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皮日休陸龜蒙四聲詩倡和漫談﹝下﹞
2020-05-17 | 阅:  转:  |  分享 
  
皮日休陸龜蒙四聲詩倡和漫談﹝下﹞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XiāoXiāngGuǎn112

何世強HoSaiKeung



提要:陸龜蒙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二人倡和之作皮日休編為《松陵集》十卷。集內有二人倡和之“四聲詩”。“四聲”指平、上、去、入,而“四聲詩”則指平聲詩、平上聲詩、平去聲詩及平入聲詩,本文簡介二人倡和之四聲詩,今皮先倡,陸和。

關鍵詞:陸龜蒙、皮日休、御製全唐詩、襲美、魯望、松陵集、四聲詩







第1節陸龜蒙與皮日休生平簡介





陸龜蒙,生年不詳﹝估計為唐開成元年(公元836)至會昌四年(公元844)間﹞,卒於約公元881年。字魯望,自號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甫里先生。唐蘇州吳縣人,陸元方七世孫。舉進士不第,為人狡獪多智。善詩賦。

其後陸龜蒙回故鄉蘇州甫里(今江蘇吳縣東南甪直鎮)隱居,自號“天隨子”。甫里低窪,常苦水潦,乃至饑饉,陸龜蒙遂著《耒耜經》。陸龜蒙喜愛品茗,在顧渚山下辟一茶園,又好垂釣。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二人倡和之作皮日休編為《松陵集》十卷。

清《御製全唐詩》收編陸龜蒙詩共十四卷﹝見御製全唐詩目?第九函?第十冊﹞。

皮日休(約公元834年至公元883年),字逸少,後改襲美。襄陽竟陵(今屬湖北省天門市)人,性傲誕。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進士,咸通十年(公元869年)為蘇州刺史從事,後授太常博士。居鹿門,自號“鹿門子”,又號“閒氣布衣”。黃巢陷長安,皮為偽署學士,作讖文,黃巢以為譏己,被害。

《御製全唐詩》收編其詩共九卷﹝見御製全唐詩目?第九函?第九冊﹞。

本文主要談及陸龜蒙與皮日休倡和之“四聲詩”。“四聲詩”見於《松陵集?卷十》,此卷載“皮陸”二人倡和之雜體詩,共八十六首,卷首有皮日休之“雜體詩序”。“四聲詩”屬雜體詩類,陸龜蒙首倡之,皮和之;其後,皮倡之,陸和之。

“雜體詩序”曰:

陸生與予各有是為,凡八十六首。至如四聲詩、三字離合、全篇雙聲疊韻之作,悉陸生所為,又足見其多能也。

陸龜蒙先製四聲詩、三字離合詩、雙聲疊韻詩等,故皮日休稱讚陸龜蒙“多能也”。清?乾隆帝弘曆效作“皮陸”二人之雜體詩頗多,“四聲詩”即為其所效作體裁之一。

本文涉及粵音九聲及普通話四聲,以下為粵音九聲:

平 上 去 入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中入 陽入 1 4 2 5 3 6 7 8 9 以下為普通話四聲:

陰平 陽平 上 去 1 2 3 4 漢、唐古音與粵音相近,故本文以粵語拼音為主﹝簡稱為“粵拼”﹞,以今漢語拼音﹝簡稱為“漢拼”﹞為輔。

筆者有文題為〈陸龜蒙皮日休四聲詩倡和漫談﹝上﹞〉,本文乃其補充。







第2節皮日休之倡四聲詩





今先簡介“四聲”及“四聲詩”。“四聲”指平、上、去、入,而本文之“四聲詩”則指平聲詩、平上聲詩、平去聲詩及平入聲詩,以下為其特色:

