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叹叶麟趾前辈之定窑篇

 金卡罗 2020-05-18

    认真拜读了叶麟趾前辈1934年所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令我们夫妇十分惊诧。叶麟趾前辈对定窑整体的认识既深刻又准确,并不只是“发现了定窑遗址”这么简单。

       由于叶前辈用词凝炼、言简意赅,且书中多为专业术语,因此造成很多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的读者读不懂。

    今谨以我们夫妇多年来对定窑的研究结果,就叶前辈《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之第四章定窑一节进行浅释。

    研究古陶瓷的人都知道,叶麟趾前辈开创了:通过查阅史籍文献,考证古地名及所辖区域的变更,并结合实地考察,确定古窑址的方法。也正是用这种方法,叶麟趾先生发现并落实了多处古窑址,从而成为近现代古陶瓷研究领域的泰斗。

    关于定窑的创烧、废灭时代,近现代古陶瓷学者激烈争论了几十年,曾经有“定窑至金废灭说”。又有学者由于明代定窑向“光禄寺”进奉酒缸等,想把定窑烧造历史延至明晚期。而80年前,叶前辈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就明确指出“定窑废灭于元末”。又进一步阐述废灭之因“盖因当时已无优良之品”。叶前辈所言“优良”,并不单指白瓷胎薄质坚,刻划印风格这些表象,要把整篇文章理解贯通,方知“优良”更多指历史、文化、艺术。“废灭”并非是窑炉的火不再燃烧,而是整个定窑主体风格已经湮没,定窑的盛世已经过去。正如叶前辈所述“现今曲阳县尚有制陶者,器虽粗糙,然确属定窑之本派。”。而明代供给“光禄寺”的大缸,不过是沿袭了“定窑本派”的粗瓷,虽是“本派”,已不复当年之光彩。试问天下,看曲阳近代粗瓷而一眼洞穿“定窑本派”的又能有何人?非叶麟趾前辈莫属啊!这种定论,是需要极高的古陶瓷综合修养,要对历史、文化、艺术、陶瓷工艺技术有深刻的理解,方能有如此清晰的认识。

    如果古陶瓷专家,看懂了叶前辈定窑一文,就不会对定窑创烧、定窑本态、工艺及装饰技术等争得不亦乐乎;如果藏家看懂了叶前辈定窑一文,就不会寻寻觅觅苏东坡的红定,也不会为了寻找珍贵异常的绿定而引发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更不会拿着定窑粗瓷,当成国宝与人争吵;如果我们夫妇早就看见了叶前辈的定窑一文,就不会为定窑最精细瓷中存在薄施化妆土的习惯而惊奇,就不会为在几十万片标本中得到仅有的一片凹版模印标本而沾沾自喜,更不会以为独享北定雅趣而得意。

    我们专项研究定窑十多年,过手超过50万片标本,仅发现并收藏一片“凹版模印”瓷片,真想不到叶前辈是如何发现“凹印”技术?定窑精美品种那似有若无的薄施化妆土现象,在标本中极为少见,真想不出,叶前辈又如何认定?

    南定、粉定、白定、土定等等,叶前辈的解读清晰而准确,这种定性是从时代、胎釉质感、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认识后一种极为准确的界定,而不似现代那两本古陶瓷史上的名词解释。

    淋釉、开片、芒口、化妆土等论述,无一不极为专业又颇具深度。

    定窑以白瓷为主体,种类众多,上品定性、白瓷之冠论述,装饰技法、工艺技术、不同时代定窑高度及同时期磁州窑的艺术高度对比等等,这些观点无不体现着叶前辈极为专业的深厚功力和认真求是的精神。

    我在写定窑研究的文章时,常常会感觉到有些现象难以形容,今看过叶前辈的文章之后万分感慨,先生用词之准确、凝炼,非我辈所能及。先生对于定窑瓷器的深刻认识,绝对堪称吾辈之师。

    回头想想,自称发现定窑的小山富士夫,是多么可笑。不是捡到几个瓷片就能发现定窑,发现不是运气,发现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叶前辈乃八旗贵胄,早年留学日本专攻陶瓷,后自办瓷厂,任教北大,受聘故宫,其家世、见识、天赋、认真刻苦,造就了叶前辈极高的古陶瓷综合素养,近现代确无人可及。

    叶麟趾前辈发现了定窑,也只有叶前辈才能发现定窑。

    叶前辈的文章,虽字数不多,然内容丰厚。对照我家大量标本和研究心得,叶前辈定窑篇字字珠玑,那凝炼的精华意蕴无穷,让我们夫妇平生为之追寻、探求。

    研究古陶瓷之人,如能对叶前辈的文章反复斟酌,全篇贯通,必能对古陶瓷有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古今中外陶瓷汇编》绝不仅仅是个“小册子”,它是古陶瓷领域的“四书五经”,它是古陶瓷研究者的“心经”。

 


叶前辈全家福(网络图片)

 

 

附录:古今中外陶瓷汇编

      1934年   叶麟趾 

 

