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动物界最令人畏惧的动物之一,携带剧毒,既被人辱骂又受人钦佩。这是一个由2700种蛇类组成的大团体,在5个大陆上均有分布,是美丽与恐怖的化身。 “蜕变”蛇是爬行动物进化的又一成功案例。它们是蜥蜴的后代,有些种类至今仍然可以看出脚的痕连。不同种类间的结构特点与其各自的栖息环境有关。蛇的身体又细又长,外表附着一层鳞片,可以用来避免脱水和擦伤。腹部的鱗片较长,便于在地面爬行和承受内部器官的压力。鳞片或平滑,或呈龙骨状。皮肤或者说是布满角质素鱗片的外皮会周期性地更换,这一过程叫作'蜕皮'。蛇在其一生中会不断换皮,毎次都是一整张完全脱落,就像人类脱掉长筒袜一样。换皮的频率因种类、环境和年龄而变化,幼蛇几乎每2个月换一次皮来促进发育,蛇在脱皮的时候,它们鳞片上受到二等伤害也可以愈合一部分。 蛇类的“幽灵疾步”蛇利用自身的肌肉和鳞片向前移动。它们会根据不同的生存环境采用不同的移动方式。最常见的且最迅速的方式为'蜿蜓'或'横向起伏':蛇会将自己后半身所有的弯曲和起伏部分推向地面,然后缓缓地向前爬行。这一行动使它们可以获得更快的速度,一般不会超过13千米/时。但生活在非洲南部打热带丛林里的曼巴蛇爬行速度超过了这界限,在短距离内速度甚至可达19千米/时。 另外一种爬行方式叫'六角形手风琴式'或'手风琴式',很多蛇会在巢穴或平滑的地表爬行时使用这种移动方式:像风箱一般,不断伸展和收缩身体使得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获得摩擦力,从而推进身体其他部分向前移动。 蛇类'直线移动'是一种缓慢的直线运动,一般体重较大的蛇会通过腹部收缩的方式前行,如蚺蛇和蛇。 沙漠中的蛇会用第4种办法移动:将身体抬离地面,形成螺旋状,然后横向向前移动。它们会根据情况使用上述移动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天堂金花蛇会用另外一种运动方式:它们在树枝间穿行,扩张肋骨,伸展皮肤,从而停留在空中,就好像降落伞一样。这种蛇类也被称为'飞蛇',其实这种飞蛇并非自己能够主动飞翔,而是利用气流和其高超的技巧进行短距离的滑翔,这种运动方式可以让蛇类从一棵树迅速移动到另外一棵树,从而扩大种群的活动范围,找到更多的食物。 蛇是标准的肉食动物。白天或晚上出去捕猎,或耐心等候猎物出现,不同种类习惯不同。利用视觉、嗅觉或者红外线传感器(有些种类自身带有)来确定猎物。除了鼻子上的嗅觉接收器外,还有一种叫作“雅克布逊”的辅助器官,也是用来帮助自身采集周围环境或猎物的气味的。由位于腭部的两个小洞构成。舌头上分布的不同化学物质,便会被传送到“雅克布逊”器官,而这一器官则会将这些信息输送给大脑,然后大脑会将其转化为不同的气味信息。这就是蛇经常吐舌的原因。 这种器官通过精准判断温度的变化,蛇可以在大脑里生成一种热感图,进而精确判断猎物的方位。一般食鼠蛇类的雅各布森器官非常发达,有助于让它们发现这些老鼠。而一些食鱼或者是以冷血动物为食的蛇类这一器官则不太灵敏,因为这些蛇类是不需要这类器官的辅助的,也不需要感受空气微小的温度变化。蛇在进食的时候通过不断活动上半身肌肉将食物从口中推送至胃部。 有些种类的蛇拥有剧毒的毒牙,专门用来注射毒液。通过这种“化学武器”来保护它们不被其他捕猎者杀死或者是辅助它们捕捉猎物。蛇的毒液能使猎物失去行动能力或破坏猎物的神经系统、血液和血管组织。毒液一般储在位于脑后的特殊腺体组织中,并通过不同种类的牙齿注射毒液。 根据毒牙的分类不同,蛇类也分为管牙类毒蛇以及前后沟牙毒蛇,这里面后沟牙毒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蛇类,由于毒牙在后部,因此在攻击人类的时候不容易咬伤人,而且这些蛇的毒性也不是很强,比如我国著名的本土蛇类赤链蛇,这种蛇就是该类群种的代表蛇种,这种蛇我国已经人工养殖很多年了,没有造成过一次人员伤亡的案例。而这里面最危险的当然是管牙类的毒蛇,这些毒蛇的牙齿就像一个'针管'一样,可以注射大剂量的神经麻痹毒素,这些速度会破坏掉人体的蛋白细胞,如果急救不及时,被咬者可能会出现休克或者是死亡。 前沟牙、管牙、后沟牙 结语正因为如此,全副武装的蛇成为地球上最非常成功的一种肉食动物,它会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捕获猎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蛇的行动越来越敏捷。尽管它没有脚,但是仍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快速移动。蛇类在整个自然生态食物链中处于重要地位,大部分蛇都是食物链的'顶端生物',能控制啮齿类动物或者两栖动物的数量,少部分蛇被鸟类吃掉,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即使你讨厌蛇,也请不要主动伤害它们,因为如果蛇类从这个星球上消失,那后果也将是不堪设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