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首位女性总理的传奇人生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0-05-18

按:本文作者是芳州在《编书还是挺幸福的》这篇文章里写过的译者舒云亮老师,他的文笔和原著类似,朴实、内敛、流畅,没有多余的字句。不需要热血激烈的夸赞,平静的叙述就能让人感受到力量。

今年四月,以色列前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的自传《我的一生》中文版第七次印刷了,作为这本书的翻译者,我很自豪!

2012年秋天,读库向我约稿,说有一部传记需要翻译成汉语,并发来了电子版样书。我一看,是以色列前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的自传。试读试译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感觉这部自传不但是一位犹太妇女的成长史和奋斗史,也是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的近现代史和年轻的以色列国的生存史和发展史。这个题材我很有兴趣,文笔风格也比较适合我。

我以前翻译的主要是间谍和推理小说,但故事中常常有关于以色列的内容。我还在1998年去过以色列,无论是耶路撒冷的哭墙、海法的集装箱码头,还是滴灌农田、黎以边境和戈兰高地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我对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国的了解,所以对翻译梅厄夫人的自传是有把握的。最后,我用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译稿。

传记文学是传主一生的经历和当时重大事件的记录。

梅厄夫人1898年出生在俄罗斯帝国的基辅,1978年在以色列去世。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她在自传中娓娓叙述了她那笼罩着恐怖阴影的童年,她那暴风骤雨般的青年时代,她的婚姻,她的移民巴勒斯坦,以及她的积极投身犹太复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

她描述了自己担任以色列驻苏联公使、劳工部长、外交部长和最后出任总理的政治生涯;她谈及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她还坦率地讨论了以色列的生存权利,以及有关阿拉伯和以色列问题的几乎所有重要内容。

令人感动的是,受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感召,1921年梅厄夫人毅然离开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的美国密尔沃基,与其他年轻的犹太人一起在波士顿港口搭乘“波卡洪塔斯”号轮船,辗转万里,历尽艰难,移民到了蚊蝇滋生的巴勒斯坦,然后立即申请并加入一个基布兹(相当于人民公社),开始了集体生活和农耕劳动。这种自觉自愿从事艰苦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百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的基布兹依然经营得很好。

基布兹的生活也使梅厄夫人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后来在担任驻苏联公使期间,她在使馆实施了基布兹的生活方式,26名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干杂活。为节省费用,她与秘书每周两次去莫斯科的菜场买菜。

这种艰苦朴素的生活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

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但第二天凌晨就遭到了阿拉伯联盟几个国家的围攻,这就是以色列的独立战争,也叫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民奋起反抗,以少胜多打败了阿拉伯联军。此后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和1967年的“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也都取得了胜利。

以色列的军队也超出了我们通常的想象。

1970年5月,时任总理的梅厄夫人视察西奈前线,并检阅以军仪仗队。图片里的仪仗队队列歪歪扭扭、枪口高高低低、甚至战士们穿着的鞋子也是五花八门。显然以色列人不喜欢花拳绣腿,但以军的战斗力是举世瞩目的。以色列的常规军数量相当有限,如果发生战争,就要动员预备役人员参加战斗。

以色列国民都受过军事训练,平时他们是工人、农民、厨师、医生,在接到战争动员令后,他们会扔下榔头和锄头,放下菜刀和手术刀,拿起枪杆奔赴战场。20多年前我访问以色列的时候,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以色列人背着自动步枪搭乘公交车回家。

打仗的时候,以军的坦克车、装甲车、出租车、私家车和小货车一起出动,开赴前线。这样的场面是壮观的、奇特的,也是难得见识的。

1969年3月7日,已经退休在家的71岁的梅厄夫人临危受命出任以色列总理,她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正是在她总理任期内的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战争前夕,面对阿拉伯联军在以色列周边的持续集结,要不要在全国下达战争动员令,她感到十分纠结。如果动员预备役军人,那么有可能是虚惊一场,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停摆;如果动员得晚了,敌人发起进攻后以色列就会丧失主动权。当然,后来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依然是以色列,但以军打得很艰苦。

战后梅厄夫人说,以色列国土面积很小,而且大都是沙漠和平地,一旦察觉敌人已经虎视眈眈,以色列必须先发制人打赢战争,不然的话,一个星期之内国家就会灭亡。这是以色列的生存问题。

北京电视台还为此专门制作一个节目,叫“铿锵玫瑰——主宰战争的女人:先发制人还是被动挨打,梅厄夫人的艰难抉择”。

梅厄夫人是亲民的。

1961年她在担任以色列外交部长期间,组织了一次私人聚会,邀请了四十年前年与她一起从美国搭乘“波卡洪塔斯”号轮船前往巴勒斯坦的19个同行人,在她家的院子里一起喝茶聊天,一起唱歌叙旧,度过了一个欢乐温馨的晚上。

梅厄夫人是睿智的。

“赎罪日战争”之后她有一次去美国访问,期间一位记者问道,在生死关头,以色列是否会使用核武器?显然这位记者是想套梅厄夫人的话,据以探知以色列是否真的拥有原子弹。对此,梅厄夫人的回答是:“我认为我们的常规武器已经表现得不错了。”这样的回答很巧妙,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展现了她的外交风范,博得了一阵欢快的笑声和掌声。

梅厄夫人是演说家。

在以色列建国前夕的1948年初,她自告奋勇去美国筹集资金,在芝加哥举行的犹太人联合理事会和福利基金大会上发表演说。她用自己的心里话感动了大量的美国犹太人,由此筹集到了远超目标十倍的五千万美元巨款,用以在欧洲秘密采购武器。

事后大卫·本·古里评价说:“有一天在书写历史的时候,会添上这么一笔:有一位犹太妇女,她募集到了使这个国家成为可能的钱款。”是的,梅厄夫人的成功筹款,为以色列的独立和迎接战争集聚了底气,难怪她被称为以色列的“国母”。

梅厄夫人的自传,展示了一位政坛铁娘子深刻、率直和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

▲    

本文作者:读库译者 · 舒云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