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为什么不斩魏征?是同心同德吗?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

 人之意 2020-05-16

提到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人们立刻就会想到一个是犯颜直谏的忠臣,一个是从谏如流的明君。据有人统计,魏征一生陈谏两百余事。大都为李世民所采纳。两人协力同心,共图国事,为唐王朝的兴盛,呕心沥血,几乎成了封建君臣之间精诚合作的难得典范。但是,近年来,有的史学工作者对这一几乎成了定论的传统观点吗,提出了异议,他们对有关史料进行认真分析,形成了颇为新鲜的一家之说。

李世民为何不斩魏征?

从魏征早年的政治生涯开始考察,本来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作了刀下之鬼,作为阶下囚的魏征却被赦免了。此中奥妙并非出于李世民的宽宏大量,或是对魏征特别好感,而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怕穷究余党,打击面太宽,不利于新政权的稳定与巩固;

二是,魏征等人虽为建成属员,也是高祖李渊的臣属,李渊尚在,李世民不能不给自己的父亲留点面子;

三是,让这些人任职而又并不执掌实权,这样做既无危害,又有利于分化李建成的旧属,还能留下个好名声。

魏征犯颜直谏的动因?

那么魏征后来怎么又成了李世民忠实无二的谏官了呢?

这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是魏征转守为攻,以求自存的韬晦之计。政治上异常锐敏的魏征深知,自己一度曾为李世民的政敌,在新政权中势单力孤,没有靠山,极易遭受谗嫉和不测。因此就立下对策,与其将来不明不白的冤死,不如以犯颜直谏留名青史。后来他又看准了李世民想以尧、舜那样的明君载入史册的强烈欲望,越是在人多的场合,越敢给李世民提意见。李世民惧损圣德,不敢轻易处置,反而给魏征做出了牌子,奈何他不得。

李世民对魏征真的同心同德吗?

尽管李世民成全了魏征“犯颜直谏”的美名,但是,只要有机会,李世民还是要给魏征一点颜色看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有人告发魏征“阿党亲戚”,于是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派御史大夫温彦博查处此事。调查结果说明,纯属子虚乌有。但温彦博却还是做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运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

遭受诬告和无端诽谤,反而受到责备,真有点岂有此理。

李世民不仅不为魏征主持公道,反而支持了温彦博的做法,使魏极感心寒。魏征死后,他生前密荐过的,说是有着“宰相之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很快就被从政治舞台上赶了下来,原来答应将衡山公主嫁给魏的长子叔玉一事,也赖得精光。李世民还派人毁掉了自己为魏征写的碑文。

综上所述,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同属封建统治阶级中有作为的佼佼者,有时他们为了自身的共同利益,还能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但更多的则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