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岩松:世俗的成功过于急躁,人生能否成功,凭的就是这一跃

 舒山有鹿 2020-05-17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其书《白说》中道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他认为,败局往往能催生变局,而变局的背后,就是愈发接近的人生追求——成功。

白岩松在书中所介绍的一段经历,曾激励了无数身处“黑暗”的人们。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他,满怀着对未来工作的喜悦,却在喜悦那一刻被“一纸书信”退回。

在乡下锻炼了一年后,他被分配到报社当了一名编辑。由于工作能力强,白岩松随后便被调到《东方时空》中当主持人。

不为未来急躁,只做好当下。就是这样起起伏伏的经历,成就了白岩松的金牌媒体人的美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谁都想在社会的名利场中分到属于自己的一杯羹,可却有许多人倒在了成功前的一个晚上。

成功的人生是什么?

白岩松这么写到:“跳高这项运动与人生最为相似,你一定要以最后一次失败,来宣宣告你的成功。”

世俗的眼光,无法定义成功

这个社会,评价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金钱、荣誉和地位。有车有房,赚到大钱,便是成功;显露于人前,获得权力和地位,便是成功。

殊不知,被错误定义的人生,往往会在追寻目标的途中迷失方向,甚至走向歧途。

有些人在财富的引诱下堕入深渊,有人在权力的诱惑下走向尽头,许多事例告诉我们,成功的人生,需要有自己的定义。

中国首富马云,他大学毕业后便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创立了空前庞大的阿里帝国,在我们眼里他是稳稳妥妥的成功人士。

但是,在他的一次演讲中,他却说到:“在我的一生中,最怀念的还是当老师的那6年时光。”

有人认为,一个人如此了得,却怀念当乡村老师的那一段时间,到底因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每个人心中都对成功有一把秤,都在默默衡量属于自己人生的成功,明确自己所想所要的方向。

我们看得见用财富和地位便可以衡量的成功,却无法判定用个人价值和原则所估量的成就。

当你为了世俗的眼光所奋斗时,你可曾想过,自己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到底在何方?

成功的人生,由自己定义

曾经有个调查,发现各省的高考状元报考的专业,大多都与经管类有关。

有人采访当中的一些学生,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些专业,而不是研究类的专业。

他们的回答很明确,就是未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挣到大钱。

很多人眼里的成功,都是“冲忙”“急切”“急功近利”,然后渴望去挣大钱,却没想过,自己到底怎样活这一生。

试问,项羽霸王别姬,能算是成功吗?曹操被火烧赤壁,能算是成功吗?岳飞被多道金牌召回京,能算成功吗?

项羽在楚汉争斗中一败涂地,曹操在赤壁战场上狼狈而逃,岳飞惨死风波亭。

可是,他们都是青史留名的成功人物,他们的功绩和品格,都是财富和权力所无法比拟的。

一个人,能逐鹿群雄,能让敌人无法正视,能捍卫自己的信念。我想说,如此有追求的人生,才算是成功。

人生漫长,道路无数,有在自己岗位奋斗一生的清洁工,有在乡村支教的老师,有在大山深处扶贫的干部。

别把他人的目光当成束缚自己发挥的枷锁,当你能在广阔天地中大展拳脚时,天地都能听你调遣。

当你把自己的价值和信念放在一处,你的人生就像是一支画笔,书写着独特的追求。

诚然,成功与否在别人看来是不算数的,只有当自己肯定自己,看得起自己,那才叫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背后,往往向死而生

白岩松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论述:“有些时候,也许老天爷很着急,本想给你一个美好、更有趣的人生,可是你在消沉抱怨当中,让机会一一错过。”

马云也这么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想想曾经穷苦潦倒到极致的美国总统林肯,他五十岁之前竞选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就是这样的他,在51岁时成功当选美国总统,通过南北战争,带领美国走向统一。

成功前的经历到底是什么?用林肯的人生来说,就是为成功后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财富。

试想,会有哪个公司会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去担任要职?哪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不是从基层干起?

人生之路,就是破釜沉舟的过程,你一旦选择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只能一直向前,直到柳暗花明那一天。

白岩松说的“跳高”人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经历过山谷的人,才会懂得如何爬上山峰;只有走过黑暗的人,才会直到星光的明亮。

个体,往往是成功和失败的结合体,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什么时候能成功,谁也无法预知。

你只要知道,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一个平常的心,一直走下去,就对了!

本文原创作者:舒山有鹿(全网同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