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谈“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 [小说]一、 小说注重描写。 郭沫若说: 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 这个问题我不曾过细的考虑过。似乎应该先规定是那一种文学。照一般的分类,我们估且按着小说、戏剧文学、诗和抒情的散文,来加以考察吧。 [小说] 一、 小说注重描写。 我感觉着它和绘画的性质相近。它的成分是叙述和对话。 叙述文是作家自已的语言,对话便应该尽量地采用客观的口语。 作家自已的语言依作家的气质而不同,有的偏于诗的,有的偏于散文的。 过分的诗了,反伤于凝滞,局势便不能展开,描写也难于切实。 过分的散文了,则伤于琐碎, 局势便流于散漫,描写也不一定能够扼要。 二、最好要简洁,和谐,慰贴,自然。 (具体内容,下节详讲) 郭沫若谈[小说]二、最好要简洁,和谐,慰贴,自然 郭沫若谈“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小说]二、最好要简洁,和谐,慰贴,自然 郭沫若说: 小说“最好要简洁,和谐,慰贴,自然。” 任何一种对象,无论是客观的景物或主观情调,要能够用最经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 语言除掉意义之外,应该要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 同意的语言或字面有明暗、硬软、响亮与沉抑的区别。 要在适当的地方用有适当感触的字。 太生硬的字眼不能用。 笔画太多的字也宜忌避,我感沉着那种字必然附带有一种闷感,如蹙郁龌龊之类。 应该用极平常的字眼而赋予以新鲜的情调。 由二字或三字的配合,可以自由自在地组成新词,作家是有这种权利的。 郭沫若谈:三、形容词要少用;四、对话——难。郭沫若谈[小说]三、形容词要少用;四、对话——难! 三、郭沫若说: 形容词宜少用。 的的的一长串的句法最宜忌避。 句调不宜太长,太长了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得不出鲜明的印象。 章节也宜考究:大抵轻松的文体宜短,沉重抑郁的文字宜长。 无论语言、句调、章节都要锤炼,而且要锤炼到不露痕迹的地步。 四、对话——难。 郭沫若说: 对话部分要看你所写的是什么人 , 要适合于他的身分 、阶层、年令、籍贯 、性别,而尽量地使用他自已的言语。这事情相当难,非有充分地研究或经验是不能够运用的。 因此,一个小说家对自已所能写的范围或人物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没有研究的东西不能写,要想写便应该从事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