平聲詩:五言八句,全首平聲,雙數句押韻,一韻到底。

平上聲詩:五言八句,單數句全句平聲,雙數句全句上聲,雙數句押韻,一韻到底。

平去聲詩:五言八句,單數句全句平聲,雙數句全句去聲,雙數句押韻,一韻到底。

平入聲詩:五言八句,單數句全句平聲,雙數句全句入聲,雙數句押韻,一韻到底。

本節皮、陸倡和之四聲詩注聲以粵音為主,蓋粵音較近中古音之故也。若一字之今粵音與詩中之聲不合則作注釋,並說明其差異。

陸龜蒙先有“四聲詩”題為《夏日閒居作四聲詩寄襲美》,襲美即皮日休。皮和其詩;其後皮另作“四聲詩”並邀陸和。

惟年月日,吳中苦雨逾十日,皮日休有詩題為〈苦雨襍言寄魯望〉寄予陸龜蒙,首十二句曰:

吳中十日涔涔雨,歊蒸庳下豪家苦。可憐臨頓陸先生,獨自翛然守環堵。

兒飢僕病漏空廚,無人肯典破衣裾。蜾蠃時時上几案,鼃黽往往跳琴書。

桃花米斗半百錢,枯荒濕壞炊不然。兩牀苮席一素几,仰臥高聲吟《太玄》。

照皮日休所云,陸龜蒙居於蘇州臨頓﹝此名今尚存﹞,實非富貴中人。吳中苦雨,遂令其兒飢僕病,空廚漏雨;其破舊之衣裾,不能典當,蓋不值錢也。其潮濕之陋室有土蜂伏几案,又有青蛙跳躍於琴書間。屋內值五十錢之桃花糙米為水所壞,不能坎。陋室中只有兩牀苮席及一素几,環堵蕭然,但仍仰臥其牀而“高聲吟《太玄》”,可見其樂天知命。

皮日休所云未知是否文人誇大,還是陸龜蒙生活當真淡泊如此。

陸龜蒙得詩後,奉和一首名為《奉詶苦雨見寄》。其後皮日休又作“四聲詩”,題為《苦雨中又作四聲詩寄魯望》。

以下為皮日休之“四聲詩”,詩成後寄陸龜蒙並邀作和詩:

《苦雨中又作四聲詩寄魯望》

﹝第一首﹞平聲

涔涔將經旬,昏昏空迷天。鸕鷀昏﹝陰平﹞昏﹝陰平﹞空﹝陰平﹞迷﹝陽平﹞天﹝陰平韻﹞。鸕﹝陽平﹞鷀芙﹝陽平﹞蓉﹝陽平﹞相﹝陰平﹞偎﹝陰平﹞眠﹝陽平韻﹞。

魚﹝陽平﹞通﹝陰平﹞蓑﹝陰平﹞衣﹝陰平﹞城﹝陽平﹞,帆﹝陽平﹞過﹝陰平﹞菱﹝陽平﹞花﹝陰平﹞田﹝陽平韻﹞。秋﹝陰平﹞收﹝陰平﹞吾﹝陽平﹞無﹝陽平﹞望﹝陽平﹞,悲﹝陰平﹞之﹝陰平﹞真﹝陰平﹞徒﹝陽平﹞然﹝陽平韻﹞。

詩意主旨指出因苦雨令秋收無望,農民悲亦徒然。依詩所云,陸龜蒙亦為“農民”,一樣歉收。

“涔涔”,雨不止貌。“旬”,十日也。皮日休有詩題為〈苦雨襍言寄魯望〉,首句曰“吳中十日涔涔雨”,即指此。

第三句“鷀ci4﹞,陽平聲。鸕鷀,別名鷺鶿、鷺鷀、魚鷹、鷧﹝音意﹞。芙蓉,荷花也。

第五句之“蓑衣”穿之可防雨。漁夫亦穿蓑衣,比皮、陸二人略早之柳宗元有《江雪》詩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蓑笠翁”即指穿蓑戴笠之漁翁。“蓑衣城”指漁夫眾多也,《說文》:“城,所以盛民也。”故“盛民”曰“城”。

