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fflash 2020-05-18

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康熙帝传略》中记载:康熙每天都宣我们进宫讲课,他听课认真,亲自动手画几何图并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每有提问,我们就重讲。为记住几何定理的推理步骤,康熙经常温习,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几何学,能即刻说出所画的几何图形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康熙帝学贯中西

我们曾简单地以为清朝只是闭关锁国、拒绝外来的科技文明。像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之战等等,无一不是暴露出对外界的无知,并固执地拒绝睁开眼睛看世界,更遑论改变自己、跟上世界的脚步了。

但事实上,在明末清初,士人们对西方的科技文明并非一味拒绝,对传教士们甚至以'西儒'相称,康熙帝更是抱着欢迎的态度,积极地学习西方的知识。

这样一个学贯中西,思想开阔的皇帝本应带给清朝一个光明的未来,事实却相反:他阻碍了知识的传播,使得两代之后,子孙就成了愚昧无知的代名词。难怪梁启超认为,康熙将科学作为个人的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一、不被束缚的好奇心

1、初识西方科技

一六六八年,康熙帝还生活在鳌拜的阴影下,重启顺治帝时传教士汤若望所制时宪历的斗争,成了他小试牛刀的开始。

大统历和回历是老的历法,明末已经有了与天象的误差。但以鳌拜为代表的保守势力都抵触改革,一心沿用旧法,并迫害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及钦天监拥护时宪历的官员。

大统历和回历的误差,时常发现与天象不符,保守的钦天监监正杨光先无法解释,受到弹劫。康熙帝正在着手解决鳌拜专权的问题,杨光先又是鳌拜任命的,康熙决定借此案打开缺口。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南怀仁,第一个教康熙数学的传教士

这年冬天,康熙帝下令大学士们到观象台观测天象,检验南怀仁与杨光先对天文推算的孰是孰非。在观象台,测验立春、雨水、太阴、火星、木星,南怀仁据其仪器测验各项皆符合天象,而杨光先、吴明烜各项皆有误差。

康熙帝立即废除大统历和回历,重行时宪历,杨光先撤职,南怀仁重返钦天监。这场斗争,在十四岁的少年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天文推算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他。次年,康熙智擒鳌拜,夺回了政权,他把南怀仁召至内廷,开始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历程。

2、刻苦学习

康熙从五岁入书房启蒙,酷爱学习,刻苦程度令祖母孝庄太后为之担心。长大以后,百忙之余,仍是手不释卷,他在《庭训格言》中写道,'凡事可论贵贱老少,唯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传教士也曾记录,康熙帝学习常常废寝忘食,去畅春园休息也不想中断课程。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教士们只能陪着给康熙上课。康熙帝甚至二、三个时辰在房间埋头操作仪器,演算推理。课余的时间,他还经常自己复习,兴致来了,还会叫来几个皇子,听自己授课。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康熙帝放到现在也是学霸

没错,这就是清朝的康熙,他不仅传统文化学识渊博,而且思想开放,对西方的科技成果,也孜孜以求。葡萄牙人南、徐日升,法国人白晋、张诚、安多,意大利人阂明我等都为他讲过课,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学、天文学、地理学、药理学、解剖学、拉丁文、欧洲哲学、音乐理论、绘画等。

康熙不仅好学,而且爱做实验。观测天文、实验制药、选育稻种甚至动物解剖,他还写过数学的文章:《三角形推算法论》......

二、学以致用的成果

康熙帝学习的成果总要用于实践,他也迫不及待地这样做了。

1、皇舆全览图

一六七三年至一六九六年,三藩之乱、额鲁特蒙古贵族叛乱、沙俄入侵,战争的需要让康熙深感地图的重要,尼布楚条约签定后,传教士张诚带回来一份欧洲人绘制的亚洲地图,呈现康熙,但里面也缺少中国地理详情。

康熙帝组织传教士、培训中国学生、采买测绘仪器,分赴中国各地测量,历经十多年才完成,白晋将各省分图总绘成一幅全国地图,连同分省地图呈给康熙帝。这就是著名的《皇舆全览图》。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它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在测绘过程中,发现了地球经度的长度因纬度上下而有所不同,从而证实了牛顿关于地球为椭圆形的理论,成为当时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欧洲版皇舆全览图

2、治理水患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的一个目标是视察黄河河务。

黄河时常泛滥,北方数省深受其害。康熙帝亲自测量水位、堤坝的深浅高低、计算水流量,为科学治理黄河,做出较为符合实际的方案。这一切都由于康熙有着良好的数学基础。

保定府以北的浑河与以南的清河经常泛滥成灾,威胁京畿安全。康熙命人绘制精确地图,据此指导何处修堤、何处开挖引水沟渠,很快完成了工程,并将浑河赐名永定河。

3、 文化事业

康熙不仅自己学习西方文化,也鼓励子女学习,其中尤以三皇子允祉最为出色,成为日理万机的皇帝编修著作的最大帮手。康熙帝在畅春园内开设蒙养斋馆,内设算术馆,令贵族子弟入学。组织修撰律吕、算法诸书,并将自己的相关研究心得作为编纂依据。在康熙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结合传教士传授的知识,出世了一批成果。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清朝宫廷乐队

《律历渊源》:允祉主编,由《历象考成》、《数理精蕴》组成。

《律吕正义》:允祉和皇十六子允禄主编,该书记录康熙帝所定十二律及乐器制造,上编《正律审音》下编《和声定乐》,续编《协韵度曲》。

《律吕新书》:康熙亲与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传教士德里格细致研讨而成,'凡中国、外国钟磬丝竹之乐器,分别其比例,查算其根源,改正其错讹,无一不备羡。'

