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沪游.沪博馆.战国秦汉时期的雕塑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5-18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塑馆的陈列以历代佛教造像为主,以金、红、黑三色构成展馆基本色调,莲瓣形的隔墙、佛龛式的壁橱和露置的陈列形式为展品添加了生命的律动,使观众产生流连于石窟寺庙般的特殊感受。

640平方米展厅中的120余件展品以石刻塑像为主,上起战国,下至明代,主要展现了从西汉到清代的陶俑、佛像、菩萨、天王、罗汉等形象。以石质为主,也有少量的木雕。从中可以看到各个时期雕塑风格,如秦汉雕塑的雄浑、粗大;魏晋雕塑的健朗、潇洒;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唐宋雕塑的丰富、端丽。特别是唐代的雕塑在吸取印度古典艺术精华的同时,结合本民族深厚的艺术传统的人文思想,形成了雍容焕发、壮阔、庄严、深厚的艺术风格;直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顺着这样一条脉络,观众可以从中感悟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雕塑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它不习惯于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从而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除陈列部分木雕、陶塑外,这里有北魏、北齐、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极为难得的南朝石刻、金铜佛像等。

833.沪游.沪博馆.中国古代雕塑.战国秦汉时期的雕塑

商周时代工艺美术雕刻品的制作已相当广泛。作为独立的雕塑艺术门类的形成,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两汉的陵墓石雕和各种表现社会生活的俑像,是中国早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西汉陶俑塑造运用概括的手法和简炼的技巧,使俑像具有质朴的美。东汉俑像颇具写实的特色,并且在人物情态方面,更为生动传神。动物的塑造富有生气,甚至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834.沪游.沪博馆.中国古代雕塑.俑(战国)

虽然孔夫子对俑的制作极其不满,甚至破口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大概认为做成人的样子殉葬,太不人道(仁)了。比如,对孔子诅咒做俑人断子绝孙的动机,孟子是这么解释的:“为其像人而用之也。”但用人俑殉葬,比起商代用活人殉葬毕竟是个很大的进步,所以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意思是嫌做俑太奢侈浪费,应该回归周初的节俭,用草扎的人来殉葬。

其实先秦出土的俑并不多,北方多为陶俑,南方楚地多木俑,相比之下青铜俑就更少了。

陶俑。春秋战国时代的陶俑基本上全部出土于中国北方。目前考古发掘中时代最早的陶俑,当属山东、山西、河南3省春秋战国墓葬所出土者,一般形体较小,仅高4-10厘米。:

木俑。在湖北、湖南等省的楚墓中,随葬的俑都是木质的,也多作婢仆状和武士形象。以木刻成人的轮廓,然后墨绘出眉目须发等细部,有的彩绘出衣裙甲胄,也有的穿丝织衣物。一般形体扁平,也有的在躯体上另安手臂,手上再握持小木剑、戈等物或演奏乐器。

835.沪游.沪博馆.中国古代雕塑.陶抚琴佣(东汉)

在周代,学习掌握琴、瑟的演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显示情操的手段。至汉代,琴被列为“八音之首”,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器。汉代新兴的儒士阶层偏爱琴,因为琴不单是歌诗演奏的乐器,更是修身养性的工具。

抚琴俑,这个东汉音乐俑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而传神,眉飞眼笑的神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琴演奏者刻划得维妙维肖。

836.沪游.沪博馆.中国古代雕塑.陶狗(东汉)

陶狗昂头而立,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颚长。颈与前腹紧束牵狗套具,头身分别成型,套合而成。可见东汉是的制陶工艺已非常成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