菱花,菱角之花,形小、色白,八瓣。菱花田,泛指整齊美如菱花形之田也。

第七句之“吾”指“我等、吾人”也。“望”粵音唸陽平聲“亡”,即mong4;此字通常唸陽去聲,即“盳”,粵拼mong6。今漢語只有去聲,漢拼為wang4。

末句之“徒然”,白費也。



﹝第二首﹞平上聲

河平州橋危,壘晚水鳥上。衝崖搜松根,點沼寫芡響。

舟輕通縈紆,棧墮阻指掌。携壘﹝陽上﹞晚﹝陽上﹞水﹝陰上﹞鳥﹝陽上﹞上﹝陽上韻﹞。衝﹝陰平﹞崖﹝陽平﹞搜﹝陰平﹞松﹝陽平﹞根﹝陰平﹞,點﹝陰上﹞沼﹝陰上﹞寫﹝陰上﹞芡﹝陰上﹞響﹝陰上韻﹞。

舟﹝陰平﹞輕﹝陰平﹞通﹝陰平﹞縈﹝陽平﹞紆﹝陰平﹞,棧﹝陰上﹞墮﹝陰上﹞阻﹝陰上﹞指﹝陰上﹞掌﹝陰上韻﹞。携渚﹝陰上﹞滿﹝陽上﹞坐﹝陰上﹞可﹝陰上﹞往﹝陽上韻﹞。

“危”,直也。“壘”指軍中用作禦敵或防守之牆壁。又稱為壁壘,多築於江邊。《說文》:“壘,軍壁也。从土畾聲。”

第二句“上”可上可去聲,此處顯然為上聲,上聲時屬“養”韻;高飛之意。黃昏時,水鳥從壁壘高飛。

第三句“搜”之粵音一般唸作“手”﹝sau2﹞,陰上聲;但亦可唸作“收”﹝sau1﹞,陰平聲,此處唸平聲。漢拼只有一音sou1,陰平聲。

第四句“芡”,粵音“欠”,him3,陰去聲。今漢語拼音作qian4,去聲。今之粵音及今之漢語拼音皆非上聲。“芡”屬平水韻上聲二十八“琰”韻。故此字之古音為“險”。

“芡”,一種水生植物,似荷葉,有果實,可食。水鳥除衝向崖壁“搜尋松根”外,尚觸動荷葉而發聲響。

第五句之“縈紆”指紆迴曲折,寫小舟穿過蜿蜒曲折之水道。

第六句“墮”,粵音“惰”,do6,陽去聲。今漢語拼音作duo4,去聲。今之粵音及今之漢語拼音皆非上聲。注意“墮”屬平水韻上聲二十“哿”韻。故此字之古音為“朵”。

棧,棧道也;泛指道路。墮,落下也。“指掌”,比喻很容易做到之事或比喻極容易明白了解之事,亦可指很短之距離。此句意思為“道路因大雨下陷,令短途亦不能扺達”,此處指友人因道路受阻而不能前來。

第七句指以棹船尋找友人。“携找來一艘船之意。皮日休有〈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其十四?舴艋〉曰:

只好携橈坐,唯堪蓋蓑睡。若遣遂平生,艅艎不如是。

第八句“坐”可上可去聲,此處顯然為上聲,上聲時屬“哿”韻。“坐”,粵音“助”,zo6,陽去聲。今漢語拼音作zuo4,去聲。今之粵音及今之漢語拼音皆非上聲。“坐”之古音為“左”,陰上聲,平水韻標示只有此聲。

“渚”,“洲渚”也,水中之小塊陸地也。“渚滿”指水盈滿時則可坐小船而往,此暗示因大雨而水漲也。



﹝第三首﹞平去聲

狂霖昏悲吟,瘦桂對病卧瘦﹝陰去﹞桂﹝陰去﹞對﹝陰去﹞病﹝陽去﹞卧簷﹝陽平﹞虛﹝陰平﹞能﹝陽平﹞彯﹝陰平﹞斜﹝陽平﹞,舍﹝陰去﹞蠹﹝陽去﹞易﹝陽去﹞漏﹝陽去﹞破﹝陰去韻﹞。

