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鹏所城有个独木舟博物馆,这艘独木舟,竟是用“阴沉木”制成的

 历史解密坊 2020-05-18

在广东省深圳市内的一座博物馆中,存放着一件特殊的古代独木舟。独木舟的质地极为名贵,居然是一种被称为“帝王木”的木材,更值得人们惊叹的,是古人对独木舟的制作方式。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人会用怎样特殊的方式制作独木舟?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大鹏所城有个独木舟博物馆,这艘独木舟,竟是用“阴沉木”制成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大鹏所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是明朝与清朝两代王朝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大鹏所城建于明代洪武27年,距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整座城池平面呈梯形布局,占地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左右。全城共分东、西、南、北四个城池,每座城门上都建有一座敌楼,专门负责对海疆的预警。

大鹏所城扼守于海疆沿线,是抵御外来侵略者最重要的防线之一,自明初建城以来,大鹏所城一直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并且数次抵御葡萄牙、倭寇、英殖民者的侵略,是捍卫国土完整的海防堡垒,素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美誉。至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有关部门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成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

大鹏所城有个独木舟博物馆,这艘独木舟,竟是用“阴沉木”制成的

正是在这座古老的城池之中,存在着一个小而精致的博物馆,名字叫做独木舟博物馆。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游览大鹏所城时,往往都会慕名来到独木舟博物馆,参观其中所陈列的展品。值得一提的是,独木舟博物馆虽小,却仍然“五脏俱全”,除了各种明清两代的海防文物以及精美瓷器外,还有一件独特的镇馆之宝——独木舟。

独木舟也能成为镇馆之宝?想必不少读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错,独木舟的确可以成为镇馆之宝,其中主要原因还是源于独木舟特殊的材质。博物馆中所存放的独木舟,长度为11.6米,宽度为1.1米,高度近0.78米,年代为战国时期,整体质地为阴沉木金丝楠。

大鹏所城有个独木舟博物馆,这艘独木舟,竟是用“阴沉木”制成的

众所周知,金丝楠木是我国历代公认的名贵木材,在历史上被称为是“帝王木”。古代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大多都会采用金丝楠木制造,甚至连帝王的棺椁也不例外。阴沉木金丝楠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阴沉木是由于地球变迁,导致森林树木被埋于地下,在高压、缺氧、弱酸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细腻光滑且致密耐腐的碳化木,属于一种珍贵的木材。综上来看,既然阴沉木与金丝楠木都是“物以稀为贵”,阴沉木金丝楠的价值更是无可估量。

大鹏所城有个独木舟博物馆,这艘独木舟,竟是用“阴沉木”制成的

我们可以推断,博物馆中存放的阴沉木金丝楠独木舟,很可能是古人用金丝楠木制成独木舟后,埋于地下千百年,出现的“变异”的结果。可是一个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金丝楠木虽然名贵,却是木材中最硬的一种,非铁器不能加工,战国时期及以前的青铜器时代,很难对金丝楠木进行细致的加工,古人又是如何制作出独木舟的呢?其实仔细观察阴沉木金丝楠独木舟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座独木舟之上,散布着许许多多的锛凿痕迹,甚至还有很多碳化的部分存在,因此专家们推断,古人制作金丝楠木独木舟时,用到了“火烧法”。

大鹏所城有个独木舟博物馆,这艘独木舟,竟是用“阴沉木”制成的

古人在选取合适的金丝楠木后,会在其表面画出独木舟的轮廓,接着将需要留下的地方涂满厚泥巴,再用大火烧灼,如此一来,多余的部分就变成了焦炭,完全可以用青铜或石质的器具对其进一步加工。

独木舟博物馆中的阴沉木金丝楠独木舟,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它的出现,为研究我国航运史、水上交通史、造船史等领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与此同时,它也真实地反映了先民的生产生活等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

大鹏所城有个独木舟博物馆,这艘独木舟,竟是用“阴沉木”制成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十分感叹,即使是古代的帝王,也很难有幸见到一次阴沉木金丝楠,而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它却能被现代人随意观瞧,这无疑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