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中医? 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中医。每个人都可以学中医感受中医。但在中医路上能走多远,其目的是最主要的。 学中医并非都要求悟性高,她教给人们养生方法,教给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方法,有兴趣就可以学习。并无多大要求。但如果以中医作为职业,则要有觉悟,要用剩下的人生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水平,因为人命关天。 中医究竟是讲什么的? 学中医第一时间接触的是阴阳五行,但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肺变成金属?肝又变成木头呢?如果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中医是永远学不好的。那么,这个阴阳五行又是从何而来,讲的又是什么呢? 中医讲的是形与神全。而这个形就是指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身体。而这个神,可以理解为精神,灵魂,鬼神魂魄之类(这个形与神,就像电脑里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学术中,这个神是占主导地位的。阴阳五行则是对神的一种描述,以便分类应用。无论修道,中医,风水,算命,占卜,都是以神为基础,以神为用。只是叫法不同,有叫炁有叫运。如果弄不清这个问题,绝对学不好中医。 西医着重于形而中医着重于神。而这个阴阳金木水火土,指的是神,是气质而不是实质。所以肺不是金属肝不是木头。只是说他们有金与木的气质。中医治病,从来就不讲化学成分,因为相同的成分,如果其气质不同,所能治疗的疾病亦有所不同。但如果气质相同,其化成分不同,它们所治之病亦有相似。如不同植物,只要其茎叶有毛,皆可清风止痛痒,有刺皆可凉血解毒。这类中药歌诀很多。又同一植物,虽然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相同,但生与熟其药效也大不相同。又同一植物,在其生长的初期中期及晚期的药用效果也有不同。而死亡枯萎后的植物一般不用作药材,因为中医用其炁,已枯萎之物炁已散尽。所以中药材收割储存,必先要存其气。如储存一段时间后,药物原气味散失,腐败枯黄,则气尽无用。 怎样学好中医呢? 中医专用名词很多,很多人认为玄之又玄深奥难懂。其实中医来自民间,从生活上去解释就简单易懂,不要非去钻牛角尖。 如寒热。在生活上你觉得热与中医的热是一样的,与西方的温度有所不同。所以中医平时说的热气不是指西医的发烧。只是触感觉得热或自身觉得热。虽然某些情况下相同,但概念不一样。所以中医的寒热不是用温度计来衡量的,而是以感觉衡量的。包括其他名词,不要被自以为是复杂化,全都是从生活实践而来。就像表里、虚实,全部同生活感觉所见的一样。如同阴阳五行,不是特指某一物质,或某一指标参数,而是指其在某环境下的气质特性。因而,它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与西医的固定参数是不同的。 怎样用好中医? 要用好中医就记住大。要用好西医就记住小。西医研究越细致越好,对病毒的治疗越单一杷向越好。中医的运用则需宏观概念越大越好。阴阳五行是古人通过感受大自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宇宙观。它反映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趋向。而中医治病也是从这大方向入手。让人的小宇宙平衡,让人能更好的生存在这大宇宙之间。在这方面,《内经》描述比较多,为中医大方向奠定基础。 因此,中医治病要从宏观入手,用药须顺从人体大环境,更应将天时,地理等因素参考进去。如果搞错了大方向,用多少药都是治不好病的。 其实,中医是民间的医疗实践,在有心人的总结和提升下,转变成中医理论,然后再指导临床。祖辈们经过反复总结,简单、朴素、实用。西医则是通过科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科学实验而证明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中医离不开民间,西医离不开资金和实验室。现代西为中用,一切以西方为标准,把中医交给专业部门,试图在实验室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中医,取代民间发展,这样下去,中医还是中医吗?中医还有发展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