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东县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wupin 2020-05-18

巴东县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1年)

责任领导:郑晓斌

专班办公室:余宏山

编制单位:巴东县白酒产业办公室

编制日期:二○○七年六月

巴东县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白酒产业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振兴酿酒业,使白酒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落实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培植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兴县战略的实施,特制定《巴东县白酒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一、巴东白酒产业发展回顾

(一)白酒产业群分布状况

全县拥有白酒生产厂家220个,有生产许可证的2个,即巴东三峡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全县220家酒厂年产量3000吨。小酒坊式酒厂有218家,其分布在信陵镇2家,东壤口镇14家,溪丘湾乡23家,沿渡河镇16家,官渡口镇16家,茶店子镇21家,绿葱坡镇23家,大支坪镇18家,野三关镇16家,清太坪镇13家,水布垭镇14家,金果坪乡42家。218家酒厂年均生产白酒1910.4吨,主要销售形式和销售渠道为以粮换酒和通过批发商收购转卖或厂家直销。

(二)白酒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巴东三峡酒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由三峡酒厂改制后组建。三峡酒厂的前身是国营野三关酒厂,始建于1962年,1993年更名为三峡酒厂。1997年安装瓶装生产线并投入生产,1999年产销量达到鼎盛时期,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年销售创历史最好水平,收入3000多万元,入库税金600万元,主要产品有“三峡醇”、“三峡窖”、“三峡野”三大系列共18个品种。荣获过香港国际博览会金奖、银奖,湖北省著名商标,连续三年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产品称号。机构重组后的股份制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公司高层正酝酿未来发展规划,重振辉煌。企业总资产额5800万元。

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1997年开始研发银杏酒,并列入湖北省科委“九七星火计划”,产品于1999年通过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轻工业局食品监督检测武汉站的检验,由湖北省中医学院全程监制。公司拥有“水布垭”、“千年古银杏村”、“五千年古银杏村”、“万年古银杏村”、“古银杏群落之乡”5个国家注册商标。“水布垭”扯银杏酒荣获99国际农博会湖北名牌产品称号,连获2次湖北省林博会林产品金奖,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产品称号。拥有年产2000吨银杏系列酒的生产能力。企业资产总额616.3万元。

(三)白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品牌无品牌效应。三峡名扬天下,三峡酒品牌名气却不大。主要问题是质量不稳定,形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法人更换频繁,6年间换了四届法人。生产企业看重的是眼前利益,忽视了质量,市场不接受,消费者不认可,品牌没有发挥效应。

2、有产品无生产规模。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与广州瀚星实业签订了年销售2000万元的供货合同,与河南信阳糖酒公司签订了年销售500万元的合同。由于生产规模上不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有产量无质量保证。全县220家酒厂年产量3000吨,均采用的纯天然粮食加工,品质纯正口感好。九十年代初期,野三关白酒被社会广泛认可,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冒牌、贴牌生产的,随意勾兑的,以次充好的,甲醇、杂醇油超标的酒大量充斥市场,巴东酒业名声受到影响,失去了已有的市场份额。

3、有政策无对策能力。省政府2005年出台了《关于促进酒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5]33号),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但是生产企业面对“基础差、起步难、资金缺、人才少”的困境而迈不开步伐,原地踏步徘徊不前。

(四)白酒产业发展环境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白酒酿造。由于调控能力和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显得十分无力和万般无奈。酒类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权在国家质监总局,而对如此众多的无证生产厂家的无序竞争,对合法厂家而言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

湖北省政府在2002年取消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其他省份则通过立法或制定规范性文件、标准,设置行政和技术壁垒,为地方保护行为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使封锁行为合法化,湖北酒业失去了发展机会。

在市场营销秩序混乱、无序流通现象严重,诚信问题异常突出的时期,巴东白酒要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其难点显而易见。

二、白酒产业五年发展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以品牌树形象,以诚信赢市场,以三峡酒业、水布垭酒业为龙头,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重点

1、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支持三峡酒业和水布垭酒业出精品、出名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制定配套政策,鼓励支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引导企业走联合之路,扩大生产规划和抗风险能力。

