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仙湖星空小镇 | 是一池碧水荡心间,更是回归自然的诗意生活

 世界建筑报道 2020-05-17

“万顷平湖一鉴清,谁教皓魄涌波明。光摇碧落通银汉,影荡秋风动石鲸。望若全疑琼宇合,观涛恍识水晶莹。凭虚不用乘槎想,时泛仙舟到海灜。”清代诗人李应绥寥寥几笔就将泛舟于南省玉溪市内抚仙湖之上,一池碧水波光粼粼的美景描绘得淋漓精致。

而坐落于这座“仙湖”南岸的龙湖抚仙湖星空小镇,则在AECOM设计团队“生态踏脚石”的设计理念之下,令山湖盛景、自然绿意得以渗透至生活的各个角落,且使当地的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有效的修复。


可持续自然环境,环仙湖而建

抚仙湖是我国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静态水资源量约为204亿立方米,常年水质维持在国家地表水1类标准,占全国静态地表淡水资源总量约10%。因此,项目团队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运用设计手段确保流经场地周边的水达到抚仙湖的水质要求,将“琉璃万顷”的美景得以延续;以及如何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但不影响抚仙湖的生态平衡,打造邻湖而居,山水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社区典范。基于此,项目团队开展了对现有自然环境的整治工作。

01. 生态治水,珍护秀美湖泊

基地现状有两条边山之沟冲沟水系,路居西大河和下坝坝心沟,两河在棋盘山变电站处有交汇。路居西大河在设计红线边界外围,为棋盘山边山支沟,是主要的现状泄洪通道,当汛期周边方圆几公里雨洪水都流经它汇入抚仙湖。坝心沟现状为地表河沟,常年水流量不大,河道两侧存在农业污染。

因此,设计团队落实生态共建,智慧水管理,根据两条河道的特征提供相对应的生态水处理策略,形成两道防线。首先是对河道整治水的生态干预,流域治理;另外利用低干预生态措施,形成生态缓冲带,成为绿色基础设施连动整个临水片区,构建进入抚仙湖后最后一道防线。在满足景观水的取水资源要求和严格控制排入抚仙湖的水质任务的同时,达到当地政府行洪标准。

◎AECOM采取的治理措施(左)及场地前后对比(右)

首先路居西大河的水通过前置过滤污水处理后进入二次沉淀及蓄水池,最终导入西湿地经过自然下渗等方式汇入抚仙湖;其次坝心沟河渠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通过两种方式汇入抚仙湖,一种是在枯水期通过商业街水系自然补水,经蓄水池导入西湿地最终汇入抚仙湖;另一种是在洪水期,通过暗渠内的净化单元,进入二次沉淀及蓄水池,导入西湿地最终汇入抚仙湖;0.4公顷的人工蓄水池中的水可作为景观水进行循环利用,是整个水处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场地。

◎0.4公顷的人工蓄水池

此外,团队还在开发地块及硬质表面附近设置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等,通过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补给景观用水。在河道下游,营造带状湿地,搭配生态蓄水池,提供滞洪空间,传输、净化雨水到下游湿地,同时提供植物成长平台,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提供鸟类,鱼类生境。

02. 还地于绿,助林延续

为了恢复该地区的植被,在转栽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当地优势种,并适当地去除入侵种。此后,项目团队还重新种植了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果树和农作物,以丰富植被结构。考虑到沿湖边的景观影响,主要使用观赏草来保持完整无暇的湖景。

◎植物搭配营造四季场景变化

◎大片地被植物为眺望抚仙湖提供视线引导

03. 活用原生材料,打造地源景观设施

在材料的选择上,项目团队遵循“本地特色,低成本,可回收和可渗透”的原则。在该项目中,具有当地吸引力的材料被用来建造景观家具与铺装,以使景观更加生动。当地砾石经回收后,转变为可渗透的铺路材料。从而达到在将传统民俗习惯与设计语言结合使用的同时,控制成本并保持项目的环保性。


拾级而上,走进最纯粹的生态原貌

整体的生态规划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抚仙湖的生态环境,而在整个小镇项目中,如何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为周边居民营造一个享受自然的场所,也是AECOM团队所一直寻找的答案。

“生态踏脚石”的设计理念由此而来。在抚仙湖的自然肌理和度假区的人工布局之间,形成了生态过度区,自然与人工相互渗透,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对抚仙湖水体的干扰,调节微气候,并提供丰富的环境资源。

其中,不同的生态踏脚石提供不同的功能,结合不同空间体验,呈现活力商业、生态休闲、人文娱乐、科普教育、康养运动等不同活动类型。

以生态踏脚石为理念的启动区景观设计,为周边居民营造了一个享受自然的乐园、一个植物层次和游览视野多变的生态公园、一个互动和功能多变的户外娱乐空间。

在人工池的边界,一条蜿蜒的飘带连接公园入口和游客中心建筑,并提供丰富的体验:漫步在水杉林中,在广场上玩水,在花园里感知花朵,在台阶上观看水面反射天空或躺在倾斜的墙壁上观星或日光浴。人工池和湿地区域之间有一条蜿蜒的人行桥,可欣赏湿地以外抚仙湖的壮丽景色。

◎滑动查看更多

◎一条从自然中生长而出的人行桥,蜿蜒的形态与植物变化相呼应,引导着行人的穿行速度与视角。

◎滑动查看更多

◎沿着凌驾于水池之上的桥体行走,穿过水杉林与蜿蜒桥体打造的入口“好奇”空间,桥面放大成一个舞台,充满惊喜体验。

◎桥的制高点,拥有眺望抚仙湖的最佳视角。


澈水之滨,星光倾泻

光摇碧落通银汉,影荡秋风动石鲸。抚仙湖不仅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得益于周边环境开阔,也是一个极佳的天文观测地。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抬头便能看见浩瀚银河,低头则是星河倒影。

澈水之滨,我们领略着星空宇宙的无边;抚仙湖畔的绿意,自然的元素循环渗透,生命的力量生生不息, 星空之下,我们见证着生态环境的伟大——借着这种富有诗意的联想,项目团队设计了一系列与星空主题相关的景观。

◎水杉林与星空铺装打造的入口空间。

◎仙湖玉带是贯穿项目的主线,沿湖步道、空间流线都沿用主体建筑的玉带概念,一条蜿蜒曲折沿湖舒展,连接成一条绝美的“玉带”。

◎星空铺装、星座树池结合叠水水景打造出星空广场。

◎围绕着人工水景的飘带与人行桥的铺装镶嵌点点星光,与星空呼应。

◎镜面人工池反射桥,树,星空。

◎游客中心的顶部是整个项目的观湖最佳打卡地点,顶部的白色叶子造型膜结构,给人们营造了更加舒适的观湖空间。

本项目的设计,不仅在于令更多人有机会去感受美丽的抚仙湖、醉人的星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更站在提高城市韧性的角度,展示了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景观设计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绿色基础设施在自然环境及城市发展中的位置,使景观能成为一个空间媒介,减低灾害,适应变化和增强恢复力。此外,项目还在着眼于为当下提供可靠安全的全国淡水储备的同时,致力于水的循环再利用,达到稳定的自然循环。

本项目更凭借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及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生态效益,入围了2020世界景观建筑奖(2020 WLA Awards)“最佳大型建成项目”(Built Large)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