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很有风韵的诗,诗意中不失画意,借两处细节景象抒发情怀

 一翁独钓ivuw26 2020-05-17

写景诗较为常见,这里介绍一首写景诗《泛吴松江》,通过这诗名便可知它要描写的景象是江上景象,至于诗人想要借此诗抒发怎样的情感志向,这需要继续细品一下诗《泛吴松江》。

泛吴松江

宋代: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脑补翻译

吴松江上,一叶船漂浮在水面上,朝目的地前行。岸上没有人知道这船儿最终将在哪儿靠岸,我乘坐这船儿要去哪里,我知道,岸上的陌生人不知道陌生人的目的地在哪儿。岸上那么多目的地,哪处才是我的目的地?我知道,陌生人不知道。

我乘船渡江许久,既没渡过江也没返岸,一直在江面上漂着。一个人坐在船舱里没人在身旁说说话,只好孤寂地时而吟唱歌曲或者诗词,一个人在江上自娱自乐。

阳光透过稀疏有缝隙的苇蓬照亮一个人,我忽而感慨四起:“有谁知晓我的心意?”此时此刻无人知晓我的心意,好像只有鹭鸶水鸟知我心,瞧它们时不时朝我抬起脚,似乎在说:“船友,我懂你!”

赏析诗妙

一、描写了哪些景象?诗人在江上已经漂行了挺长一段时间,途中应该看到过不少江岸风景,从众多的风景中,诗人只选取了两个景象:一个斜阳透过苇蓬照耀诗人的景象,一个鹭鸶时不时抬脚的景象。

这两处景象选取得妙,疏薄的苇蓬、降落的斜阳,这两种意象都可以营造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唯有鹭鸶知我意”突出地反衬诗人无人陪伴无人懂,那份孤寂凄凉感越发浓郁起来。这与诗中的“孤吟状态”相符合,这些景象终究是为了衬托诗人的“孤”之心情。

二、观察力强。坐在船上,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容易忽视掉苇蓬的细节特征:疏薄。“疏薄”是对苇蓬进行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最能凸显诗人的观察力强。鹭鸶翘足,这也是细节描写也凸显出诗人的观察力。若无细致的观察力,这两处细节描写很容易被忽视掉。

三、押韵之美。“阳”、“江”和“窗”互相押韵,这类押韵细节最能体现诗词的音乐美感,若是忽视则错失美味。

品诗后感

诗人王禹偁在《泛吴松江》中表现出来的孤吟孤寂状态,现实里不少人应该也经历着,尤其是在夜里更易孤寂起来。诗人孤寂时可以写诗化解孤寂,这不失为一种优雅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