宵﹝陰平﹞愁﹝陽平﹞將﹝陰平﹞琴﹝陽平﹞攻﹝陰平﹞,晝﹝陰去﹞悶﹝陽去﹞用﹝陽去﹞睡﹝陽去﹞過﹝陰去韻﹞。堆﹝陰平﹞書﹝陰平﹞仍﹝陽平﹞傾﹝陰平﹞觴﹝陰平﹞,富﹝陰去﹞貴﹝陰去﹞未﹝陽去﹞換﹝陽去﹞箇﹝陰去韻﹞。

第一句“狂霖”指連續不斷之暴雨。第二句“瘦桂”指欠茂盛之桂樹;人臥病床而面對屋外之瘦桂樹。

“簷虛”,指虛簷;屋簷凌空之部分。“彯”,粵音“飄”,粵拼piu1,漢拼piao1,兩音皆陰平。其義為“飄揚”。此句指虛簷之影隨日之移動而彯斜。

第四句指居所之木受蟲蠹,在雨中漏水。

第五句“琴攻”,即“攻琴”,彈琴也。宋人已有“攻琴如參禪”之說。連夜雨令人愁,只好“攻琴”。白晝下雨令人苦悶,則以睡覺度過。

第七句“堆書”指積聚書籍,引申為多讀書。第七句意指讀書不忘飲酒,末句指多讀書未能改善現況﹝即未有變得更富貴﹞。



﹝第四首﹞平入聲

羈棲愁霖中,缺宅屋木惡。荷傾還驚魚,竹滴復觸鶴。

閒僧千聲琴,宿客一笈藥。悠然思夫君,忽憶蠟屐着。

押平水韻入聲十“藥”韻。以下為各言之聲及所押之韻:

羈﹝陰平﹞棲﹝陰平﹞愁﹝陽平﹞霖﹝陽平﹞中﹝陰平﹞,缺﹝中入﹞宅﹝陽入﹞屋﹝陰入﹞木﹝陽入﹞惡﹝中入韻﹞。荷﹝陽平﹞傾﹝陰平﹞還﹝陽平﹞驚﹝陰平﹞魚﹝陽平﹞,竹﹝陰入﹞滴﹝陽入﹞復﹝陽入﹞觸﹝陰入﹞鶴﹝陽入韻﹞。

閒﹝陽平﹞僧﹝陰平﹞千﹝陰平﹞聲﹝陰平﹞琴﹝陽平﹞,宿﹝陰入﹞客﹝中入﹞一﹝陰入﹞笈﹝陰入﹞藥﹝中入韻﹞。悠﹝陽平﹞然﹝陽平﹞思﹝陰平﹞夫﹝陰平﹞君﹝陰平﹞,忽﹝陰入﹞憶﹝陰入﹞蠟﹝陽入﹞屐﹝陽入﹞着﹝陽入韻﹞。

首句之“羈棲”,淹留也。指因苦雨而逗留家中。

“缺宅”,指有缺之宅,破漏之宅也。“屋木惡”指屋中之木受侵蝕而變差,引申為環境惡劣。“缺宅”今義為“缺乏居所”,今古義異。

“荷傾”指傾側之荷葉。“竹滴復觸鶴”指竹上之雨水滴下,滴在避雨之鶴或水鳥身上。

“閒僧千聲琴”指閒來無事之僧人弄琴自愉也。

第六句“笈”,小箱也,多用竹、藤編織,以放置書籍、衣巾、藥物等。“一笈藥”指一小箱之藥。投宿之旅客則携帶一小箱之藥。

第七句之“夫君”指朋友陸龜蒙,非女子之丈夫。天雨不斷不禁想起遠方之友人。

第八句“蠟屐”指塗蠟之木屐。“蠟屐”又指悠閒之生活。意指皮日休即想起朋友陸龜蒙正過悠閒之生活。







第3節陸龜蒙之和皮日休四聲詩





陸龜蒙有和詩,名為《奉詶襲美苦雨四聲重寄三十二句》,以下為其四首四聲和詩:

