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5·12,难忘的记忆

 三清书屋 2020-05-17
「散文」 5·12,难忘的记忆

[散文] 5·12,难忘的记忆

作者:秋觅

5月12日,注定是一个让国人无比沉痛的日子。“5·12”几个数字牵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十二年了,我们还是没有放下,提起的瞬间,泪水便决堤。
大地震那天
我从企业退休后被聘于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地方在成都高新西区,就在成都绕城高速与成灌高速相交的地方,那里是成灌高速的入口,是从成都市区到都江堰风景区的主要通道。
每天清晨,我们驱车从市内经三环路转羊西线到单位上班时,看着宽阔的道路两旁那些高楼大厦和花园式工厂,面对这座既古老的而又现代的都市的巨大变化,心情都很不错。
那天是5月12日,上午天气非常好,初夏的骄阳让人在午后有些许疲倦。下午2时,公司管理层召开重要会议,公司老总正在布置有关公司境外上市的准备工作。会议才开了大约半小时,身下坐着的沙发突然有些轻微摇晃,接着就越摇幅度越大,桌子上的茶杯倒了,墙角的饮水机倒了。紧接着,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地震了,快跑”,大家冲出会议室加入了从办公室冲出来的人群,一起向楼梯口跑去。
奔跑的人们,心是慌的却不忙乱,都知道不能乘电梯,只能走楼梯。楼梯仿佛在晃动,内墙上的抹灰层一块块的脱落,墙上挂着的灭火器摔在地上乱滚。在下楼的过程中大家次序井然,没有出现拥挤的现象。
当我跟随着人流从三楼跑下到楼底,又跑到远离高楼的花园绿地,掏出手机看了时间正好是14时30分。我抬头看了看前面的高楼,外墙的抹灰层已局部脱落而现出红砖,墙体有的地方出现裂缝,掉下的水泥块状物将楼下停放的一辆小轿车车头砸坏了。
这时的我,知道发生了地震,但不知道发生了多大的地震,不知道震中在哪里,不知道局面还会怎样发展。挂念着家中亲人的情况,手机却一直打不通,没有任何消息,心中那份牵挂难以言表。

「散文」 5·12,难忘的记忆


下午3时,天空从艳阳高照变成了阴云密布。当我们驱车沿着羊西线回市内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堵车,进城的车多,出城的车也多。一路上看到路旁的人们,都从楼内出来集中在室外,不免心中紧紧地。但是看到市内的楼房都没有像我们的那幢工作楼那样出现掉灰和裂缝,我知道地震在城外而非城内人口集中处,心中才有所释然,但也为那些身处地震中心的受灾人们担心着。
平常40分钟的路程,那天用了两小时才到家。到家时,通过广播得知了消息,当天下午14:28,距离成都92公里的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而离成都很近的都江堰市灾情严重。我上班的那个地方就在成都到都江堰、汶川那条直线上,可以说是成都市区内离灾区最近的地方了,心中不免有些后怕。
晚上不断地收到问候的电话,都是远方的亲人、同学和友人,他们都在牵挂着处于地震区的我。由于移动通讯的堵断,许多当天下午在灾后就及时发出的问候我的短信,到了晚上我才收到。为了让亲友们放心,我都一一给与回复,因为那不是一般的短信,那都是感人至深的关爱。
那天地震,大地不时的还有时强时弱的晃动。从下午到晚上,人们都不敢呆在家里,大家都在远离楼房的空地安营扎寨。第二天,随着消息的不断明确,人们开始平静,生活慢慢恢复正常。
让人得以安慰的是,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了,抗震救灾的斗争正在有序而紧张地进行。我上班那条路,正是通往灾区的必经的通道,为了让满载着抗灾人员和物资的车辆顺利通行,我们公司和附近的单位都没有上班了。
地震的24小时以后,家中的宽带网线刚刚恢复正常。匆忙中写下这篇随笔,记下地震前后的一些事,写给关心我的朋友。就在写这篇短文时,我在电脑桌前的椅子上感受到了两次比较大的晃动,第一次是13:10,第二次是15:10,我知道那是两次比较强的余震,对此我的心情已经很是平静。