2、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按照普通酒与优质酒共同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中低档酒,把价值在每瓶/20元以上的酒作为增长点和占领市场的切入点。同时加大中高档产品的开发力度,努力地去占领高端市场。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额专项资金支持酒业发展,保持并逐步扩大专项资金规模。积极向上争取重大工业项目专项发展基金,扶持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4、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三峡酒业和水布垭酒业争取用五年时间,把三峡酒、水布垭银杏酒做成中国驰名商标。通过不懈努力,提升生产规划和水平。

5、扩大巴东白酒知名度。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公务接待中鼓励消费。支持企业到州外省内及周边地区建基地和设点,扩大知名度。

(三)发展目标

巴东县委关于加快产业兴县进程实施意见提出:到2011年,白酒产业产值达到8000万元。根据这一目标值规划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分解如下:

巴东三峡酒业有限公司

2007年 技术改造年 产值1000万元

2008年 市场拓展年 产值3000万元

2009年 品牌效应年 产值5000万元

2010年 稳定发展年 产值7000万元

2011年 目标实现年 产值8000万元

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

2007年 基础建设年 产值850万元

2008年 起步发展年 产值2000万元

2009年 稳步推进年 产值3500万元

2010年 快速成长年 产值5500万元

2011年 目标实现年 产值8000万元

三、白酒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白酒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国务院关于酒类立法工作正在推进。商务部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出台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配套配套也即将出笼。湖北省政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实施,充分发挥湖北酿酒行业的比较优势,全面振兴酿酒工业,促进全省食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培植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出了关于促进酒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5]33号文)。同时加快了湖北省酒类地方立法工作。省政府成立了省振兴酒业领导小组,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我省的白酒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白酒产业发展微观环境分析

巴东县三峡酒业有限公司 生产的三峡品牌白酒以“三峡”为商标,在中国白酒行业中是唯一,是一笔无形资产,是做好三峡酒的有利条件。三峡品牌白酒拥有众多的金奖和荣誉,又是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经委成长型工业企业、湖北省10家白酒支柱产业。三峡酒业有限公司由国营企业改制后转型为民营企业,解决了体制障碍和经济弊端,企业有了活力和生机。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少数民族和西部开发政策的扶持。两路(宜万铁路、高速沪蓉西公路)建设即将竣工并投入使用,318、209国道横贯东西南北,便利的交通枢纽给三峡酒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 以银杏酒为主打产品。银杏是名贵的食药两用植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活化石”、“东方圣者”之美誉,开发利用银杏系列产品取决于银杏酒的功能性品质,这一产品优势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银杏酒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理念,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技术力量,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质量领先的技术优势。银杏树已被国家命名为国树,用国树之果配制的品牌酒获得多项殊荣,同时具有品牌优势。州政府对银杏产业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州银杏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产值达到20亿元,银杏酒的原料来源广泛。现代消费群体崇尚低度、保健、营养型的酒类消费观念,银杏酒具有一定层面的消费对象。

(二)市场行情分析

一是消费需求量趋于稳定,但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近年来,过量饮白酒有害身体健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啤酒和葡萄酒的消费量不断增加,白酒的消费量在逐年减少,但是白酒作为传统的饮品,特别是在拥有众多人口的农村具有很大的空间,白酒仍是消费者不可替代的消费品。

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不会放松,产业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白酒产为业是消耗粮食比较多的行业,加之有环境污染问题,且高度酒有害身体健康,国家将白酒列为限制的行业。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对酒的生产经营、消费作了明确规定。湖北省政府在关于促进酒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省发改委、省经委在审核酒类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把关,酒业建设项目和重点应放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支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严格控制布新点、建新厂。

三是酒类市场监管不力,营销秩序混乱和无序流通现象严重。全国现行的酒类规范性文件《酒类流通管 理办法》,因约束不强,管理市场经营秩序难度很大。全国多数省份有酒类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湖北省在这方面是空白,只能受制于外界,势必影响省内酒业的正常发展。

四是我县2家白酒生产龙头企业虽起步年限较早,但徘徊多年,进展缓慢,现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全国各大厂家利用各种促销手段试图占领白酒终端市场,在优势企业面前,我县白酒企业显得势单力薄。

五是多如牛毛的未登记的小酒坊和不法商家的恶意竞争,以低于市场价位向低档消费群体倾销,占据了市场份额。

四、白酒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

(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实施质量兴酒战略,重点扶持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酒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引导白酒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整合。加大名牌推介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各类品牌评审会,推介企业产品和品牌,对摊位费给予适当比例的补助。