﹝第一首﹞平聲

幽棲眠疎窻牀疎窻豪﹝陽平﹞居﹝陰平﹞憑﹝陽平﹞高﹝陰平﹞樓﹝陽平韻﹞。浮﹝陽平﹞漚﹝陰平﹞驚﹝陰平﹞跳﹝陽平﹞丸﹝陽平﹞,寒﹝陽平﹞聲﹝陰平﹞思﹝陰平﹞重﹝陽平﹞裘﹝陽平韻﹞。

牀巢﹝陽平﹞邊﹝陰平﹞登﹝陰平﹞輕﹝陰平﹞舟﹝陰平韻﹞。雖﹝陰平﹞無﹝陽平﹞東﹝陰平﹞皋﹝陰平﹞田﹝陽平﹞,還﹝陽平﹞生﹝陰平﹞魚﹝陽平﹞乎﹝陽平﹞憂﹝陰平韻﹞。

詩意寫作者居所近水臨河,見浮漚而歎時光飛逝,聽寒聲而念裘衣。居所附近可垂釣,可登舟。雖無東皋之田,但可捕魚作生計,所擔憂者“憂魚”也,“憂魚”者,水患也。

“疎窻即“疏窗”。“豪居”指“豪華而居”,“居”為動詞,蓋“幽棲”對“豪居”也。“豪居”一詞罕用。

第三句“跳”,粵音可讀若“條”,tiu4,陽平聲;但粵音一般唸作“眺”,即tiu3,陰去聲。今漢語拼音有二音,皆為陽平聲,分別為tiao2及tao2。

“跳丸”乃古代百戲之一,藝人將多個小球連續拋上空中,手接落下之球隨即往上拋,循環不息,高藝者能弄九丸之多;此戲多以娛觀眾。浮漚乃水面上之泡沫,轉瞬即逝。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世事無常與人生之短暫,“跳丸”亦有相類之意。

因苦雨而現寒聲,因寒聲而想皮裘,重裘,可引申為厚衣也。

第五句“文竿”見《文選》班固之《西都賦》:

“揄文竿,出比目。”李善注:“文竿,竿以翠羽為文飾也。”

“揄”,引也,見《說文》。“文竿”應指有裝飾之釣竿也,“比目”指比目魚,或魚之泛稱。此處之“牀”非坐卧之家具,乃指欄杆也,欄杆亦曰“牀”。“牀能垂釣之水榭曰“釣榭”,此句寫出陸龜蒙喜垂釣。“巢”可引申為居所,又因居所近河,故可“巢邊登輕舟”。

“東皋田”語出阮籍《奏記》,記中有“方將耕於東皋”之語,後世常作“歸田隱居”之詞。

末句指雖無東皋田,但可捕魚為生。“還生魚乎憂”,此即“憂魚”也,“憂魚”者,憂水患也。其典出於《左傳?昭公元年》:

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

此乃歌頌禹之功績之辭。“微禹,吾其魚乎”釋作“如無大禹,吾等皆成為魚矣!”即居所為水所淹也。

後世以“憂魚”指擔心水患。陸龜蒙故鄉蘇州甫里,因低窪而苦水潦,故有此言。



﹝第二首﹞平上聲

層雲愁天低,久雨倚檻冷。絲禽藏荷香,錦鯉繞島影。

心將時人乖,道與隱者靜。桐陰無深泉,所以逞短綆。

押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韻。以下為各言之聲及所押之韻:

層﹝陽平﹞雲﹝陽平﹞愁﹝陽平﹞天﹝陰平﹞低﹝陰平﹞,久﹝陰上﹞雨﹝陽上﹞倚﹝陰上﹞檻﹝陽上﹞冷﹝陽上韻﹞。絲﹝陰平﹞禽﹝陽平﹞藏﹝陽平﹞荷﹝陽平﹞香﹝陰平﹞,錦﹝陰上﹞鯉﹝陽上﹞繞﹝陰上﹞島﹝陰上﹞影﹝陰上韻﹞。

