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转折之战:四小时斩首六万士兵,帮大唐续命了150年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5-17

引言

《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从午时至酉时,短短4个时辰,也就是8个小时,就斩首6万余众。血流成河,尸骨如山,可填沟壑。如此惨状,形容的究竟是哪场战役呢?

唐朝的繁华瓦解于一场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12月),野心勃勃的安禄山举兵叛乱。由于唐军疏于防护,导致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洛阳和长安。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并且将国号定为大燕。唐明皇一路逃亡至蜀地。中华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朝,此时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安史之乱”转折之战:四小时斩首六万士兵,帮大唐续命了150年▲安禄山剧照

01

而在这紧要关头,唐朝发起了一次关键性的战役。至德元年(公元756年7月),太子李亨继位,史称唐肃宗。唐肃宗比起唐玄宗,多了几分胆识和魄力。他知道,要想挽救风雨飘摇的唐朝,就必须重新立威,并且要迅速夺回都城长安,安抚民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唐肃宗一直在调兵遣将,战场主要围绕着长安附近。发动了几次小型的战役,终于为唐军进入到长安城内打开了通道。公元757年8月份,唐肃宗召开誓师大会。在大会上,他亲自号召将士们为国之存亡而战。

为了打赢这次关键性的战役,唐肃宗可没少下功夫。他前前后后从陇右、安西、河西、西域等地,征调了15万精锐部队。并且,在郭子仪的建议下,他还向回纥借用了4000精骑助阵。

“安史之乱”转折之战:四小时斩首六万士兵,帮大唐续命了150年▲唐肃宗李亨剧照

唐肃宗之所以下血本,一来是想快速取胜,二来也是因为安史叛军不仅人数多,而且战斗力极强。早在5月份的时候,郭子仪就曾与叛军在清渠交战,官兵大败而归,这使唐肃宗对于这场战役十分紧张。

02

这15万大军浩浩荡荡,于9月27日到达了长安城的西郊,在香积寺以北的地界拉开阵势。由李嗣业、郭子仪、王思礼三人,分别带领前军、后军和中军。叛军也知道此次战役非常关键,所以格外重视,直接在唐军的北面布起了阵。

“安史之乱”转折之战:四小时斩首六万士兵,帮大唐续命了150年▲唐朝军队剧照

“官军逐之,逼于其陈……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两军交战初始,唐军就显现出劣势。眼见局面趋于不利,唐前军的主将李嗣业赶紧站出来。只见他脱掉了上衣,拿起长刀,站在大军面前高声呼喊,一连追杀了敌军数人。受到主将的鼓舞,士兵们也都士气大震,一扫之前的萎靡之气,奋勇杀敌。李嗣业一马当先,带领前军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叛军这个时候士气已经大不如前,开始呈现出败相,但他们还有一招后手。在整个军阵的东边,叛军提前埋伏好了精锐骑兵,等到关键时候,他们就会一拥而出,彻底冲乱唐军的阵脚。叛军的算盘虽然打得挺好,但可惜早已被唐军识破。并且,唐军已经派遣了强将,领着回纥增援的精骑前去阻拦。

“安史之乱”转折之战:四小时斩首六万士兵,帮大唐续命了150年▲回纥骑兵壁画

03

回纥骑兵的战斗力果然强劲,在他们面前,叛军显然不堪一击,最后全军覆灭。等待增援的安史叛军,在听闻己方埋伏的骑兵已被全歼的消息后,顿时军心大乱,溃不成军。这个时候,后军的郭子仪和李嗣业前后夹击,犹如瓮中捉鳖,叛军大败。

这次战役被称为“香积寺之战”,两方交战前后共耗时4个时辰。在这4个时辰里,无数士兵殒命,战场上血流成河,尸体甚至填满了周围的河沟,死亡人数超过6万人。

“安史之乱”转折之战:四小时斩首六万士兵,帮大唐续命了150年▲香积寺现址

此战过后,叛军受到了重创,残余的部队只好狼狈而逃,唐军也收复了长安。有人评价此次战役,正是由于此战取得的胜利,才又帮助唐朝续命了150年。否则,唐朝很可能就要覆灭在这场安史之乱里了。

结语

“香积寺之战”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唐肃宗的耳朵里。唐肃宗忍不住喜极而泣,当着百官的面连连称好,大臣们也都唏嘘不已。史学家评价,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此战能取得胜利,也得益于唐军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并且借了回纥的助力。此次大战,虽然延长了唐朝的寿命,但是血流成河,还严重损坏了历史文物香积寺,叫人十分惋惜。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旧唐书》

《新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