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钏儿死后,薛宝钗为何主动给她2件新衣,她在遮掩什么?

 小涵读书 2020-05-18

金钏儿是一个刚烈的女子,她的死在荣国府里是一件大事。

她的死讯传开后,薛宝钗忙到王夫人的房里进行安慰。看到王夫人独自流泪时,薛宝钗巧舌如簧,把责任推到金钏儿身上,竭尽全力想办法帮助王夫人解开了心结,当她得知王夫人发愁没有新衣服给金钏儿妆裹使用,正忙着让裁缝做时忙说道:

“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薛宝钗的一番话在安慰王夫人的同时,还不小心地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金钏儿生前穿过她的衣服。

这其实是很不正常!

01

贾府里等级森严,虽然说金钏儿是王夫人身边的一等大丫头,平时有可能与薛宝钗有交集,但是她怎么可能穿上薛宝钗的衣服的呢?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薛宝钗主动给她。

薛宝钗为何要给金钏儿穿自己的衣服?

在贾府里,金钏儿这种大丫头有十来个,贾赦逼娶鸳鸯时,鸳鸯曾经列举过他们的姓名。

“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儿不说,什么事儿不做?……”(《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这十来个大丫头,身份地位比金钏儿高的有鸳鸯、平儿、袭人等人,同她差不多的更多,薛宝钗为何不把衣服给别人穿,单单要给她穿呢?

02

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金钏儿做为王夫人的身边人,身份位置都很重要。

金钏儿死后,王夫人跟薛宝钗这样说道:“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

王夫人说的这一番话虽然不是真心实意,但也能看出金钏儿在王夫人的身边还是有一定地位的。王夫人是薛宝钗的亲姨娘,更是金玉良缘主要支持者,薛宝钗与她身边金钏儿接近,加强联络,给予物质上的交流,无可厚非。

二来金钏儿是贾宝玉看上的人。金钏儿之所以要死,主要是因为王夫人打了她一巴掌后将她撵走,而这件事情主要源于贾宝玉和金钏儿之间的一段话。

《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午时分贾宝玉到王夫人房间,看到王夫人正在凉榻上睡觉,金钏儿在旁边捶腿,贾宝玉上前拉着她的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

从两人的谈话中可以得知,贾宝玉和金钏儿之间你有情我有意。

这种事情自然瞒不过薛宝钗,如果王夫人开口成全,金钏儿做贾宝玉的小妾是轻而易举之事,她一心一意想当宝二奶奶,自然会对宝玉将来的房里人留心和拉拢。

由此看来,薛宝钗的做法似乎并没有错。讨好王夫人是为了彼此之间的亲情感情,靠近贾宝玉是为了自己的爱情。

03

事实上,细细琢磨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薛宝钗在金钏儿身上下功夫,其实既不是为了与王夫人,也不是为了与贾宝玉。而是为了她自己。

薛宝钗选秀失败以后,人生只剩下了一条路。

贾元春赏赐端午节礼后,她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一条感情上的坎坷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她不顾礼仪,偷偷的为贾宝玉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不顾身份,主动与袭人和金钏儿这种大丫头结交。这种事情平时做的比较隐蔽,难以被人发现,金钏儿天天在王夫人身边,穿过薛宝钗的衣服王夫人竟不知晓。如果不是为了解决王夫人一时之急,薛宝钗估计永远也不会说出口。

所以,薛宝钗主动拿出自己的两件新衣,并说出以前金钏儿穿过的隐秘之事,是为了解王夫人的燃眉之急,更为是为了遮挡自己以前做的丑事。

当然,事情不仅仅就这么简单,薛宝钗历来做事深沉,她这样做不会仅仅是为了遮挡她私下里拉拢金钏儿的丑事,还是为了遮挡另外一件丑事——她帮助解决王夫人的困难,打压了林黛玉,抬高了自己。

王夫人在说到新衣服之事时说道:“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

王夫人此言明显是诋毁林黛玉,在这种情况下,薛宝钗主动提出拿自己新衣,客观上与林黛玉形成针缝相对,王夫人做事比较丑,她的做法更丑。

04

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的利益有关。但所有的奋斗都应该是正大光明的。

金钏儿生前,薛宝钗私下里拉拢她,死后却一反常态的污蔑她,这种典型的两面派让人心寒。王夫人明明做丑在前,她助丑在后,让人无法理喻;王夫人做为她的亲姨娘,悲伤痛苦之际却被她利用,加重自己在王夫人心中的地位,虽然一箭双雕、一举多得,却让人敬而远之。

岁月静好时拉拢金钏儿,人死之后背后诋毁金钏儿;明着帮助王夫人,暗里打压林黛玉。表面上,薛宝钗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好像仁义尽致;但细细琢磨,每一件都让人替她感到害臊。

声明:本文图片资料素材均来自于网络。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