心﹝陰平﹞將﹝陰平﹞時﹝陽平﹞人﹝陽平﹞乖﹝陰平﹞,道﹝陰上﹞與﹝陽上﹞隱﹝陰上﹞者﹝陰上﹞靜﹝陰上韻﹞。桐﹝陽平﹞陰﹝陰平﹞無﹝陽平﹞深﹝陰平﹞泉﹝陽平﹞,所﹝陰上﹞以﹝陽上﹞逞﹝陰上﹞短﹝陰上﹞綆﹝陰上韻﹞。

“倚檻”猶倚欄。第三句“絲禽”,鷺鷥別名。鷺鷥沾染荷花之香也。“錦鯉”,泛指游魚。“島”,“洲渚”也。

“乖”,粵音gwaai1,guai1,兩音皆陰平。乖,背離也;意指時人﹝俗世求功名利祿之人﹞人心違背正道。

第六句“靜”屬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韻,故唐、宋時其音為“整”,陰上聲,現代粵音為陽去聲,見前文。此句與第五句相反,其意指只有高尚隱逸之士之行止方合正道。

第八句“綆”,粵音讀若“亙”,粵拼gang2,陰上聲;今漢語拼音讀作geng3,上聲。“綆”,汲水用之繩也。今之謙辭曰“綆短汲深”,喻己之才力不勝任也﹝短繩不合深井﹞。詩意指桐陰之下無太深之泉水,故短繩亦足用。



﹝第三首﹞平去聲

烏蟾俱沉沉晝﹝陰去﹞夜﹝陽去﹞恨﹝陽去﹞暗﹝陰去﹞度﹝陽去韻﹞。何﹝陽平﹞當﹝陰平﹞乘﹝陽平﹞雲﹝陽平﹞螭﹝陰平﹞,面﹝陽去﹞見﹝陰去﹞上﹝陽去﹞帝﹝陰去﹞愬﹝陰去韻﹞。

臣﹝陽平﹞言﹝陽平﹞陰﹝陰平﹞雲﹝陽平﹞欺﹝陰平﹞,詔﹝陽去﹞用﹝陽去﹞利﹝陽去﹞劍﹝陰去﹞付﹝陽去韻﹞。迴﹝陽平﹞車﹝陰平﹞誅﹝陰平﹞羣﹝陽平﹞姦﹝陰平﹞,自﹝陽去﹞散﹝陰去﹞萬﹝陽去﹞籟﹝陽去﹞怒﹝陽去韻﹞。

詩意主旨指朝中有“陰雲”,“陰雲”者姦臣也。以利劍誅姦臣,方可息眾人之怒。

第一句之“烏蟾”指傳說中之三足烏和月中之蟾蜍,即指日和月。日和月因陰雲所蔽故無光,曰“沉”。又因連日陰雨,晝夜之交替不彰,故曰“暗度”。

第三句之“何當”,“何日”也。“雲螭”,龍也。粵音“媸”,粵拼ci1;漢拼chi1,皆陰平聲。

第四句之“上帝”,天也。“愬”同“訴”。

“詔”乃國君告天下所用之文書。“付”,“對付”也。

“迴車”,將車回轉,此處含“抵抗”義。司馬相如《文選?畋獵中?上林賦》曰:“道盡途殫,迴車而還。”意指窮途末路,只好迴車而還。

國君宜以利劍誅羣姦,則可靖天下。“萬籟”,多種不同之聲音,可引申為“人”,即可息萬人之怒。

陸龜蒙可能受姦人所害,故有此詩之作。



﹝第四首﹞平入聲

危簷仍空堦,十日滴不歇。青莎看成狂,白菊即欲沒。

吳王荒金樽,越妾挾玉瑟。當時雖愁霖,亦若惜落月。

押平水韻入聲六“月”韻。以下為各言之聲及所押之韻:

