉、烧制而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器。没错,今天要普及的是传统陶瓷材料知识:



1


【原始社会】


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断代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黄河流域,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代表:彩陶。纹饰以几何形状为主。

特点陶轮开始应用,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 彩绘人面鱼纹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2


【商周时期】

代表: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

特点:灰陶最常见,有素面,有施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或彩绘各种复杂图案;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拍、印、刻、堆、划等手法,以追求肌理效果。白陶在这一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白陶的原料为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陶器高,他们发现施釉可以使瓷器更坚硬而且更加美观。


▲ 陶鬲 商早期内蒙古夏家店遗址出土

3


【秦汉时期】


代表:兵马俑

特点:工艺成熟,如此巨大的陶塑,几乎没有变形和开裂,原料为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为适应大量烧制建筑用陶和兵马俑等大型物件,窑室规模增大,普遍增加了一至三倍。窑炉烟囱多已移到后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窑床前高后底(约为7°坡度)的特殊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改革,使窑室内温度不均的问题得以改善。


▲ 兵马俑 陕西临潼出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白瓷

特点:中国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材质由高岭土或瓷石等复合材料组成,在1200~1300℃高温中烧制而成,坚硬、致密、细薄而不吸水,釉面光洁、顺滑、不脱落、剥离。


▲ 白瓷鼎 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

代表:青瓷

特点:这一时期釉色发生丰富的变化,青色偏绿、偏黄或偏灰,与釉料成份、烧成气氛都有很大关系。釉药调制也及其讲究,青瓷釉最初是用瓷石与草木灰混制而成,风化程度差的瓷石一般含有大量助熔剂,常用来做釉,草木灰含CaO₂成份,经过高温烧制与瓷石相互作用形成钙质釉。


▲ 东晋青瓷香薰(博山炉)

5


【隋唐时期】

代表:唐三彩

特点: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必然产物,象征着古代陶瓷工匠在呈色金属原料特性认识、化学技术掌握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初唐三彩器以褐赭黄色为主,间以白色或绿色釉,采用蘸釉法,较草率,釉层偏厚,流釉或烛泪状,釉层没有完全烧开,色泽暗淡。


盛唐时期,三彩工艺明显进步,这时的三彩釉色润莹,赋彩自然,采用混釉技法,器皿多为内外满釉,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晚唐三彩多为小件,趋于单彩釉,而且釉面单薄,脱落剥蚀现象严重。


▲ 胡人骑马 唐三彩

6


【宋代】

代表:钧瓷

特点:钧瓷烧成工艺与同时期其它窑口不同,为二次烧成,先素烧,然后施釉,再进行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


宋钧常见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烧制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故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钧釉中的红紫色相是由于釉中含铜,铜红对窑温和烧成气氛比较敏感,它必须在还原焰1250度以上。


▲ 钧窑玫瑰紫鼓钉洗 北宋

7


【元代】

代表:青花瓷

特点:形体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所用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青料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国产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


▲ 元 青花人物菱口盘

8


【明代】

代表:青花瓷

特点:洪武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其所用青料为进口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平等青;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其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


▲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香炉 南京博物院

9


【清代】

代表:珐琅彩

特点:先在胎体上釉前作地色, 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服饰或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


▲清代珐琅彩瓷器

10


【当代】

现代陶瓷制品种类繁多,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制造方法不尽相同,应用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归类,约定俗成的是用途及原料分类法为:


1.按用途分类

● 日用陶瓷:餐具、茶具、生活日用器皿等

● 艺术(工艺)陶瓷: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陈设品等

● 工业陶瓷: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2.按所用原料及坯体密度分类

根据原料从粗到精可分为粗陶、精陶、炻器、半瓷器、瓷器,坯体从粗松多孔到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从低趋高。

● 粗陶:最原始最初级的陶器,一般以易熔粘土制造。也可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陶制品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材料特性和含量而定。

● 精陶:以粘土、石灰、长石、熟料等为原料。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制作与长石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又称硬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后者,近年已被后者取代,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

● 炻器:古籍上称石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已接近瓷器。但还未玻化,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要求不及瓷器高,原料取给容易。

● 半瓷器: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烧制后有3~5%吸水率(瓷器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使用性能不及瓷器,但优于精陶。

● 瓷器:瓷器发展更高阶段,坯体已完全烧结、玻化,无渗透性,胎薄处呈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触之有光滑感。硬质瓷在陶瓷器性能最好,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艺术瓷等。



---直播倒计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