三、皇帝圣明的工具

清朝虽然入主中原,掌握了全国的政权。但在政治领域,不得不在国家制度借鉴前朝,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传统的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使得清朝统治者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康熙更是如此,一方面,康熙帝致力于学习汉文化,造诣非常之高,能与儒学大学者平等地讲经论道。但另一方面,他又想显示出超出传统学者的能力,来说明皇权的正统性,以知识的权威彰显政治的权威,传教士带来的学问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1、老人星事件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到了江宁,经过充分的准备,在一天傍晚,到了天文台,召见部院诸臣。

康熙帝询问:'汉大臣中有晓知天文者否?'从小四书五经的汉臣们能有几个知道天文,众人回答不能通晓。

康熙帝又问掌院学士、福建安溪人李光地,'尔所识星宿几何?',李光地在理学、易经、文学上都很有造诣,是很受康熙赏识的汉臣。他回答:不能全识。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古观象台

李光地回答不了的问题,其他汉臣就更不用多说了,康熙帝提到了南方的近地大星老人星。李光地回称:'据书本上说,史传记载,老人星见,天下太平。'

这个回答让康熙帝怒形于色:'甚么相干,都是胡说!老人星在南,北京自然看不见,这里看自然看见。若再到你们闽、广,连南极星也看见。老人星在那一日不在天上?如何说见则太平!'

康熙帝又问尚书张玉书恒天星是怎么回事??张羞愧地回答不知道。康熙再次目视李光地,李光地连忙回答:'古人以为是岁差,西洋人说有恒天星。'康熙帝追问,'谁说得对?'

'应该是西洋人说得对些。'李光地回应。

康熙帝严厉地得出结论,'自来史志历法多不可信,质之以理,类空言无实','汉人于算法,一字不知。'

康熙帝当然知道汉臣们没学过天文学,他的目的就是以此压制汉臣,让他们信服皇帝的知识渊博。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康熙学习的西方科技成为压制汉臣的手段

2、折服众臣,炫技是要有真才实学的

康熙三十一年某日,皇帝召集大学士、九卿,为大家讲解律吕、算数、天文历法等知识。时近中午,康熙帝命人取来测日晷表,用御笔点了点,对众臣说:'此正午日影所至之处。'让太监将测日晷表搬到乾清门正中,大家在一旁等候观验。

正午到了,日影与御笔画点处丝毫不差,大臣们无不欢呼,对皇帝倾佩得五体投地。

康熙四十三年冬月初一发生日食,钦天监上报了观测结果:'午正三刻十一分南稍偏西初亏,未正一封食甚,申初一刻七分西南复圆。'然而,这与康熙帝自己用仪器测验的结果有较大差距。康熙猜测或者是记录时写错了,或者计算时小数点省略太多,命钦天监仔细检查。

事后证明,康熙帝的观测是正确的,钦天监监正常额等人'以推算未尽请罪,上从宽免之'。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日晷仪

四、防人终害己的手段

1、科技成就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清朝以农为本,历法对于节气、农时至关重要。康熙帝用西方科技制作了一批观天仪器,推行新历。但其他科技成果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皇舆全览图》作为当时世界最好的地图,没有用来服务国人,反而长期被康熙作为密件收藏内府。

《皇舆全览图》在社会上人们只闻其名,却没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任何作用。这一图册被参加测绘的传教士带回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人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了国人。

由于战争的需要,康熙帝命传教士南怀仁制造了九百多门大炮,用于装备八旗兵。随着战事的结束,清军的装备没有继续发展。他又回到坚持骑射为本的治军理念。在提拔军官时强调:'以骑射娴熟、人材壮健为要。'中国的军事科技在此之后,非但止步不前,反而倒退了。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始建于清初的西什库天主教堂

2、小众教育的结果

康熙对皇子的教育极其严格。所有皇子、皇孙六岁开始到上书房读书,除了元旦、端午、中秋,加上皇帝万寿之日放假,其余则无论寒暑,都不间断。

上课开始的时间为寅时,也就是早上4、5点钟,放学的时间为申时,约下午16点前后。

每天要学习满、蒙、汉文,儒家经典,骑射等等课程,康熙还会经常光临上书房,考核各位学子的学习状况。

西学不是强制性的课程,对于皇子们这也只当是爱好。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有三阿哥、十六阿哥。

康熙将西学的培训严格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成为显学,将会极大地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据传教士张诚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古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即使在小范围内西学的教育也没有坚持下去,康熙之后的皇帝,没有了他的雅好。

正是因为康熙这种狭隘的态度,导致西方科技在中国得不到传承。三阿哥没有得到皇位,也就断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即位的雍正、乾隆他们对西方科技没兴趣,只将其作为玩意儿、工艺品,三代之后,康熙时与西方差距不大的清朝就被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康熙:不要让蒙、汉族人知道|科技为谁服务决定了国运

康熙时制造的观天仪器

总结:

康熙的科技是为个人及小集团服务的,他学识渊博,但不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所以说,康熙对科学的所谓兴趣,一方面是用来炫耀,另一方面则也是当玩具供他个人取乐消遣,而不是用于实际需要。

传教士曾经送给康熙一个计算器,康熙看到后惊骇不已,他想的不是这个东西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服务于工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担心蒙人和汉人学会此物,会出现统治者驾驭不了的局面,因此说了六个字:'勿为蒙、汉所学'。

康熙帝将西方科技作为权术加以利用,隔断了中华文明吐故纳新的渠道,使得后代将西方科技当作'奇技淫巧',只是图新鲜、享乐的工具,也遗害了自己的子孙。说到底,康熙帝没有认识到科技应为全民所有。

参考资料:《清初士人与西学》《熙朝崇正集》《洋教士看中国朝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