危﹝陽平﹞簷﹝陽平﹞仍﹝陽平﹞空﹝陰平﹞堦﹝陰平﹞,十﹝陽入﹞日﹝陽入﹞滴﹝陽入﹞不﹝陰入﹞歇﹝中入韻﹞。青﹝陰平﹞莎﹝陰平﹞看﹝陰平﹞成﹝陽平﹞狂﹝陽平﹞,白﹝陽入﹞菊﹝陰入﹞即﹝陰入﹞欲﹝陽入﹞沒﹝陽入韻﹞。

吳﹝陽平﹞王﹝陽平﹞荒﹝陰平﹞金﹝陰平﹞樽﹝陰平﹞,越﹝陽入﹞妾﹝中入﹞挾﹝陽入﹞玉﹝陽入﹞瑟﹝陰入韻﹞。當﹝陰平﹞時﹝陽平﹞雖﹝陰平﹞愁﹝陽平﹞霖﹝陽平﹞,亦﹝陽入﹞若﹝陽入﹞惜﹝陰入﹞落﹝陽入﹞月﹝陽入韻﹞。

危簷,直簷也。首二句指出苦雨之狀。

“青莎”之“莎”同“蓑”,陰平聲。《廣雅.釋草》曰:“其蒿,青蓑也。”王念孫疏證:“蓑與莎同音。青蓑,即青莎也。”青莎,莎草也,多年生草本植物。

“看”可平可仄,此處讀若“刊”,粵拼hon1,陰平聲;漢拼kan1。青莎多看令人“成狂”,即處處皆為青莎。“白菊”,泛指花,為雨所摧殘也。

三國時,吳王孫權嗜酒,且每飲必醉。“金樽”,借代為酒也。“荒”,放縱也,有詞曰“荒腆”,即沉湎也。荒腆於酒即沉湎於酒也,與“荒金樽”同義。第五、六句意指連日苦雨遂令吳王酗酒,越妾彈瑟以度日也;吳王、越妾泛指男女。

苦雨雖連日,惹人愁緒,但仍應惜之如落月,即懷念故人也。

“歇”、“沒”、“月”屬平水韻入聲六“月”韻,“瑟”則屬入聲四“質”韻,古“質”韻略通“月”韻。

以下為《松陵集》原文:











第3節結語



“四聲詩”非大雅之作,故不宜多製,亦難以多製。蓋“四聲詩”有以下之弊病:

因一句字字同聲,故有詰屈聱牙,欠抑揚頓挫之弊,然此乃必然之結果,難以厚非之,遂成小技。

因囿於四聲或遷就四聲,難免以辭害意或用字怪誕。例如陸龜蒙平入聲詩之句“青莎看成狂”難作圓滿解釋,較合理之解釋為“令人處處看到皆青莎。

在某些情況下無法配合同聲之要求,見筆者〈陸龜蒙皮日休四聲詩倡和漫談﹝上﹞〉文。

現代粵音之四聲可與唐時之四聲或平水韻之四聲韻比較,以粵音唸平水韻各字,超越百分之九十配合,可知現代粵音與漢、唐時之中古音相近。現代漢語因無入聲,故與中古之漢語差異較大。





















-1-





“襍”同“雜”。

炎熱之氣升騰貌。

處於低下之地之屋也,或兩旁高中間低之房屋。

臨頓在蘇州古城,在臨頓路一帶。臨頓路乃江蘇省蘇州古城中部之一條南北向重要街道。

翛然,毫無牽掛、自由自在貌。

環堵指狹小、簡陋之居室。

蜾蠃是一種昆蟲,色青黑,腰細,似蜂,以土築巢於樹枝上。《禮記.中庸》:“夫政也者,蒲盧也。”鄭玄注曰:“蒲盧,蜾蠃,謂土蜂也。”

蛙類動物也。

桃花米指糙米。因米粒紅衣未經舂去,故有此名。

用細苮草編織之席。

不加雕飾之小几。

指揚雄之《太玄經》。

宿客,投宿之旅客。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