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春开学前与儿子们沟通二三事

 价值天平 2020-05-18

2020春开学前与儿子们沟通二三事 (2020-05-17 14:04: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学习、教育

上海今年并没有春天,节后出了两趟差回来,感觉直接从穿棉袄到了穿短裤。

上海市的春季开学政策,明天是5月18日,高一年级的大儿子复课;后天是19日,6年级的小儿子复课。

我们家的两个孩子不是神兽,相对比较省心的那种,不是令人羡慕的类型,但也不会乱来让人担心。亲子关系一直很好,我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相迎和热情问候或者拥抱,和他们在一起非常开心。但他们在家待的久了,也有禁锢效应,偶尔会产生困扰。如网络上课,效果差强人意,学习的时间也比在学校长,天天在家困着,由于环境太小,调节的空间和事情不多,孩子心态也会受些许影响。我还是很希望学校复学的。

周五回来,下定决心本周末不安排公务,陪伴一下他们。开学之前突然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昨天还是找机会和他们聊了聊几个问题。

一是个人的志向和奋斗目标方面的事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背景、理想、现实压力和个人喜好。志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不一而足,我是认为只要有自己的志向和目标都很好,志向和目标在未来随着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可以调整和修正的,所以我的希望很简单,就是希望他们能思考和在心中确定自己未来的志向、理想和发展目标作为阶段的指引和激励。以春节以来我们全家一直在坚持听的喜马拉雅上洛克菲勒先生给儿子的家书及日记的相关内容为例,洛克菲勒先生从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成长为美国及世界首富的经历,充分体会了“立志”的重要和可贵,是一种长期的激励奋斗的指南针。但我并没有要求他们要立志成为世界首富或者去拯救世界;我们不富贵,但也不贫困,典型的中产阶级,尽管不需要为改变贫困的家庭而奋斗,但却需要获得较好的教育、培养相对较好能力和工作,获取好的收入来提升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总之,我希望他们思考、确定自己的志向、理想和发展目标,兼顾自己的特产和喜好,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成功的人生和生活方式。

二是如何面对困难和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内容,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攻克难题,具有现实意义

我试图让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总会遇到困难的,也总会有意外发生的,所以随时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挑战,不畏惧、不畏难。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不逃避,不害怕,勇于直接面对,然后想尽办法不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寻求帮助,持续努力,如同任正非说的“不断冲击,饱和攻击,打开缺口”,特别是对待自己并不擅长的甚至是不喜欢的学科和任务的时候,不回避,不害怕,把问题作为一个任务的做法和想法是很有效的方式,而不是放任自己的所谓“喜好”,那是一种懦弱的行为。在这方面,以前就和他们讨论过,没有捷径可走,最好的办法就是“本办法”——不断努力仅供,硬搞,攻克它。以他们老父亲当年因英语极差,高考50分英文成绩拖累最终只能上一般985,而后来在考研时痛下决心花大力气死啃字典、做题、天天坚持汗流浃背地阅读、听力,最终得偿所愿的经历激励他们。

如果最终还是不行就坦然接受,下次再来。

学习中面对的困难,无论是学科还是具体的内容,往往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标准和过程考核要求,是必须达成的目标或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不但要以攻克堡垒的心态来对待,还得以“完成目标”的要求来计划和落实,也就是要求他们学会“以结果为导向”来学习和做事,追求结果,而不是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擅长的问题,是理性、正确、高效的思考和工作模式。把学习和工作作为任务和目标来解决和完成,而不是谋求在这个过程中顺便心理享受和发挥,放纵自己的不良心态。这个心态的调整和处理模式若能够让他们有深刻体会和熟练掌握,相信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

这是成人的办法,似乎要求他们是有点残忍,但符合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和人生本质,是务实的、负责任的办法。而且,这和拥有自己的爱好,坚持体育活动、文艺学习和创作没有任何相悖之处,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文艺特长爱好三位一体向来是我坚持和引导孩子的融合发展体系。而期内在道理完全一致,都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训练方可入道。

三是关于竞争策略和培养自己的专长问题

我试图让他们再次深入理解和了解,生物界生而必须面对的事情就是竞争,这是每一个人必须明白和面对的,早点明白早好,就可以采取理性而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我不想隐瞒他们这个事实,或因他们还未成年而再和他们讲童话故事,他们已经过了幼稚的童话阶段,得有独立的、理性的、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要求,最好能形成思维模式,并得到经验积累后和思考相融合的真知,且将这种真知内化,进而成为行为习惯,加以固化,如是则可进入“知行合一”的进化路径。那我就可以放手、放心了。

