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思考

 生态文明层 2020-05-17
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措施,对地域文化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桐城文化作为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是中国地域特色文化代表之一,近年来,桐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更高规格的保护。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特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01

名词解释
“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的始于国家《“十一五”文化纲要》,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政府文化部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02

时代背景
安徽目前已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一府六县',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该实验区是在徽州文化产生、发展、传承的区域对其所承载的文化表现形式,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全面的整体性保护工作的徽州文化圈涉及的地缘范围。2019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安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安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安徽省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态及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经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设立的特定区域。安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03

现实基础
桐城文化是安徽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素有文都美誉,是科举文化的样本地域,也是全国有名的院士之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2019年3月,安徽省代表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加强桐城文化保护传承建议。在此之前,中国桐城文学小镇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录,桐城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已由省政府行文向国务院报批,2019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网以独家报道方式,专题报道地域学术文化系列·桐城派。
(一)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资源优势
一是桐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桐城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已发现地面文物500余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中国传统古村落2处(双港镇练潭村、唐湾镇唐湾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1处(孔城),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3处(东大街、胜利街、南大街)。枞阳亦有国保单位3处(其中汤家墩遗址,位于周潭镇,目前位于铜陵郊区),省保单位19处,中国传统古村落1处(陈瑶湖镇水圩村,目前已划归铜陵市郊区)。
二是核心区的非遗资源相对丰富。桐城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5项,另《六尺巷故事》入选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5人、市级14人,县级114人。安徽省非遗传习基地2处。枞阳亦有省级非遗2项,省级传承人1人(或不准),另《东乡武术》入选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桐城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丰富。桐城歌,可远溯唐宋,到明代,《明代杂曲集》里采集桐城歌25首,始见于书。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山歌》辟专卷“桐城时兴歌”,录桐城歌 24首,并谓之:“乡俚传诵”, 清乾隆九年刊《万花小曲》也收有多首桐城歌。桐城歌内容丰富,有生产劳动类、日常生活类、情歌类、颂歌类等,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裁多样,有山歌、号子、小调、秧歌、风俗礼仪歌等;语言以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为多,在艺术风格上,桐城歌不仅含蓄、凝练,而且韵味十足、饶有情趣,乡土气息浓厚。清代桐城先贤姚兴泉在他的《龙眠杂忆》中,对桐城歌的音律作了言简意赅地表述:“调最高而音极响,扬抑疾徐,自然合节”,“实非寻常吟咏”。叶桂刚、王贵元主编的《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中,对桐城歌的语言艺术作了深刻、具体的探讨,称《素帕》“使用了双关的表现手法”,《灯笼》“巧妙地运用比喻的双关”,《塔》用的是“桐城时兴歌中常用的比喻和象征”等。
三是桐城文化特质明显。桐城素有文都之誉,世称“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有学者认为,安徽文化可分为三部分,即皖文化、徽文化、淮文化,从文化内涵来说,淮文化和徽文化内容繁富,门类诸多,淮文化有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哲学,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医药文化,以酒圣刘伶为代表的酒文化,还有淮北梆子戏、凤阳花鼓等;徽文化有以戴震为代表的朴学,有以胡雪岩为代表徽商文化,还有新安画派、音韵学、徽派建筑、雕刻、园林艺术、徽剧等,更有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山水文化。桐城文化作为皖文化中坚,明清以降,闻名全国,尤以桐城派著名,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除此之外,尚有桐城学派、桐城诗派和桐城书画派等。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渊源,文论的精深,著述的丰厚,文风的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内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清代文论以古文家为中坚,而古文家之文论又以桐城派为中坚。有清一代的古文,前前后后殆无不与桐城派发生关系。”
(二)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基础
老桐城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认同感强,近年来,桐城市、枞阳县均已“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文化遗产力量助推文化生态保护。
1.老桐城的地域文化认同。桐城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域文化,行政区划从先秦桐国、宗子国,到汉代设枞阳县,梁设枞阳郡,隋改同安县,几经变迁,至唐更名桐城县,延续千年,建国前桐城枞阳分立,再到近年行政区划调整,形成一市一县两区格局,但老桐城地域人群有类似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释家普及、道家兼济的文化精神结构,在士农工商群体中均有体现,而且不局限于本地居民,桐城移民依然保留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近年来的文化寻根、家族寻亲等现象火热便是明证,其中家族力量是桐城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在桐城文化建构和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古有张姚马左方等五大家族,还有刘家、吴家、汪家、钱家等中坚力量。地域文化认同中,宗族文化认同占有相当重的分量。宗族、士族、学术等文化在桐城落地生根,贯穿于日常与文化生活中,桐城人形成了自有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语言思维、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不尽相同,地域文化认同感普遍高于周边地区,成为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基础。
2.桐城文化影响力逐步增强。成立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编辑《桐城派研究》期刊,定期组织召开桐城派研讨会,举办学术会议,积极组织开展桐城派研究。出版发行了《桐城派文选》《桐城历史文化丛书》《枞阳文化丛书》《桐城六尺巷》《桐城记忆》《桐城方言》《桐城派大辞典》《新编桐城派文选》《桐城歌研究论文集》等书籍,完成国家清史工程文献整理项目《桐城派名家文集》。编排了黄梅戏《桐城六尺巷》《家风》《青山鉴》《寸草心》《映天红霞》《御史夫人》《胭脂湖》等。央视播出《中国影像方志*桐城篇》《中国影像方志*枞阳篇》。举办两届桐城文化节,举办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暨名人名家书画展、“文风浩荡·魅力桐城”水彩画展,开设“非遗课堂”“文都讲坛”,实施黄梅戏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项目,利用博物馆日、文化和遗产日等时机,积极普及桐城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了桐城文化影响力。