「散文」 5·12,难忘的记忆


北川参观纪实
又是一个五月,5.12地震三周年之际,有幸参加省科协组织的活动,参观了北川地震遗址和新北川县城,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悲伤之中也有着美好,感慨良多,记之留作纪念。
我们乘车3个多小时,从成都到达北川,虽然一路艰辛,但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
北川老县城那片5.12地震后的废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整体原貌保存最大的灾难性遗址。看着那连片的倒塌的废墟,以及那废墟下死去的几万人,感悟生命在自然灾难面前多么的无力,让人感到对自然的敬畏。5.12地震之后,遗址保护的如此完好,这是由于政府的重视,专家和群众的齐心协力,完美的保护,形成了对后人的很好的教育基地,这是一种废墟上的美丽。
踏上遭受地震摧毁的旧北川,见到那一片片残墙废墟时,那摇摇欲倒的住宅楼,那些严重变形的塑钢窗,那几辆掩埋在大楼下的汽车,那一排挂着已退色遇难者照片的橱窗……无不让人感叹。地震废墟现场保持着原貌,又进行了保护加固,设置了隔离栏、安全网和指示牌,游客在讲解员带领下在遗址走一圈,耗时两个小时,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遗址内依旧保留着当年地震后的真实情景,只是对一些倾倒的楼房进行了支撑,既保持了楼房倾倒的外形,又确保坚固不会倒塌,这是由建筑专家设计的方案,外形很美,就像给那些摇摇欲坠的楼房安装了许多支撑拐棍。
旧城遗址有着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立着栅栏,围着的是倒塌的楼房。5.12的山崩地裂,让曾经美丽的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可怕了。此时此刻,让我感慨万千,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力量,相对而言人类生命的无比脆弱,那些牢固的钢筋水泥大楼在地震中如沙雕一般倾刻化为一堆沙石,人的肉身凡胎更是轻如薄纸。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比可贵和活着的无限美好,人能平平安安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古城的一个较为宽阔的场地,映入眼帘的是由青松翠柏围成的长方形墓地。墓地中绿色的草坪上,用黄菊花摆成的5.12字样十分醒目。正前方立着一块石碑,旁边放着许多菊花,石碑上面刻着2010-5-12-14:28。听导游说,这个墓地埋着上万名遇难同胞。我们在服务部买了一束黄菊花,虔诚地放在石碑旁,寄托着我们的哀思。
带领我们参观的导游是一个志愿者,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她动情地说,至今废墟下还埋着不少遇难者,他们都是我的乡亲,我带领各地游客来参观就是对他们的一种缅怀,让他们能够安息在这片土地上。此情此景,让每一个参观者脚步轻迈,神情凝重,没有人嘻笑,没有人高声说话,恐怕惊扰了地下长眠者。休息时我与这个导游女孩交谈,知道她是由北川走出去的大学生,地震那年正在大学学习,许多亲人在地震遇难。女孩大学毕业后,选择到离北川很近的绵阳工作,参加了抗震救灾建设的志愿者,把所有的节假日都投入到了北川地震遗址的现场解说工作中。女孩有着美好的心灵,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她的爱人也是灾区的志愿者,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和理想,就是要把自己的人生献给自己的家乡。女孩,她的经历,这是一个让我感动良久的美好故事。


从北川老县城出来,直奔北川新县城,这是地震后异地重建的,其总投资超过153亿,由山东省援建。其古朴典雅的建筑,美丽的环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欲火重生的新北川。山东援建者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舍小家顾大家,以对灾区人民群众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种种困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灾后项目建设,出色地完成援建北川新县城的光荣任务。
参观中看了有关的介绍资料,北川是一片古老美丽的山川,这里是羌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与汉人同源,都是黄帝的后代。历史传说,古老的北川是大禹的故乡。大禹治水的故事,说的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这次5.12大地震的发生及严重后果,说明了人还不能胜天,但抗灾的胜利也展示了人的伟大力量,再现了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
这次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和北川新县城,既感受到5.12大地震的灾难性破坏,也感受到许多美好。旧县城遗址的保护是美好了,形成了世界上整体原貌保存最大的灾难性遗址。新县城的建设更是美好的,一座崭新的城市在地址废墟中建立,有着古老羌族的民族风貌,古朴典雅的建筑和美丽的环境。更感受到抗震救灾的人们有着美好的心灵,不管是遗址的保护还是新城的建设,感谢他们的付出。

「散文」 5·12,难忘的记忆

参观北川新县城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