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起中山路,西接新华路,泉州这条700米古巷,我可以逛一下午...

 昵称50655444 2020-05-18

花 巷

●「泉州工艺人聚集地」● 

  城 市 的 见 证 者  

“ 200多年古巷 ”

/

很多人去花巷

往往都是冲着粉色教堂

关于巷子周遭的一切

却不曾真正了解过

这条自清朝到现在的古巷

曾几经更换巷名

也曾是泉州最负盛名的卖花地

还走出过许多知名的工艺大师

...

 · 700多米的百年老巷 · 

“花巷”。

仅仅是巷名就让人觉得浪漫,之所以叫“花巷”,正是因为原先巷子两侧店铺居民多以卖纸花为生,久而久之,大家便都叫这里花巷。

巷口连接着泉州最热闹的中山路,如今很难能在巷子里看到卖纸花的店了,服装店、宠物店、小吃店倒是慢慢多了起来。

花巷连接多条巷子,巷里来往居民甚多,和泉州其它巷子相比,花巷里生活气息很浓。

除了人间烟火气,还有许多藏在巷子里的老建筑,穿过岁月长河,向世人讲述着一段段流金岁月。

 · 承载着满满回忆的老建筑 · 

花巷 # 30号

启明女校

从中山路进入花巷,约摸着走100米左右,右手边的支巷里有一座三层外廊式建筑。藏得很深,要不是特意去找,很难会发现这竟然有一座学校。

学校是泉州著名的启明女校旧址,是泉州旅菲华侨陈光纯的私宅。

1902年,天主教神父来泉州传教,因与陈光纯关系甚好,两人磋商后,由陈光纯献出这栋楼房作为校舍,并承担了全部费用。

当年有国文课、美术课、算数课、音乐课、文体课、刺绣课、编织课......丰富的教师资源和课程,为泉州培养出不少女性人才。


花巷 # 31号

罗新照相馆

老泉州人一定对罗新照相馆不陌生,从承天寺的艺轩照相馆到中山路的罗克照相馆,再到今日的新照相馆。历经3代人的老店,不少泉州人家里还保留着在这拍的黑白照片。

现在还能在中山路找到曾经罗克照相馆的招牌,特别是修缮后,五个大字较以往清晰了不少。

而1991年在花巷开张的罗新照相馆,至今已有29个年头。番茄到的时候,照相馆所在的楼房正围起来修缮,期待和它再见面的一天。

花巷 # 89号

花巷最高建筑傅宅

傅宅是一座大宅邸,还是花巷的最高建筑。从房子的窗户上可以看到落成的年份“1937”,距今已有83年历史。

大门门楣上用水泥遮盖着四个字“熏琴解阜”,意思为“清凉的南风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丰富万民的财物”。

门上还有一副对联“门阑生喜气,山水有清音”,“喜气”对“清音”,不难看出屋主对闲适隐居生活的向往。

虽无法入内,但这气派的洋楼和精致的墙雕无不透露着屋主的富裕和品味。

花巷许厝埕 # 13号

泉州工艺美术工业公司

走在花巷里,很难不注意到这栋建筑,淡黄的的外墙,绿色的藤蔓,还没靠近,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艺气息。

藏在藤蔓后面的泉州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是许多工艺大师的云集之地,公司设有刺绣、木雕、花灯等生产线。

房子现在已经没有使用了,但却是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泉州木雕大师卢思、制花大师陈德良、花灯大师林守明都出自这里。

花巷许厝埕 # 24号

陈振辰故居

家里四代行医的陈振辰,当年在泉州的惠世医院工作,他的老宅是一座两进三开间的古厝。

古厝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虽无法入内,但白色的外墙甚是好看,几棵绿植点缀门前,愈显清幽。

 · 粉色天主教堂 · 

花巷许厝埕 # 25号

天主教堂

花巷人气最高的天主教堂,由于疫情原因,目前还未开放。

花巷

粉色 | 天主教堂

隔着外墙从里看,蓝色天空下的粉色教堂,依然美轮美奂。

作为人气打卡点,原先每天都有游客来参观拍照,这座建于清朝末期的天主教堂,由一位擅长设计的传教神父建造。

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曾经一度荒废,一直到2001年,泉州教会才又重修了这座教堂。

占地2205㎡,哥特式建筑风格,前面的部分是四层塔式尖顶,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处是最受欢迎的拍照点。

还没去过的小伙伴,有时间一定要记得去哦,梦幻的粉色教堂,一眼就让人沦陷~

//

既有人气打卡点

又有值得回味的老建筑

平时经常路过的花巷

原来也有这么多惊喜

找个时间,和小伙伴去“聆听”巷里的故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