3.桐城文化产业逐步壮大。桐城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多措并举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普惠于民。加大非遗传承人培训力度,加强非遗项目摸排,开展了非遗抢救性保护工作。建成了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桐城派陈列馆、桐城派文化数字资源库、桐城歌非遗展厅等代表性场馆或特色文化遗产项目,启动六尺巷历史文化片区恢复与修缮项目,积极推进桐城文学小镇建设,推进历史文化元素创作或创意转化产品。枞阳县亦建有左光斗陈列馆、姚鼐陈列馆、吴汝纶陈列馆、枞阳方园、桃文化馆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桐城文化载体谱系。截止目前,桐城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4个。2013-2017年有18家次文化企业荣冠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桐城青桐众创空间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项目荣获文化部2017年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扶持;安徽漫林文化传播公司获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过的动漫企业认定,实现桐城动漫产业零的突破。
(三)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几点思考
桐城作为合肥经济圈南门核心城市和皖江城市带转移示范区,是合肥与安庆中间节点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人文强市战略,建设文教名城,编制完成《桐城文化发展规划(2016-2030)》,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实施“三街一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六尺巷历史文化片区恢复与修缮项目,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因此,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大势所趋,以下谈几点意见。
1.明确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保护桐城文化遗产,通过地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桐城文化底蕴深厚,始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延续至今。作为地域特色的桐城文化,以桐城派最为著名,是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有“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之说,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除此之外,尚有桐城学派、桐城诗派和桐城书画派等。民国以来,伴随新文化的冲击,桐城文化渐成衰落之势,加之建国以来行政区划调整,又遭“文革”劫难,同时受近年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桐城文化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若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参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实现跨市合作,范围包括安庆市桐城市、宜秀区部分区域及铜陵市枞阳县、郊区部分区域,作为历史上桐城县传统区域,是桐城文化的发祥地,完美展现桐城文化魅力,将推动桐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时代,通过采取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不仅可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也将建成一个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并与本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区域。
2.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方针及意义。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应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为基本方针,特别要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强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挖掘整理并重现桐城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深入拓展海内外文化交流,使文化遗产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保护和传承。对传承保护桐城等地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四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掌握并尊重桐城文化独特的发展规律、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更好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活增添更多别样体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3.建立桐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专项基金。虽然桐城、枞阳等地都已设立一定的文化传承保护基金,但受制于地方财政,规模总体有限。宜由省财政统筹安排,在所在市、县政府每年根据本级财政状况划拨相应的专项资金基础上,再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桐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对桐城文化事业的专项资金的支持;还可以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桐城文化传承保护,如企业、协会、个人等,形成桐城文化传承保护专项资金,全面推进桐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工作。
4.加强桐城文化遗产研究。桐城派作为我国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源。对其展开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宜在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和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等基础上,建设国家级研究机构,进一步挖掘桐城派这一富矿。除此之外,桐城其他文化资源也需进一步勘探,各地宜围绕桐城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同时要充分发挥省、市社科研究机构、地方高等院校及本土文化学者的作用,设立更多社科资金扶持项目,鼓励对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开展深入研究,并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文化节等方式,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桐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完善桐城文化整体保护联动机制。成立省一级的桐城文化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组织专家团队与当地的有关部门共同发力,树立区域性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意识,把桐城文化散在的“点”状和区域性的“片”状结构整合成“网”状结构,实现保护区的整体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共同推进桐城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性保护,同时补足项目申报短板,加强桐城歌、黄梅戏、东乡武术等挖掘、保护和申报力度。立足全省要求,着眼全国标准,努力建成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桐城文化生态实验区;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为建设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推进传承基地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非遗传承人地位,遵循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让文化遗产动起来、活起来的理念,科学制定《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和管理工作,实现全社会共知共建共享。

04

结语
桐城文化源远流长,是安徽重要的文化资源,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多样化保护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可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遥相呼应,与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相映成辉,宜从省级起步,在取得有效保护之后,涵养深厚之时,再行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注:因条件有限,部分数据有所变化,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  童树桐:桐城文化刍议
2.  乌丙安: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基本思路和模式的思考
3.丛坤:应尽快设立省级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
4.江亚丽:桐城歌的地域文化考察
5.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
6.吴功华:桐城地域文化研究
7.叶桂刚、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
8.张志鸿、郭骊、朱怀江:桐城歌研究论文集

❖ 精华推荐 ❖ 

 糍 糕

寻祖认亲记

桐城南阳叶氏进士述略

桐城六尺巷故事的历史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