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暮云深 2020-05-16

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现年85岁的孙伯翔先生作为当代北碑巨匠,其魏碑创作在当代碑学领域具有创造性启蒙意义。纵观孙伯翔先生的艺术探索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孙伯翔从社会底层崛起,人生忧患,命途多舛,于冥冥中书法成了他人生的全部。他始终坚持的一件事,就是要将恩师要求的那样将魏碑写成铁打的钢铸的。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独特

孙伯翔北碑创作的当代意义,在于承“清”启后。其超越前人处,在于他没有被魏碑外表的刀痕所迷惑,而是将“刀”“笔”作统一观。他始终强调万毫齐力,笔下的每一个魏碑都构成富有张力结构的力的格式塔,也就是说在孙伯翔营构的北碑结构中,力是无处不在的,它弥漫于每一个字的整体结构与细节中,每一字都成为一个高度造型观念的视觉表达。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求索

在碑帖结合探索的早期阶段,孙伯翔以单字造型为主旨,每一个字皆成空间单位,发挥魏碑极尽变态的优势,然后又糅以帖学笔意,以活其气,强其势。近些年,孙伯翔的碑帖结合探索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审美阶境。他谋求碑帖的进一步结合,并追寻北碑的文人化、书卷气审美意趣,这构成孙伯翔老年变法的北碑价值追寻。

这在前不久刚刚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的“老腕椽笔”孙伯翔书画展中可以窥见一斑。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姜寿田对此评价道:“愈到晚年,孙伯翔愈在追寻一种清明之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清凉境。他的创作风格开始趋于平淡、超然”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胸怀

孙伯翔心怀一种宏大的碑学理想,这种碑学理想是与他个人高昂的生命意志及其民族文化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曾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就是要写中国的字,要写出它的气魄。写天写地,实际上就是写自己的大好河山,大好自然,得天地精神。写中华民族,就是要写中华民族的正气,写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与文化蕴涵的深厚。”

这是一个书法大家应有的精神境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形上精神的追寻与支撑,孙伯翔的书法才获得了一种磅礴阳刚的崇高气象,它与孙伯翔的生命人格相匹配,成为不屈生命的象征。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艺术因人而不同,孙伯翔先生能取得如今的艺术成就绝非偶然。这离不开他几十年醉心书法,孜孜以求的勤奋,更离不开他心怀天地精神境界。


孙伯翔: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晚号“适叟”。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2013年3月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厚积薄发——孙伯翔的艺术求索之路

中国书法史册,感谢您的关注和转发

#我要上头条##书法##书法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