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连载|回忆我们自己的故事,总结人性上的冷知识系列之《我们真爱过?我们拥有过真爱吗?》

 奥黛丽何 2020-05-18
导读:
不求回报的爱是最知足的状态,全部的付出,就是全部的满足。
没有爱也是知足的,没有付出,就不奢望回报。

在解释“真爱”是否存在过或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之前,我想先阐述一下“爱”的种类,当读者朋友们阅读完这部分的解析,内心自然就有答案了。

在我所理解的范围内,从爱的付出与期待的回报上,我把爱分为两类。

一,真爱;

二,愚爱(私有的爱)。 


​这两类的爱中,最高尚,也是人人所期盼的就第一类。但是能达到这种程度的爱是少数的,尤其是在爱情中。而我们更多的会在“父母”对子女的爱之中能见到它的影子,我们甚至很少把这种爱能反馈给我们的父母。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所接受与所付出的都是第二类:那种私有的“愚爱”。

这是人性上的共性。这时的爱是一把双刃剑,刺向对方的同时,更刺痛了自己。爱情中最为明显,例子也最多。

 

综合以上的结论,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也就是说,爱付出后,我们期望回馈的愿望有无,可以作为衡量是“真爱”还是“愚爱”的一个标准:

零期望——真爱。

有期望——不是真爱。

我们的内心是复杂的,我们的情感也如此。我们大多数时是在愚爱以及更加接近真爱的这个范围内。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很少极少数人可以达到“真爱”的标准,尤其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时候。 



真爱解析起来就很容易,它是纯粹的,不求回报。但凡,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无论我们付出的还是我们得到的爱,都不能再欺骗自己或他人了。如果已经区分开来,我们就再也不要混淆它们了。

在愚爱中,每当我们的爱,没有得到我们期待的回应时,我们的内心是就是不平衡的,就会自我怜悯,情绪化(抱怨,生气,甚至有报复性的行为)。是的,因为我们对爱有所求,有所期望的,不达目标,我们是不会罢休的。

当然,,让自己感觉到满足的回馈,这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同样客观的事实,在比较容易达到满足的人,这个客观的事实是满意的。在自我满足点高的人或者拥有着递进关系的欲望的需求的时候,不变的客观事情,是无法满足主观需求的。



以上愚爱的推论,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情感交换。
似乎“交换”这词语是敏感的,在爱中谈论交换,有亵渎爱的感觉。

当您读完以上内容,已经把真爱与愚爱区分开来,您就不会觉得我以“交换”来阐明第二种爱是您难以接受的内容了。

此篇文章暂且讨论到这里,关于愚爱的“情感交换”,我们下一篇,继续讨论。

原创连载
奥黛丽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