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弓”匠人周晓初,带您走进清代武扳指

 无限风彩 2020-05-16

为了防止造成语言污染,堂主轻易不篡改成语,但是下面这两个词稍作谐音处理之后,真的非常符合觽堂一位生活家的定位:

术业有专“弓” 

手“弓”匠人

周晓初,北京人,国内顶级的清弓制作专家。曾经解剖和修复过大量的清代弓箭,他制作的清弓,张弓便正,上手可射。

如果你觉得周晓初只玩弓箭那就大错特错了,他的愿望是:复刻所有清代典型武备。

按他自己的话说,行服、行褂、官靴、櫜鞬[gāo jiān]、清弓、清箭、虎枪…都齐活了,还差一把腰刀。

周晓初这身行头中的每一件都大有讲究,但是网络上能搜到的相关的官方说辞很有限,堂主准备跟周晓初一起做几期专题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喜欢冷兵器以及感兴趣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那么,我们今天,就从玩传统弓箭最关键的器具——扳指讲起。

文扳指/武扳指

我们今天看到的扳指,大都是下面这样的:

用翡翠、水晶、犀角、象牙、玉、瓷、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做的扳指,象征着权势与地位,有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

图/网络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材质的扳指都属于清式筒扳指中的文扳指。筒扳指分为文扳指和武扳指

从清代流传下来这样一句话:“文随武制”,意思是指文扳指的形制要按武扳指的形制去做,从这方面来说,文扳指是由武扳指发展演化来的。

在战争频仍的古代,不论王亲贵族还是普通兵丁,只要是射箭,就得佩戴武扳指。

那么武扳指到底是起什么作用呢?

扳指最大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是可以使弓弦撒放干脆,因为弓弦借助硬质圆滑的物体撒放比在人的肉手上撒放受到的阻力小,出弦时速度更快,更准更有力道。

周晓初说,可以把这个作用看作是“扳机”,因为扳指的效用,与古代弩机的作用是相似的。二者都是扣弦,积蓄弓体的力量,而后解脱弓(弩)弦,发射箭枝。

这也是为什么“扳指”写成“板指”、或者“班指”是不正确的,因为还是“扳指”二字更名副其实。

扳指的第二个作用是护手,箭在古代战场上是用来杀敌的,箭在放出后弓弦会急速回弹,这种回弹力度非常大,戴上扳指可以减缓弦对手的压迫感。

图/周晓初

关于扳指的记载,最早见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就十分流行,出现了坡扳指、妇好扳指等形制,由于年代久远,材料和使用方法资料欠缺。

及至清朝,作为著名的马上民族,骑射是他们夺取天下的重要军事力量,因此扳指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辉煌。

武扳指只会考虑实战

周晓初说,目前可以参阅的众多画像资料上看,可以说满清时代上至帝王下至兵丁,用来射箭的武扳指只有驼鹿角筒扳指一种

图/网络

图/网络

《黑龙江外纪》中也有记载说:驼鹿……角长大,色如象牙,以制射,盛暑无秽气,然黑章环绕,匀而不晕者,截数角不得其一,值数万钱。

驼鹿角扳指,也就是俗称的罕达犴角制作的桶扳指。

驼鹿角中间血线具有非常强的透气性和摩擦力,上下骨质层遇汗粘涩,所以使用的时候不会滑脱,并且久戴并无秽臭之气。

所谓的贵贱也只是血线规整程度上的区别,上品乃是周圈血线黑章环绕的扳指。武扳指只会考虑实战,就像刀,天子也不能因为高贵就用黄金打造战刀。

图/周晓初收藏的扳指

武扳指的形制以及制作

武扳指只有一种形式就是筒形。底部叫馒头口,上沿是喇叭口。

馒头口(即筒扳指底部直接与弓弦接触的地方)是用来卡弦的。为了保障弓弦脱离扳指时清爽利落,馒头口要做得光滑圆润为好

图/周晓初

喇叭口的边沿往往会一遍厚一边薄有一个倾斜度,方便拇指打弯扣住扳指不滑脱的。

图/周晓初

制作驼鹿角扳指时,十几斤的大角也只能出一两个扳指,因为做扳指得用鹿角的特定位置:巴掌根儿(如图红圈所示)

图/周晓初

有了鹿角之后,就开始下一步——截段

放大来看,驼鹿角侧面横切面像一块“三明治”:周围是骨质层,中间包裹着血线。

图/周晓初

然后把截段平放,按如图所示方向,从上到下用工具掏出来再进行打磨。

图/周晓初

一副趁手的扳指就做成了。

图/周晓初

至于如何使用扳指,使用扳指的误区,堂主将在下一期中跟大家分享,堂友们有什么想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堂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