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7襄公二十七年
2020-05-18 | 阅:  转:  |  分享 
  


襄公二十七年



【原文】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1。

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缓、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

卫杀其大夫宁喜。卫侯之弟鲜出奔晋。卫杀其大夫宁喜,则卫侯之弟鲜曷为出奔晋?为杀宁喜出奔也。曷为为杀宁喜出奔?卫宁殖与孙林父逐卫侯而立公孙剽。宁殖病将死,谓喜曰:“黜2公者,非吾意也,孙氏为之。我即死,女能固纳公乎?”喜曰:“诺。”宁殖死,喜立为大夫。使人谓献公曰:“黜公者非宁氏也,孙氏为之。吾欲纳公,何如?”献公曰:“子苟3纳我,吾请与子盟。”喜曰:“无所用盟,请使公子约之。”献公谓公子鲜曰:“宁氏将纳我,吾欲与之盟,其言曰:‘无所用盟,请使公子约之,子固为我与之约矣。”公子鲜辞曰:“夫负羁絷,执鈇4锧5,从君东西南北,则是臣仆庶孽6之事也。若夫约言为信,则非臣仆庶孽之所敢与也。”献公怒曰:“黜我者非宁氏与孙氏,凡在尔。”公子鲜不得已而与之约。已约,归至,杀宁喜。公子鲜挈其妻子而去之。将济于河,携其妻子而与之盟,曰:“苟有履卫地、食卫粟者,昧雉7彼视。”

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曷为再言豹?殆8诸侯也。曷为殆诸侯?为卫石恶在是也。曰:恶人之徒在是矣。

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译文】鲁襄公二十七年,春季,齐景公派遣大夫庆封来鲁国访问。

夏季,鲁国大夫叔孙豹在宋国与晋国大夫赵武、楚国令尹屈建、蔡国大夫公孙归生、卫国大夫石恶、陈国大夫孔缓、郑国大夫良宵、许国人、曹国人会晤。

卫国杀了它的大夫宁喜。卫献公的弟弟鲜逃亡到晋国。卫国杀了它的大夫宁喜,卫献公的弟弟公子鲜为什么逃亡到晋国呢?是因为卫献公杀了宁喜,公子鲜才逃亡的。为什么卫献公杀了宁喜公子鲜要逃亡呢?当年,卫国大夫宁殖和孙林父驱逐卫献公而立卫疡公剽为国君。宁殖病重,将要死了,他对宁喜说:“逐出卫献公不是我的本意,是孙林父做的。我要死了,你一定能把献公接回来吗?”宁喜说:“可以。”宁殖死后,宁喜被立为大夫。他派人对卫献公说:“赶您走的不是我们宁氏,是孙林父干的。我想接您回国,您认为如何?”卫献公说:“先生假如接纳我回国,我请求与您盟誓。”宁喜说:“用不着盟誓,请派公子鲜和我订约。”卫献公对公子鲜说:“宁喜准备接纳我回国,我想和他盟誓,他却说:‘用不着盟誓,请派公子鲜和我订约夕,您一定要替我与他订约。”公子鲜推辞说:“如果说背着马笼头和马绊,拿着斧头铡刀这些刑具,跟随您到四面八方去,那么是我这种地位低贱的仆从的事情。如果是订约守信,那么就不是我这种地位低贱的仆从敢参与的事了。”卫献公大怒,说:“赶走我的并不是宁殖和孙林父,就是你!”公子鲜不得已,只好与宁喜订约。约订好后。卫献公回到卫国,背约杀了宁喜。公子鲜相当惭愧怨恨,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离开卫献公逃亡到晋国去,将要渡黄河时,公子鲜牵扶着他的妻子儿女,和他们盟誓。说:“如果有谁踏上卫国的土地,再吃卫国的粮食,下场就像这只被杀的野鸡一样。”

秋季,七月,辛巳这天,鲁国大夫叔孙豹与诸侯的大夫在宋国结盟。为什么又一次提到叔孙豹呢?是替诸侯感到危险。为什么替诸侯感到危险呢?因为卫国大夫石恶也在这次盟会上。人们说:“不守信义的恶人的同党也在这里。”

冬季,十二月,乙亥这天,初一,发生日食。

【说明】本篇《襄公二十七年》,主要描述的是鲁襄公二十七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八件事,一是晋平公派胥梁诱捕乌馀,收回城邑,返还给诸侯,于是诸侯和睦于晋国。二是齐国庆封到鲁国访问,骄奢而不恭敬。三是卫国宁喜专权,被公孙免馀杀害,子鲜逃走。四是宋国向戌想消除战争,于是联合诸侯,诸侯都勉强同意,于是在宋国结盟,结盟后向戌请求赏赐,子罕批驳了他,认为战争是兴废存亡的办法,是圣人之所以兴起的原因。五是齐国崔、庆发生内乱,庆氏趁机消灭了崔氏,独掌齐国政权。六是楚国的薳罢去到晋国,有礼有节,受到叔向赞赏。七是齐国的申鲜虞逃奔到鲁国,后又去到楚国,担任楚国右尹。八是鲁国司历官没有设置闰月。

————————————————————

【注释】1.聘(pìn牝)《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管子·小匡》:“以极聘頫于诸侯,以安四邻。”《尔雅》:“聘,问也。”《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说文》:“聘,访也。”这里用为访问、探问之意。

2.黜:(chu处)《书·泰誓中》:“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左传·文公十八年》:“爱季佗而黜仆。”《庄子·徐无鬼》:“君将黜嗜欲。”《国语·周语》:“王黜翟后。”这里用为废除、取消之意。

3.苟:(gǒu狗)《论语·述而》:“苟有过,人必知之。”《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荀子·儒效》:“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汉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苟,犹若也。”这里用为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如果”之意。

4.鈇:(fū夫)古通“斧”。《礼记·中庸》:“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钺。”《荀子·乐论》:“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鹖冠子·王鈇》:“成鸠所谓得王鈇之传者也。”《史记·项羽本纪》:“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这里用为斧头之意。

5.锧:(zhì质)《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韩非子·初见秦第一》:“白刃在前,斧锧在后。”《公羊传》:“负覉絷,执鈇锧。”古多指腰斩刑具,两斤相合,如后之铡刀。这里用为斧之意。

6.庶孽:何休注:“仆从者。庶孽,众贱子。犹树之有孽生。”

7.雉:(zhi智)《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管子·地员》:“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墨子·公输》:“无雉兔鲋鱼。”《孟子·梁惠王下》: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礼记·曲礼》:“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说文》:“雉有十四种。”《尚书大传》:“雉者,野鸟。”这里用指为野鸡之意。

8.殆:(dai带)《书·秦誓》:“亦曰殆哉!”《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小雅·节南山》:“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管子·法法》:“闻贤而不举,殆。”《老子·十六章》:“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二十五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万章上》:“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荀子·儒效》:“厌厌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韩非子·忠孝》:“此二者,殆物也。”《说文》:“殆,危也。”这里用为危险之意。

春秋公羊传襄公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1







献花(0)
+1
(本文系解决人生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