(二)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品牌纠纷 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步伐,增加现代工艺设备替代旧设备,扩建生产厂房改善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组合,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进行品牌开发,对取得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按照《巴东县质量兴县奖励办法》的奖励。

(三)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部门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财政收入和培植经济发展增长点的大事来抓,县政府成立振兴巴东酒业领导小组,服务于企业,合同有关部门积极促进酒业结构调整。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为促进酒业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企业不断提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协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四)引导白酒产业聚合 通过支持白酒产业的龙头企业来抑制落后的假冒的酒业,使小酒厂、假酒厂资源萎缩,自动退出市场。引导两家白酒龙头企业走产业聚集整合之路,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通过聚合来壮大市场竞争的块头和实力。鼓励企业以资产、品牌、企业家为纽带,实施兼并、收购、重组,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水平。

(五)发展循环经济 利用酿酒下脚料,秸杆通过液态化处理生产成再生能源,替代部分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或用下脚料加工成配方饲料,为畜牧产业提供饲料。

(六)落实完善产业政策 县委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其主要措施是加大工业发展投入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每年安排20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改善金融服务,促进银企合作,每年为工业企业保持贷款2000万元以上,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1年期以上的贷款当年新增1000万元以上的,给承贷机构1-2万元的奖励;对年度纳税额3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纳税额分档奖励;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给予优惠电价;鼓励企业认证,对新取得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

(七)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严格执行湖北省减负治乱条例和县政府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的“十不准”规定。加大政务公开和治乱减负力度,完善企业投诉、案件受理和查处制度,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八)整顿酒类市场经营秩序 县政府成立酒类市场秩序整顿领导小组,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有关规定,加大对酒类企业经营资格和商品购销合法性的检查,对酒类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经营条件、法定经营地址等的清理,建立完善的酒类经营档案,规范酒类市场执法管理,切实维护酒类生产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商务、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力度。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和夫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企业、个人,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弄刑事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严格白酒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的发放和管理。对酒类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对证照不全或不符合生产条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理;对无证非法生产、销售行为予以查处。

(九)加强酒类企业诚信建设 切实建立诚信体系,包括建立诚信制度、诚信系统、诚信评估、诚信信息平台、诚信档案等,强化守法奖励和失信惩罚机制,完善执法监管制度。由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组成监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制假、贩假行为,企业诚信生产、经营,通过政府领导、行为支持,企业参与和全社会的监督,形成酒类市场诚信氛围,促进我县白酒产业的跨越发展。

五、2007年实施方案

(一)巴东三峡酒业有限公司2007年工作方案

1、2007年县技术改造年,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200万元,改造基酒和瓶装用新设备替换旧生产线。争取生产固态白酒1500吨,生产和销售高中低档酒20万件,实现产值1000万元。

2、建造藏酒地窖200平方米,生产高档酒;修建科研大楼1200平方米,树立企业形象;对公司周边水污染环境进行治理,用洁净水源酿造三峡酒。

3、将办公区和生活区搬出生产区,改造原厂房,将生产线连成一体。

4、把苞谷酒作为三峡品牌推广,随后推出三峡野、三峡情精品酒,在产品结构上合理开发,从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上体现三峡酒业与时俱进的经营宗旨。

5、积极稳妥地发展州内市场,在市场营销中以中低档酒切入市场,争取州内份额达到70-80%,有的放矢地开拓省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湖北水布垭酒业有限公司2007年工作方案

1、2007年上半年完成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全面启动HACCP认证机制,力争2007年底完成HACCP认证。

2、实行高、中、低档产品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中作重大调整,全面摒弃传统产品结构重点开发4个新产品:开发生产精制礼品酒、千年古银杏白果2号酒30吨、千年古银杏3号酒70吨、精制小瓶酒100吨,全年生产各种银杏酒205吨,产值1300万元。

3、组建专职营销机构,成立恩施州银杏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负责银杏系列酒的销售管理工作实行独立核算。建立长效机制,在省内每个县市设置一个专卖站,在12个省级城市设12家办事处。

4、计划征地5亩,增加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争取进入规模工业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