定州窑(又名定窑)

    定州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定州窑地址,考诸文献所载,皆指为今之河北省定县,然经实地调查,则绝无窑迹可寻,当地之大白窑村,虽属近似,亦无确实之证明,或谓自唐以来,所称定州,非只限于今之保定与正定之间者,其地域较为广大,即保定正定平定等处,亦皆包括在内,总名曰定州,故凡由此等地方所出窑器,均称为定窑云。是说未免过于广义者,因平定窑当时俗称西窑,其窑器与所谓定器比较,显有不同之点;且保定正定,亦皆无相当之窑迹也。曩者闻说曲阳产磁,偶于当地之剪子村,发现古窑遗迹,并拾得白瓷破片,绝类定器,据土人云:昔之定窑,即在此处。又附近之仰泉村,亦为定器出产地,然已无窑迹矣。此说诚有相信之价值,且旁考地理上之关系,则曲阳距定县约四十里,唐名恒阳县,原属定州,盖所称定州,乃指其大地名而言,非专指今之定县,即如唐之邢州窑,在距今邢台县约五十里之内丘县。饶州窑,在距今鄱阳县,即昔之饶州府,约一百八十里之浮梁县,是其最明显之比例也。现今曲阳县尚有制陶者,器虽粗糙,然确属定窑之本派。或谓定窑废灭于元末,盖因当时已无优良之品,固无关于此后曲阳之制作也。),唐时已烧造各器,唯以尚无佳物,故未若当时邢窑之着名。至宋,因出有纯白优秀之器,始以定窑之名,著称于世。其窑器,向有土定,白定,粉定,黑定,红定,紫定之区别,兹特分述如下:

    土定有瓦胎,陶胎二种,瓦胎为淡赤色之土质,陶胎为白土质而略黄,质皆松,其体较厚,亦有薄者。釉色白中闪黄,或闪赤,容易剥落,或有大开片,是为定窑本态,即其原始之物也。白定或粉定,乃土定之进步者,有陶胎瓷胎(亦白土质)之别(亦有瓦胎者。),胎质致密而体薄,其色白而略黄,或略灰,釉色有纯白如牛乳者(或称干白色。),或带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纹,或谓竹丝刷纹。)。陶胎或瓦胎之器,多有开片者,大抵为柳叶纹,或牛毛纹,而釉面多有凝聚如泪痕者,瓷胎之定器无之。

    其它釉色如黑漆者,名曰黑定,红褐色者,名曰红定或紫定,东坡试院煎茶诗云:定州花窑琢红玉,即指此器而言也(此等红定或紫定,恐无现存之实物。)。

    定窑品类虽多,然以白色者为主体,尤以北宋之政和宣和年间者为最佳。其上品,乃胎质轻薄,釉色纯白,或带淡赤色,而滋润者也。

    定窑有光素及有花之二种,其有花者,为凸花,绣花,印花,划花,锥花各种。所谓凸花者,用笔沾泥,堆成花样,故又名堆花,绣花者,用针刺,印花者,用型押(即用版印。),而有凹凸二种(肆人谓之法花,或谓凸雕曰法花。),划花者用刀或竹蓖刻之(亦名凹雕)锥花者,用锥或竹签雕之,以于釉上门之不觉故又名暗花(亦名平雕),通常之花纹,多作牡丹萱草飞凤盘螭等形,划花者最佳,绣花者次之。

    定窑又有白釉墨彩者,近似磁州窑器,而略逊之,乃宋初之物也。

    宋南渡以后,在景德镇所仿定器,谓之南定(或谓南定一名粉定,又北定一名白定,以为粉定白定之区别,是不然也。凡定器之纯白者,皆称白定,其纯白如粉,或如牛乳者,谓之粉定,北定之最上品,即粉白之器,惟无脱胎而具透影性者。),南定胎质尤细,釉色亦白而带淡青色(俗称宋白瓷。),形式与北定相同,惟无北定之雅趣。大抵北定光素者少,南定光素者多,普通所谓粉定脱胎之定瓷,盖非北宋时定窑所造,乃南宋以后景德镇仿造者,特以明代仿造为多,而德化所仿之定器,尤认为成功者。清雍正年间,御窑仿造者,亦颇属优良之品,大凡宋以后烧造白器者,皆以仿定为主,他如黑色或红紫色,亦多有仿定者也。

    定窑之盌碟等边缘,往往镶以铜口,是因器口多有露胎,易出锋芒故也(不止定窑,如他窑亦有之。)。定器以极其清净洁白,故尤为白瓷之冠其胎质,亦有先挂白土,然后施釉者。凡土定所挂之白土较粗,容易识别其土层,白定或粉定所挂者,细密而不易别,惟白定或粉定之有白土者,多纯白色,无则多闪赤。所谓釉有泪痕,即此白土层所垂之痕迹。盖挂有白土之白定或粉定,为定窑之正系,其不挂白土,而胎非土质,有石性,且稍具透影性,微带青色者,恐非真正定器,乃南定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