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姆雷特》受争议的佳作第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美国电影

 蔡叔刚 2020-05-17

dean 发布于: 2011-06-05 15:0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古典戏剧之一。自电影问世以来,该剧曾多次搬上银幕,一种是把欧美一些著名演员的舞台演出拍摄下来;另一种是改编成故事片。劳伦斯·奥立佛Laurence Olivier的《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Hamlet》属于后者。他将原剧演出四多小时的内容压缩成两小时半,尽管“因受到布景局限、人物的删减和心理解释的简化,而使这一悲剧所蕴含的丰富意味大为减色,但仍具有一种确实伟大的气魄。”。“劳伦斯·奥立佛利用了电影的一切手法,将移动摄影代替不动的戏剧观众”(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Georges Sadoul语)。该剧一段段富于哲理性的独白,通过声画对位,光影烘托及推拉摇跟等精心处理,获得了巨大的表现力。

《哈姆雷特》最著名的版本仍要数1948年由劳伦斯·奥立佛自导自演的这部《哈姆雷特》,该片不仅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美工(黑白)及最佳服装设计四项奥斯卡奖,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夺得金狮奖。描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从父王的鬼魂口中得知叔叔克劳迪杀兄篡位的秘密,但却一直犹豫该如何着手报仇。结果哈姆雷特误杀未婚妻奥菲莉亚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优柔寡断的王子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全片成功地突破舞台剧局限,在场景设计和镜头运动上都充分发挥了电影的映象魅力。奥立佛的念白和表情同样精彩,将王子的性格悲剧诠释得丝丝如扣,珍·西蒙斯Jean Simmons饰演奥菲莉亚则纯美至极。

劳伦斯·奥立佛在此剧中自制、自导、自演,身为演员的他,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角色,成为全剧的灵魂人物;而身为导演的他,则让人印象更为深刻,全片画面黑白层次有致、摄影机灵活调度,将艾尔西诺城堡的内部完整呈现,并透过哈姆雷特的双眼来看整个世界。哈姆雷特与情人奥菲莉亚的旁白,表现出两角色微妙而鲜明的心理变化,并且让观众接近角色内心最深处的思想。虽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历经千年而隽永依旧,但是为了让剧本适合电影媒体,大多数的导演会调整剧本的内容。

在这出《哈姆雷特》中,奥立佛删掉了哈姆雷特好朋友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的戏(他们两人在剧中奉国王与皇后之命,找出哈姆雷特抑郁寡欢的原因),对此剧多少有一点影响。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劳伦斯·奥立佛减少了相当多的冗词,禀持了莎剧名言“言贵简洁”的原则。很多演员都曾经尝试将《哈姆雷特》搬上舞台或大银幕(像是肯尼斯·布莱纳Kenneth Branagh与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成就能与劳伦斯·奥立佛相匹敌,历经半世纪,他仍然是《哈姆雷特》之王!


DVD封套

这部电影是劳伦斯·奥立佛担任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劳伦斯·奥立佛共导演了三部莎士比亚的作品,除了《哈姆雷特》之外,还有1944年的《亨利五世》和1965年的《奥赛罗》。同时《哈姆雷特》是劳伦斯·奥立佛所有导演的作品中唯一的一部黑白片,它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非美国电影。


DVD封套

众所周知,很多剧作家都曾经将复仇作为戏剧的情节核心,因为复仇心理会对主人公产生强烈影响,由此引发对多变残酷的命运、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诸多问题的深切思考。《哈姆雷特》堪称莎士比亚戏剧生涯中的突破之作,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都能从丹麦王子的悲剧中发觉自我,以及体味到做人的种种苦痛。