以我之前和他们的讲解和讨论,他们知道竞争需要策略,而成功的策略只有一个,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内涵和本质是获得相对优势,或者说是比较优势,比较的范围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在不同的时期和范围内有不同的参照体和标准。获得差异化优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去做,因为有热情,在做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也就更能经受得住困难和挫折,这是最佳选择。但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并不代表着自己一定会做得比别人好,也不代表着容易,有时候恰恰相反,自己喜欢的事很多也是别人喜欢甚至擅长的事,会遇到打击,让你怀疑人生,甚至崩溃!而这个时候,上面说的第二点内容及养成的习惯和应对模式就十分重要了,那就是把它当做必须攻克的堡垒和目标,下定决心死磕,攻克它、解决它,趟过去,取得成功。再无他法。那种试图取巧,遇到苦难就回避,就试图另寻他途的人,最终全堵死在寻找的路上,因为每一条道路和任务都会有激励的竞争,都会有挑战和困难,当养成逃避困难的习惯后,也就远离了战斗力和胜利的机会,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有自己的喜欢的事和相对擅长的事不意味着容易,而是一样的困难甚至更困难。只是没有那么多的痛苦,而比不喜欢的事做起来更快乐,更幸福而已,可以走的更长久,相对做其他事容易取得成功的可能,这是它最大的好处。

而后还和他们讨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问题,要获得竞争优势,培养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数学、或者物理、化学,大儿子的爵士鼓、篮球,小儿子的足球、文学,都需要下“苦功”,并且是长时间的苦功。和第二点说的一样,没有捷径。他们都知道我以前打网球、打高尔夫球都打得不错,我也和他们讨论过这都是下了苦功去不断练习的,学高尔夫球时,在练习场请了教练、上了几个月的课,打了接近10000颗球后才下的场,后来几年也几乎每周去练习或下场才打的比较不错,现在这两年工作忙没打也就打不好了。这并不是仅仅有点运动天赋和悟性就可以打的好的,在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之前,两只手上都曾经几个月起老茧,也曾受过伤。这都是不可能避免的过程和代价,文化学习也是一样,差别仅仅是形式不一样而已。希望他们明白没有省事的成功,也基本没有真的“事半功倍”的事情。有的仅仅是相对悟性的差别,效率的高低区别,但省不了该走的路和该花的力气。专长特别需要不间断的努力和练习。他既不会生而擅长,更不会因曾经擅长而永远擅长,不持续努力就会很快消失。

四是自我管理和自律

大儿子今年满16周岁,小儿子12周岁,今年春节我曾经和他们正式谈过,一方面我的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辅导他们的学业和功课,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到了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的成长阶段了。其实,这个要求在前两年的年度计划和要求里面都已经讨论过、写明在年度计划中,并督导执行的,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儿子随着年纪的增长,做的好一些,小儿子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计划和执行习惯。所以需要再次明确和落实。

同时,我也再次和他们沟通,我和他们的父子关系仍旧很亲密,但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我以前每周陪伴着他们运动,无论是登山还是跑步、打球、徒步,现在明显我跑步已经逐步跟不上他们的速度,以后会更加明显,这是我们父子都必须面对的的一个事实。在儿子们心目中的超人父亲将不再是超人,会慢慢变老,变慢,变得跟不上他们,他们必须学会和习惯没有我的陪伴下锻炼、学习、生活,走向心理和物理的独立。对大儿子,我鼓励他自己一个人去打球或者自己约同学去打球,或者哥俩一起去跑步或打羽毛球锻炼;小儿子我还可以陪伴一些,也希望他多和哥哥出去锻炼,找机会和同学一起锻炼,最好自己出去锻炼。未来我的父亲角色不会变,但功能定位会改变,我更多的是他们的监护人、感情依托处、心灵导师、讨论问题和遇到困难时的朋友、生活赞助商的角色,而不再是以前的活动管理者、老师、监督者、辅导员、饲养员的角色了。

儿子们需要转变,实现自我管理,其中最难的是自律。人性的弱点,都是逃避困难,害怕压力和被打击,喜欢娱乐和轻松的事。孩子害怕问题和困难,害怕被拒绝和失败,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认识、实践、遭受打击、获得成功经验和喜悦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经验和心理体验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和艰难的额,很容易走偏,或者被击垮。所以要做到自己管理好,并且自律,按照计划去落实学习和做家务,锻炼和坚持自己的爱好,是一件困难的事,会有反复的事。我有心理准备。我也要让他们理解,爸爸角色的改变不代表放弃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只是帮助他们的方式改变了而已,有问题随时找我。我永远做好着准备帮助他们。

这个转变是心理的,更是行动的,是必要的行动,负责任的行为,我会坚定地去做。我更希望他们去做,并且做的比我好。

这个小记,既是记录,也是备忘,希望孩子们还能再读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