DVD封套

在拍摄的莎翁名著《亨利五世Henry V》大获成功之后,奥利弗并没有把目标锁定在《哈姆雷特》身上,但当时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刚刚拍摄了《麦克白Macbeth》,并正在筹备拍摄《奥赛罗Othello》,所以劳伦斯·奥立佛在近期只能选择《哈姆雷特》。而他之所以自己出演男主角,主要是为了节省片酬的费用,降低整体制作费。但该片的制作费最终还是花去了200多万,这在当时的好莱坞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大制作。

导演在开篇就描绘出了一个被大雾笼罩的城堡景象,并且配以非常低沉的交响乐,所以让整部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悲剧气氛。劳伦斯·奥立佛很好的运用了城堡所营造出的空间感,在拍摄以及镜头角度的捕捉上都独具匠心。摄影师德斯蒙德·迪肯森Desmond Dickenson在拍摄该片时使用了当时还非常少见的移动式摄影机架。影片的摄影风格深受《公民凯恩Citizen Kane》的影响,而劳伦斯·奥立佛用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演绎重新诠释了哈姆雷特这个经典角色,这种创新式的表演方式也大获成功。


意大利版海报

珍·西蒙斯饰演清新脱俗的奥菲莉亚,她以一种清纯、典雅、纤弱的气质来诠释这位令王子哈姆雷特迷恋的少女,凄美动人至极,深深打动了万千影迷的心,并因此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影片中哈姆雷特父亲鬼魂的声音也是由劳伦斯·奥立佛自己演绎的,他用自己的声音录好台词之后,再用慢速播放,从而创造出一种诡异,神秘的气氛。作为演员,劳伦斯·奥立佛扮演的哈姆雷特是影片一大看点。演出该片时,他已四十岁,比扮演他母亲的演员还要大十多岁,但他凭借卓越的演技克服了年龄差异,令人信服地扮演了莎士比亚的“这一个”角色。虽然后来有许多著名演员扮演哈姆雷特,但没有一个能与劳伦斯·奥立佛比肩。


德国版海报

影片的最后一个段落是哈姆雷特从高塔上跳下杀死了克劳迪亚斯,在拍摄这个著名的场景时,人们都担心奥利弗会受伤,但实际上劳伦斯·奥立佛毫发无损,而扮演克劳迪亚斯的替身演员却因为劳伦斯·奥立佛的跳下来的冲击力过大而被撞掉了两颗牙齿。

【受争议的佳作】

虽然《哈姆雷特》获得了一致赞誉,但它所引起的争议也非同一般,很多人觉得劳伦斯·奥立佛对于莎士比亚的原著做了太多的改动和删减。电影评论家米尔顿·舒尔曼评价这部电影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劳伦斯·奥立佛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导演和表演才能,但他对于莎翁原著的修改,也会让很多人感到难以接受。


罗马尼亚版海报

在众多对于劳伦斯·奥立佛版的《哈姆雷特》抱有争议的观众之中,好莱坞女影星埃塞尔·巴里摩尔Ethel Barrymore是非常典型的一位。她觉得这部电影没有很好的按照1922年百老汇的版本来改编,而她恰巧是当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的颁奖人,当宣读《哈姆雷特》获得大奖时,巴里摩尔的声音明显的颤抖了一下。

在众多的改编版本中,劳伦斯·奥立佛是唯一一个将原著中的两个重要角色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完全删掉的电影版。这也是众多莎士比亚迷不能接受的一点,因为这两个角色正可以反衬出哈姆雷特的幽默和尖锐,在影片上映前,很多观众还非常期待劳伦斯·奥立佛对于这两个人物的塑造。

西班牙版海报

在综合比较劳伦斯·奥立佛的三部莎士比亚作品之后,《哈姆雷特》并不是其中最出色的作品,因为劳伦斯·奥立佛在影片中过多渲染了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而且对于两个重要配角,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的完全删除,也使得原著中的经典喜剧片段被忽视。

尽管《哈姆雷特》的电影改编争议颇多,但是,“《哈姆雷特》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与《哈姆雷特》有关的电影都将会以各种新生的形式永远延续下去。

意大利版海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